APP下载

胆囊癌的CT诊断分析

2015-02-01张喜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9期
关键词:胆囊癌征象胆囊

张喜良

胆囊癌的CT诊断分析

张喜良

目的 探讨各型胆囊癌CT影像学特点和诊断方法,总结胆囊癌的CT诊断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和(或)病理活检证实胆囊癌患者的临床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浸润型10例,肿块型26例,腔内型8例;CT分期:Ⅰ期6例、Ⅱ期18例、Ⅲ期12例、Ⅳ期8例。结论 CT是胆囊癌的主要诊断手段之一,对于胆囊癌的临床分期以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胆囊癌;CT诊断

原发性胆囊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早期症状、体征均不典型 ,早期确诊率较低,术前误诊率较高,患者预后较差[1-3],随着CT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术前确诊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4]。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44例经手术和(或)病理活检证实胆囊癌患者的临床以及影像学资料,现将胆囊癌的CT诊断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11年1月~2015年1月44例经手术和(或)病理活检证实胆囊癌患者,其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55.4岁。44例患者中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不适10例,食欲不振伴乏力、消瘦10例,腹痛伴黄疸7例,查体腹部肿块7例,无明显症状10例。

1.2 检查方法 应用德国西门子CT进行扫描。所有患者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均自膈顶至肾下极,层厚、层距8~10 mm,扫描前均口服2% 的泛影葡胺100 ml以及白开水500~600 ml,以充盈胃肠道。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加高压注射器,用量1.5 ml/kg,流速3.0~3.5 ml/s,进行CT三期增强扫描,从肘前或肘正中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入,动脉期扫描延迟时间23~28 s,门脉期扫描延迟时间为60~70 s,平衡期扫描延迟时间为180 s。

2 结果

2.1 CT直接征象 胆囊癌分三型:① 腔内型:8例,病灶大小0.5~2.8 cm。胆囊腔存在,胆囊壁受侵,病灶由胆囊壁向腔内突出呈结节和肿块。②肿块型:26例,病灶大小3.2~7.5 cm,肿块边界清晰,肿块从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生长,造成胆囊腔缩小或完全闭塞,肿块位于颈部胆囊可增大,肿块边缘见较窄的低密度带环绕,增强扫描时肿块强化较明显。③浸润型:10例,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边界不清晰,表面不光整,未见典型肿块。

2.2 CT间接征象 ①肝直接受侵或远处肝转移:胆囊与肝脏的问隙消失,肿瘤与正常肝脏组织分界不清,7例。②肝门区、胰头区腹腔淋巴结转移尤其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直径>1.5 cm,常合并胆囊结石,腹水形成,其增强扫描后肿大淋巴结强化不明显,9例。③肝转移:表现为肝内多个大小不等、边缘不清、密度不均匀、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影,部分可融合成块,10例。④侵犯肝十二指肠韧带、胰头等局部管壁僵硬或形成软组织肿块,4例。⑤淋巴结肿大压迫胆总管形成肝内外胆管扩张,3例。

2.3 将胆囊癌分为4期 Ⅰ期肿瘤局限于胆囊腔内,未发现远处转移病灶;Ⅱ期:肿瘤侵及胆囊壁的全层,与周围器官分界欠清晰,未发现远处转移病灶;Ⅲ期:肿瘤侵及肝组织,未发现远处转移病灶及侵犯其他脏器;Ⅳ期:病变侵及2个脏器或以上或病变侵及1个脏器或以上同时伴有远处转移。CT分期Ⅰ期6例、Ⅱ期18例、Ⅲ期12例、Ⅳ期8例。

3 讨论

胆囊癌CT直接征象:浸润型表现为胆囊窝内的等低密度肿块,有时胆囊消失,完全为肿块所占据;增强后表现多样,通常侵犯肝门区,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肿瘤对肝脏的侵犯[5,6]。腔内肿块型增强扫描见肿块强化。一般不伴有肝脏浸润的腔内肿块型胆囊癌可手术切除。囊壁增厚型囊壁一般呈不均匀增厚,且内壁高低不平,或局灶性不规则增厚[7]。

胆囊癌的间接征象对诊断有很大意义,胆囊癌肝脏侵犯、胆结石、腹水及邻近结构的侵犯或转移,肝内胆管的扩张、梗阻、伴有淋巴结肿大,尤其胰头周围的淋巴结肿大伴有胆管扩张,易被误诊为胰头癌。增强后融合成团块的淋巴结可有环形或不均匀强化[8]。

胆囊癌的鉴别诊断:① 胆囊癌局部浸润与肝癌相鉴别:胆囊癌伴胆道扩张率高于肝癌,门静脉形成癌栓率高是肝癌的特点,软组织肿块内见到结石影是胆囊癌的特点,胆囊癌强化明显,持续时间较肝癌长。②胆囊壁厚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鉴别:胆囊壁厚型胆囊癌壁呈不均匀增厚,且内壁高低不平或有结节样凸出,或胆囊壁普遍增厚的基础上有局灶性不规则增厚,而胆囊炎所致胆囊壁增厚为均匀且腔内光整。增强扫描时,胆囊炎和胆囊癌的囊壁常呈明显强化,是鉴别是否有胆囊癌的间接征象。③胆囊内型胆囊癌与胆囊息肉、腺瘤鉴别:结节<1 cm且有蒂与囊壁相连的常为良性胆囊息肉。而胆囊壁局限性增厚,肿块广基底且形态不规则要考虑胆囊癌的可能性。

[1] 迟彦邦.实用肝胆外科.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04.

[2] 彭淑牖,钱浩然.努力提高我国胆囊癌外科治疗水平.实用肿瘤杂志,2005,20(1):5.

[3] 程红岩,贾雨辰,王培军,等.肝胆疾病影像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526.

[4] 冯宝举,江森,赵殿昌.胆囊癌的近代诊断和治疗.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2,19(1):26.

[5] 崔彦,黄仲初.原发性胆囊癌(国内文献1281例分析).普外临床杂志,1989,4(3):1180.

[6] 覃忠.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附32例分析.广西医学,2002,24(1):29-30.

[7] 梁宗辉,王巍,陈德昶.胆囊癌CT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12):812-813.

[8] 陶学伟,王索宇,张新根.胆囊癌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6,17(4):214-21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078

2015-05-29]

118300 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CT室

猜你喜欢

胆囊癌征象胆囊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miR-142-5p通过CCND1调控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乳腺癌患者CT征象与SIRT1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自噬蛋白Beclin-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