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显微镜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2015-02-01宁军建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鼻蝶蝶窦垂体瘤

宁军建

经显微镜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宁军建

目的分析经显微镜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42例垂体瘤患者均给予显微镜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 分析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42例垂体瘤患者, 手术成功率100%;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尿崩, 4~6 d后消失, 平均5.5 d。结论经显微镜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经研究值得临床肯定, 操作简单, 术野清晰, 可减轻患者损伤, 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显微镜;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垂体瘤

垂体瘤是临床常见颅内肿瘤, 在颅内肿瘤中排在第三位,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垂体瘤的主要方法。传统开颅手术是以往临床常用方法, 但采用常规开颅手术, 会对患者机体产生较大损伤, 且术后并发症多,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显微镜、内镜逐渐下切除术逐渐代替了传统开颅手术, 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也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 使显微镜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逐渐成为治疗垂体瘤的标准术式[1]。现本文研究以42例垂体瘤患者为例, 采取经显微镜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 其手术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垂体瘤患者2011年5月~2013年6月到本院就诊, 经磁共振等检查, 与垂体瘤诊断标准相符;男24例, 女18例;年龄最小25岁, 最大70岁, 平均年龄(55.6±3.6)岁;肿瘤平均直径(4.2±0.6)cm;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肢端肥大、泌乳、心悸、头昏、突眼、视力减弱等。

1.2 入选标准 患者经磁共振等检查, 与垂体瘤诊断标准相符;未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经相关检查, 无手术禁忌证,可耐受手术;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时, 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患者术前实施CT或MRI检查, 明确肿瘤性质、大小、蝶窦、鼻腔、鞍底等情况;患者行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后取仰卧位, 头后仰约30°。彻底清洁鼻腔并有效消毒,取利多卡因、肾上腺素, 比例为1:1000, 并进行5倍稀释, 同时并注射入右侧鼻腔鼻前庭、中隔。在鼻小柱作切口呈“V”型,切开右侧鼻中隔黏膜并钝性分离, 使用神经剥离子逐渐推鼻中隔方形软骨, 使其向左侧靠拢, 以此扩大术野。对筛骨垂直板黏膜进行分离至蝶窦前壁, 取Hardy氏扩张器置入其间,充分暴露蝶窦前壁。将筛骨垂直板取出, 蝶窦前壁使用骨凿进行凿开, 骨窗使用枪式咬骨钳扩大, 将蝶窦内黏膜、脂肪组织取出, 暴露鞍底。再次凿开蝶窦后壁, 暴露硬脑膜, 双击电凝将硬脑膜切开, 明确肿瘤组织后, 肿瘤使用垂体挂匙、细吸引器清除彻底止血, 取明胶海绵填充于后鞍内, 使用取出的筛骨垂直板骨片对鞍底和蝶窦前壁进行重建, 将Hardy氏扩张器取出来, 对鼻中隔软骨进行复位, 彻底止血, 使用膨胀海绵填塞于双侧鼻腔。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症状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实施情况 42例垂体瘤患者, 手术均顺利实施, 成功率100%, 围术期无死亡病例, 无大出血情况, 手术时间(48.5±8.4)min。

2.2 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42例患者, 19例视力消退患者, 恢复正常84.2%(16/19);20例患者肢端肥大和肥胖症状均明显改善, 改善率100%;5例月经不调患者恢复正常;40例患者激素异常, 恢复正常率95%(38/40), 2例患者泌乳素分泌仍存在过分泌过现象。

2.3 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 42例术后未发生感染、脑脊液漏及出血等并发症, 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尿崩, 占4.8%;术后4~6 d后消失。患者住院时间3~8 d, 平均住院时间5.5 d。

3 讨论

垂体瘤是临床常见颅内肿瘤, 是一组由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参与残余细胞导致的肿瘤[2], 会对患者的生长发育、生育功能、学习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垂体瘤的主要方法, 予以消除内分泌症状, 保护正常的垂体功能, 以此解除神经组织的压迫。但是在垂体瘤切除术时, 由于垂体自身结构复杂, 手术空间小, 手术难度大, 术后易引发并发症。实施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 需要掌握相应的适应证:由于垂体微腺瘤;肿瘤未远处转移, 局限于鞍区;未突破鞍膈;周围组织无粘连, 肿瘤未浸润侵袭。手术禁忌证:肿瘤向远处转移、浸润侵袭;向鞍膈、小脑、大脑前叶等侵袭;蝶窦分隔或畸形[3]。在显微镜下实施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时,需要医师在术前通过CT、MRI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 当垂体腺瘤T1、T2加权像为低信号或高信号时, 可实施切除术。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时, 需要注意分离蝶窦, 准确识别中线。有时蝶窦隔会偏离中线, 若未有效识别, 会损伤颈内动脉及视神经。术者可以根据鼻中隔与蝶窦前壁的交汇, 从而准确识别中线。若蝶窦存在较多内分隔, 定要结合影像学资料,明确垂体实际情况。同时患者应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鞍底区,在展开手术时, 应在术前做好止血、麻醉等工作[4], 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在实施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时, 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脊髓液漏、尿崩、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在本组研究中,42例术后未发生感染、脑脊液漏及出血等并发症, 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尿崩, 占4.8%;术后4~6 d后消失。研究中2例患者尿崩, 主要是在实施切除术时, 术后局部出血或在术中实施垂体柄牵拉, 造成尿崩。且在研究中, 42例垂体瘤患者,手术成功率100%;症状均明显改善, 平均住院时间5.5 d。

综上所述, 经显微镜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经研究值得临床肯定, 术野清晰广泛, 有较高的瘤体切除成功率, 手术微创, 并发症少。术者应全面掌握手术操作方式, 了解人体解剖结构, 以此提高手术成功率。

[1] 樊友武, 王汉东, 胡志刚, 等.术中磁共振成像辅助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江苏医药, 2013, 39(22):2737-2738.

[2] 周波, 周南开.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重庆医学, 2011, 40(16):1634-1635.

[3] 李劲松, 史继新, 王汉东, 等.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分析.江苏医药, 2008, 34(11):1088-1090.

[4] 胡宜, 刘云会, 李峰.经显微镜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31例临床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08, 34(17):3024-302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059

2014-11-03]

462500 河南省舞钢市舞钢职工医院外一科

猜你喜欢

鼻蝶蝶窦垂体瘤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不同类型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垂体瘤卒中及垂体瘤头痛的关系研究
蝶窦分隔确定海绵窦段颈内动脉位置在神经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护理路径的应用探析
鼻内镜下经上鼻道—筛窦联合入路蝶窦开放术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