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的诊治

2015-02-01樊拥军邵世珂仲崇佩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外伤进展颅脑

樊拥军 邵世珂 仲崇佩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的诊治

樊拥军 邵世珂 仲崇佩

目的 探究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27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为依据, 恢复良好17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结论 对于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患者采取动态观察, 并行动态CT监测相关显著;基于整体分析, 应采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措施, 进一步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颅脑外伤;颅内血肿;进展性, CT监测

在颅脑外伤中, 颅内血肿属于一类较为严重的继发性病变, 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约占50%[1]。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征, 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治措施便显得极为重要。本组选取27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其目的是探究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27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患者中(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病例), 男17例, 女10例, 年龄最小16岁, 最大62岁。致因:车祸13例、跌落伤9例、打击伤5例。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头痛、呕吐、躁动、抽搐以及进行性意识障碍。其中, 12例为双侧病理征、6例为单侧病理征、9例为合并脑脊液耳漏以及鼻漏。入院后,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进行性意识障碍, 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依据, 6~8分9例、9~12分12例、13~15分6例。

1.2 诊断方式 本次入选的患者均进行≥2次头颅CT扫描。于患者伤后0.5~6.0 h行第1次扫描。经复查显示:进展性颅内血肿距受伤时间为4~6 h 13例、9~12 h 8例、13 h~1 d 4例、>1 d 2例。12例为硬膜外血肿、8例为硬膜下血肿、5例为脑内血肿, 2例为多发性血肿。第1次头颅CT扫描血肿量≤10 ml共12例、在11~20 ml共10例、其余5例扫描血肿量在21~30 ml。行第2次CT扫描时, 血肿量均变大, >30 ml共14例;行第3次CT扫描血肿量>30 ml共8例。

1.3 治疗方法 本次入选的27例患者入院时均没有手术指征, 采取对症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止血、脱水、神经营养支持等。对瞳孔、意识以及肢体活动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 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呕吐、躁动以及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等不良情况, 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 需及时采取CT跟踪监测,以患者具体病情为依据, 看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本次入选的患者入院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加重, 颅内血肿变大, 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 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以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去骨瓣减压等措施。若预测患者在3 d以内不能清醒, 需尽早采取气管切开措施。在对症治疗期间, 需做好肺部感染以及心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防治工作。在降温方面可采取电子冰帽或冰毯, 需为患者提供早期胃肠内营养,使患者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得到有效纠正, 于床旁对患者心肺功能进行监测。在康复早期采取中药、理疗以及高压氧等治疗措施, 并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功能恢复锻炼, 需以患者具体病情为依据, 进行被动功能锻炼, 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转为主动功能锻炼, 以此起到促进恢复的作用。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汤秉洪等[2]作出的研究, 同时结合GOS评分, 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为4个等级:0分为恢复良好;1~3分为中残;4~6分为重残;>6分为植物生存。

2 结果

6个月后进行随访, 本组27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患者均获得随访, 经统计评估, 并结合GOS评分, 结果显示:恢复良好17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

3 讨论

在临床中,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指的是发生外伤之后, 行第1次头颅CT扫描便存在, 并且经一段时间之后行第2次CT检查体积变大的血肿[3]。由于颅脑外伤进展性颅内血肿存在病情发展快、后果严重等特征, 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治措施便显得极为重要。

对于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患者, 早期临床表现通常比第1次CT检查所显示的脑损伤程度更为严重, 患者一般表现为呕吐频繁、烦躁不安以及嗜睡等, 在采取降低颅内压治疗之后, 患者意识状态没有明显改善, 并且还会出现障碍程度加深的情况, 从而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所以对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诊治方法便显得极为重要。结合惠纪元等[4]作出的研究, 需及时采取手术探查及复查CT:①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一度好转后又恶化;②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缺失性损害表现;③成功清除原有的颅内血肿后, 患者恢复不良, 或又出现脑受压表现, 尤其是硬脑膜外血肿术后, 应注意其对冲部位原有脑挫裂伤区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的形成。对于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患者来说, 其预后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和患者原发脑损伤的轻重、血肿形成的速度、血肿大小、年龄、合并伤、并发症等因素呈密切相关性。除此之外, 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采取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显得极为重要。外伤进展性颅内血肿的治疗不可只依靠第1次CT 的结果, 然后便制定不再改变的治疗方法, 而是需要以患者血肿量的变化为依据, 进而对治疗方案进行及时调整。正确认识其临床特征, 伤后早期24 h动态CT检测, 72 h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环节和保证。

本组研究发现, 对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患者, 在实施止血、脱水、神经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还需要对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严密监测, 以患者具体病情为依据, 选择合理、科学的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救治, 并给予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情况以及早期进行被动或主动功能恢复锻炼。首次头颅CT扫描距受伤时间<2 h, 如有颅骨骨折及脑挫裂伤伴少量血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 或少量硬膜外血肿或少量硬膜下血肿患者等, 一旦发现临床症状加重应警惕外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的可能发生, 及时复查CT[5-7]。除此之外, 还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知识、技能及业务方面的培训, 提升医务人员整体素质, 进一步为诊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本组抽取了27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后, 所有患者均在6个月后获得随访, 结果表明:恢复良好17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

综上所述, 对于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患者采取动态观察, 并行动态CT监测相关显著;基于整体分析, 应采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措施, 进一步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1] 吴浩.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的诊疗体会.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6(13):58-59.

[2] 汤秉洪, 覃宗明, 杨明彬, 等.颅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4, 13(1):40-42.

[3] Timaru-kast R, Meissner A, Heimann A, et al.Acute subdural hematomain pigs: role of volume on multiparametric neuromonitoring and histology.J Neurotrauma, 2008 , 25(9):1107-1119.

[4] 惠纪元, 龚如, 梁玉敏, 等.中国颅脑创伤数据库:短期预后因素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4, 30(1):87-88.

[5] 马力, 朱诚, 江基尧, 等.欧美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颅脑损伤中转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河北医学, 1998, 4(7):24-25.

[6] 江基尧, 朱诚.现代脑损伤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1998:39-492.

[7] 王洪生, 赵佩林, 刘洪泉, 等.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的诊治.创伤外科杂志, 2006, 8(2):124-12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047

2015-06-03]

222006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猜你喜欢

外伤进展颅脑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