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临床观察

2015-02-01王喜梅李国剑高宏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生脉心肌炎病毒性

王喜梅 李国剑 高宏

黄芪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临床观察

王喜梅 李国剑 高宏

目的 观察黄芪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0例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患者采用黄芪生脉饮加减治疗, 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93.3%。结论 黄芪生脉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复发率低。

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黄芪生脉饮加减;临床观察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心肌疾病, 而其后遗症多迁延反复, 是引起扩张性心肌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进行注射心肌类药物治疗, 但是治疗效果不明显[1], 本研究采用黄芪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30例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内科门诊及病房30例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患者, 其中男12例, 女18例, 年龄18~45岁, 平均年龄(30.0±4.5)岁, 病程1个月~3年,发病原因和诱因中, 15例发病前有外感病史, 10例有过度疲劳史, 5例无明显发病诱因。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1987年全国心肌炎、 心肌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关于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改变。

1.2.2 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根据2008年9月中华医药学会心病分会长春会议专家咨询问卷达成的共识制定, 至少具备2个主症、1个次症和舌脉表现则诊断成立。选取患者均为气阴两虚型。

1.2.2.1 邪毒侵心型 主症:恶寒、发热、心悸、胸闷, 咽痛、腹泻、舌红、苔白或黄、脉浮数或促结代。次症:身痛、气短、乏力。

1.2.2.2 气阴两虚型 主症:心悸、气短、乏力、潮热、盗汗、咽干、舌红少津、苔白、脉虚细弱或结代促。次症:胸闷、神疲、不寐。

1.3 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风湿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冠心病、结缔组织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③合并严重肝、肾和造血系统等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采用黄芪生脉饮加减治疗, 兼气滞血瘀者,加川芎、郁金, 兼痰浊者加茯苓、白术, 兼失眠者, 加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 2剂/d, 水煎服, 早晚2次分服, 15 d为1个疗程, 4个疗程评价疗效。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3年《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等各项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心电图等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改善, 心电图等各项检查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和心电图无改变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30例患者服药4个疗程, 治愈10例(占33.3%), 显效12例(占40.0%), 有效6例(占20.0%), 无效2例(占6.7%), 总有效率93.3%。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数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 少数患者有不同程度心肌酶及心电图的改变, 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阶段的发病机制及发病的特点不同, 经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主要通过抗心律失常、抗病毒、免疫调节、营养心肌治疗并配合中医药的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属中医“胸痹”、“心悸”范畴, 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有关, 患者多以心悸怔忡, 胸闷, 气短乏力, 口干咽燥, 动汗出, 或心前区隐痛不适, 舌质红, 苔薄白, 脉细数为主。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亦有急发与缓作之异, 缓作者渐进而为, 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多表现为本虚为主,《丹溪心法》言:“人之所主者心, 心之所养者血, 心血一虚,神气不守, 此惊悸之所肇端也”, 患者多为风寒邪气侵袭肺卫, 肺失宣发, 致肺经郁热, 耗津伤阴, 累及于心, 消灼心阴,耗伤心气, 心气不足, 阴血亏耗, 血行瘀滞, 亦可邪气过盛,正气不足, 直接犯心;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亦有研究表明[3], 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 余毒羁留, 阴虚火旺证, 治宜滋阴清火, 养心安神;气阴两虚, 痰瘀羁留证, 治宜补气养阴, 养心安神。本研究采用黄芪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患者以益气养阴, 总有效率达93.3%。循证医学研究表明[4], 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取得良好效果,可能因其能够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症状改善、心肌酶降低、心脏功能改善;参麦注射液能够使症状明显改善, 黄芪生脉饮在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辅助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5]:黄芪具有抗缺氧、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等作用,使缺血缺氧心肌细胞稳定, 心肌能量消耗改善, 有抗病毒及调节免疫的功能, 抑制感染细胞的病毒复制;党参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等作用;五味子可通过加强心脏的收缩力量功能, 调节心血管系统, 从而改善血液循环, 本方对心肌损伤有促进愈合, 改善微循环, 降低血小板聚集性的作用,减少了患者症状, 在患者恢复期治疗具有一定作用。

[1] 刘口祥, 徐凡叶, 牛芳桥, 等.中西医结合冶疗病毒性心肌炎.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2):40-41.

[2] 杨桂洪.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当代医学, 2010(20):152-153.

[3] 王巍.病毒性心肌炎辩证论治.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 6(3): 85-86.

[4] Liu ZL, Liu ZJ, Liu JP, et al.Herbal medicines for viral myocarditis.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 7(1):1-63.

[5] 郭东宇, 韩信.黄芪生脉饮对在人体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效应反其可能机制.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4, 5(7):32-5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8.125

2015-03-04]

835000 伊犁州哈萨克自治州中医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生脉心肌炎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应用血塞通联合生脉注射液对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夏天补点生脉饮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的变化及灯盏生脉胶囊干预的影响
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