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分析

2015-02-01郭菊杰杨凯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9期
关键词:病程血脂年龄

郭菊杰 杨凯杰 俞 群

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分析

郭菊杰 杨凯杰 俞 群

目的 总结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与发病年龄、病程、血糖、血脂及血压有密切关系,与性别无关;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其次为单发性。结论 早期控制好血糖、血脂及血压,有效改善血小板凝聚等综合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因素。

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高危因素

糖尿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脑血管疾病更是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1]。近年来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已成为临床一大课题[2],如何预防和治疗本病已成为临床医生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52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高危因素特点,加强对本病防治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临床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6例,男79例,女57例,年龄39~84岁,平均年龄(61.5±7.6)岁,病程7个月~20年;本组患者中,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52例,占38.2%。其中男28例,女24例,男女比例1.17:1(28/24),年龄46~84岁,平均年龄(65.4±6.3)岁。病程2~20年,入院时空腹血糖(FPG)7.1~35.6 mmol/L。

1.2 诊断标准 ①糖尿病的诊断:以1999年10月我国正式采用的诊断标准与分型[3],即FPG≥ 126 mg/dl(7.0 mmol/L)或餐后/服糖后2 h血糖(2 h PG)≥200 mg/dl(11.1 mmol/L)。②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基础疾病为糖尿病,患者突然发病并出现局部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持续24 h以上;脑电图、腰穿无阳性发现;经颅脑CT或MRI发现病变范围一般为2~20 mm单发或多发病灶;患者预后良好,多数可在短期内恢复[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 本组糖尿病患者136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52例,相关因素如下:①性别:男28例,女24例,男女比例1.17:1(2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年龄:年龄≥60岁的患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者38例、占27.9%,年龄<60岁的患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者14例、占10.3%。≥60岁的患者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程:糖尿病病程7个月~1年者2例、占1.47%,病程1~3年者8例、占5.88%,3~10年者16例、占11.76%,10~20年者26例、占19.12%,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有所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④血糖:空腹血糖7.1~11.1 mmol/L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者12例、占8.82%,>11.1 mmol/L者40例、占29.41%。餐后血糖11.1~13.9 mmol/L者14例、占10.29%,>11.1 mmol/L者38例、占27.94%。随着血糖的升高,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血脂:血脂正常者4例、占2.94%。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48例、占35.29%,其中TG、HDL-C血症38例、占2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血脂紊乱尤其是TG增高和HDL-C减低时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显著增高。⑥血压:血压正常者11例、占8.09%,高血压者[≥140/90 mm Hg (1 mm Hg=0.133 kPa)]41例、占30.15%,显示随着血压增高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特点 本组52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灶共162个。其中单发者13例(13个病灶)、占25%,多发者39例(149个病灶)、占75%,说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

2.3 治疗效果 本组患者入院后均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3~6周,至空腹血糖≥6.1 mmol/L且<7.0 mmol/L者41例、<6.1 mmol/L者11例、尿糖呈阴性;口服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降压治疗,至血压均达到正常值。

3 小结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5]。糖尿病引起血管性并发症如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高危因素是高血糖、高血脂及高血压,高发病年龄及较长病程也是本病的危险因素。因此严格控制上述危险因素、有效改善血小板凝聚、控制血压等综合措施是防治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的关键。

[1] 胡培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分析.河北医学,2011,17(3):377-378.

[2] 陈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78例临床分析.实用全科医学,2006,4(1):45-46.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4] 王维治.神经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6.

[5] Megherbi SE,Milan C,Minier D,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diaberes and strike subtype on surviv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 3 months after stroke: data from the European BIOMED Stroke Project.Stroke,2003,34(3):68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028

2015-07-06]

100076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病程血脂年龄
变小的年龄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年龄歧视
算年龄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