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76例的治疗体会

2015-02-01张德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9期
关键词:气肿气腹胆囊炎

张德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76例的治疗体会

张德清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原则、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选取376例胆囊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结果 患者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13.5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 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低。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属微创手术,伤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

LC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主要手段。它区别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针对性差、创伤大、伤口愈合慢、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患者痛苦大、术后恢复不良的问题。LC 具有创口小、基本不留瘢痕、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迅速被外科医师及患者所接受。为熟练掌握LC手术适应证及术中、术后影响LC疗效的主要因素。本文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376例胆囊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总结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76例胆囊疾病患者男134例,女242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3.5岁。其中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310例,胆囊息肉51例,急性和亚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15例。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74例,曾有腹部手术史者11例,中转开腹3例,合并阑尾切除5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患者均完善相关检查,对有合并症者进行必要的治疗和控制。常规卧位全身麻醉插管。采用三孔或四孔法建立人工气腹。进腹后先探查腹腔,再清理胆总管前壁组织,游离胆囊管和胆囊动脉,辨认三管关系,用生物夹夹闭或丝线结扎胆囊动脉并电凝切断。距离胆总管0.5~1.0 cm处近端用生物夹夹闭或丝线结扎,远端用钛夹夹闭胆囊管后并剪断,顺行或逆行切除胆囊。若术中有胆囊破损出现胆汁外漏,或术后可疑出血者给予冲洗后留置引流管观察24~48 h。

2 结果

376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顺利完成373例,中转开腹3例。1例是术中发现胆囊三角区粘连严重,无法分清三管关系,另1例是术中发现胆总管扩张明显,怀疑B超误诊,中转开腹行胆总管探查。第3例是术中发现腹膜腔广泛粘连,追问既往有结核性腹膜炎病史,术后并发肠漏。无术后出血及切口疝的发生。平均手术时间45 min,平均肛门排气时间13.5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 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3 讨论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胆囊息肉是胆道外科常见、多发病,手术切除胆囊是其主要治疗措施。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资、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及微创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日益完善,与传统胆囊切除术相比,L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治疗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重要手段,是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金标准[1]。为了提高LC手术的治疗效果,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2]。

3.1 LC手术常见的并发症:①肠管或腹内脏器损伤;②胆漏;③腹腔出血;④黄疸;⑤胆囊残株结石;⑥截孔疝;⑦皮下气肿,纵隔气肿;⑧肺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⑨高碳酸血症;⑩坠积性肺炎。

3.2 LC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3.2.1 肠管或腹内脏器损伤 主要发生在建立气腹或放置Trocar用力过猛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患者,由于炎症较重,周围组织粘连紧密,使术者在分离时误伤胃十二指肠[3];手术操作中使用电勾幅度过大;既往有手术史或腹腔感染史。预防:详细了解病史,建立气腹时尽量提高腹壁,对那些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患者,术前给予抗炎治疗,术中发现炎症较重、分离困难、手术难度大者,及时中转开腹;操作电勾时注意手上力度及幅度。

3.2.2 胆漏 胆漏是LC手术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生于胆囊管残端夹子脱落或夹闭不全;肝外胆管或右肝管电热灼伤;副肝管或迷走胆管损伤;胆总管横断或撕裂伤[4]。预防:正确显露和处理胆囊三角;早期严格控制适应证,适当放开中转开腹指征;选用带扣的生物夹或塑料夹或用丝线双重结扎胆囊管;操作过程中避免盲目,显示清楚解剖结构。

3.2.3 腹腔出血 主要原因是手术中炎症较重,解剖层次不清,胆囊动脉结扎不准确;胆囊动脉夹脱落;胆囊后动脉术中未钳夹,电凝止血后出血暂时停止,术后患者血压回升,血痂脱落引起出血[5];肝缘韧带、镰状韧带撕裂;戳孔出血等。预防:LC术后腹腔出血,除了准确钳夹胆囊动脉外,还要注意有无胆囊后动脉,避免撕裂伤,术毕注意检查戳孔。

3.2.4 黄疸 LC术后黄疸也是严重并发症之一,常为胆管损伤或胆管炎所致。术者经验不足,加上解剖层次不清和胆道结构异常是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在结扎胆囊管时,靠近胆总管或夹闭部分胆总管或误夹胆总管[6]。预防:在于辨清胆囊管、胆总管及肝总管三者的关系,避免误扎。

3.2.5 残株结石 常为残留胆囊管过长或残留胆囊管内尚小结石所致。预防:探清胆囊管,选取适宜长度进行结扎,检查胆囊管内是否有小结石。

3.2.6 截孔疝 主要发生在脐周及剑突下截孔,原因是截孔较大,取出胆囊后没有缝合腹直肌前鞘所致。预防:术毕缝合腹直肌前鞘和皮肤。

3.2.7 皮下气肿,纵隔气肿、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高碳酸血症 发生原因主要是手术时间过长或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压力过高。预防:主要在于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合理控制气腹压力。

3.2.8 坠积性肺炎 主要发生在老年体弱患者。预防:术后鼓励患者尽量咳嗽排痰,必要时早期雾化吸入,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1] 黄志强.胆道外科学.济南:山东省科学出版社,1998:2-3.

[2] 吴建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

[3] 朱江帆.普通外科内镜手术学.济南:山东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4-270.

[4] 黄洁夫.腹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10-615.

[5] 吴酶鑫.实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32-1033.

[6] 李洪秀,李航宇,孔凡民.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5例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5):28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031

2015-05-29]

657600 云南省彝良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气肿气腹胆囊炎
舒适护理对腹腔镜CO2气腹并发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羊气肿疽的诊断及防制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在老年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诊疗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
藏药六味能消散配大黄缓泻剂治疗胆囊炎106例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