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医学图书馆延伸服务

2015-01-31,,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检索灾害公众

,,

以互联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以及全媒体的出现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形态产生了很大影响,促使图书馆积极探索新的信息服务模式。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于医学信息的知识需求也日益增加。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82.7%的公民最感兴趣的科技信息为医学与健康[1]。基于此,医学图书馆应利用其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等开展延伸服务,实现社会价值。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Lynn Westbrook和Robert Waldman首次提出延伸服务[2]。2007年我国文化部举办“全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经验交流会”,“延伸服务”开始受到图书馆界重和视关注,并走进公众视野[3]。关于延伸服务,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定义。笔者认为,医学图书馆延伸服务是在新环境下,医学图书馆将服务范围延伸至公众,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向其开展的除常规服务(借阅、浏览、信息咨询、定题服务、读者培训和复印等)以外的所有扩展性、特色性、个性化服务。

1 国内外医学图书馆延伸服务现状

20世纪60年代,国外开始进行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80年代迅速发展。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建立了面向公众健康的MedlinePlus网站,面向少数民族、特殊人群推广信息资源和服务,开发建设了面向亚裔美国人、西班牙裔美国人的卫生健康信息网站、艾滋病方面的信息网站、老年人健康方面的网站等[4]。美国医学图书馆协会(MLA)将医院图书馆必须在提供面向公众健康信息方面发挥更广泛的作用确定为优先发展领域[5]。英国卫生部发布了国家卫生服务系统规划(National Health Service Plan,NHS),其核心理念之一是“提供信息服务,以支持公众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6]。Welch医学图书馆提供嵌入式信息专员服务,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图书馆提供个性化延伸服务,悉尼大学医学图书馆提供立体化信息素养教育服务,美国爱荷华大学Hardin医学图书馆提供信息共享空间拓展延伸服务[7],美国亚裔健康联盟、休斯敦市、德克萨斯医学中心图书馆等多家机构联合开展面向休斯顿市亚洲居民的公众健康信息服务(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 for Asians,CHIA)[8]。美国、新加坡、日本、英国等均开展了患者图书馆服务。

笔者于2014年12月31日,以“图书馆”和“延伸服务”为主题词检索了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分别得到799、718、588篇文献,经对比去重得到999篇文献。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且集中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医学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仅有少量文献。如吉林大学医学图书馆和第三临床医学院合作向社区全科医师提供延伸服务[9];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开展了“阅读疗法”、“图书治疗”的延伸服务探索[10];也有作者分析了医学图书馆向社会延伸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借鉴国外相关做法,提出了医学图书馆的发展方向[11];“医学图书馆社会化延伸服务探讨”一文,分析了国内医学图书馆社会化延伸服务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实现延伸服务的有效途径和服务实践过程中需解决的若干问题[12]。此外还有一些文献讨论了医学图书馆的下乡服务[13]、三级综合医院图书馆延伸服务[14]、医学图书馆个性化的面向郊区县医务人员的延伸服务等[15]。

2 国外典型案例

以下选取MedlinePlus网站、灾害医学信息服务、患者图书馆进行案例分析。

2.1 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网站MedlinePlus

MedlinePlus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面向公众的健康网站,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创建,面向世界公众免费提供疾病、症状、药品、健康问题等信息服务,所提供的信息权威性高、更新速度快、范围广。据MedlinePlus网站的统计,在2014财政年内,该网站浏览量达9.86亿人次,深受专业人员和公众欢迎。该网站有超过950种疾病和症状的健康信息,都来源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其他可信任的渠道,可链接到多种目录、医疗百科全书、医学词典、媒体健康信息、药品和临床试验等,网站信息每日更新。网站界面干净整齐,没有广告,不涉及私人利益,提供纯粹的健康信息浏览环境。

该网站首页功能模块主要分为5类:第一类是用户与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标签,主要包括常见问题解答(FAQs)、联系我们(contact us);第二类是与用户身份信息相关的标签,主要是个人定制(stay connected)提供邮箱获得个人健康相关信息,RSS等;第三类是与检索相关的标签,包括快速检索(search MedlinePlus)、医学词典检索(medical dictionary)、个人健康检索(about your health)、健康主题检索(health topics)、药物检索(drugs & supplements)、视频和工具检索(videos & cool tools)、热点搜索(popular searches);第四类是链接标签,包括医学百科全书链接(medical encyclopedia)、机构链接(organizations)、目录链接(directories);第五类是该网站提供的相关功能,包括专题网站(featured site)、健康新闻(health news)、语言选择(multiple languages)等。

从网站功能设计来看,MedlinePlus提供多种检索途径满足用户检索需求,并提供免费订阅服务、邮件服务、RSS服务、Twitter服务等。用户可利用首字母查找主题的方式进行健康主题的快速检索,也可以直接利用列出的人体部位(body location/systems)、疾病和病症(disorders and conditions)、人群特征(demographic groups)、诊断与治疗(diagnosis and therapy)、卫生与健康(health and wellness)五大主题进行检索;药品检索可以利用药品商品名和通用名首字母方式检索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副作用、剂量、预防措施,也可检索草药和补品的功效、常用剂量和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观看关于人体解剖、外科手术和健康新闻等主题的视频了解和学习,采用互动式教学和游戏方式测试用户信息知识,使用健康计算器检测用户健康;个人健康检索包括一般人群、老人、儿童、男性、女性、临床试验;热点搜索以搜索云的方式展现Top100热门搜索词,每周更新一次,并以首字母顺序显示热门搜索词,以词的大小代表其被检索的相对频率。该网站链接了923家机构网站,目录链接包括图书馆、卫生专业人员、卫生服务、卫生机构等,医学百科全书链接包括4 000余篇关于疾病、检查、症状、手术等文章和一个医学图片及插图库[16]。MedlinePlus依托强大的资源、人员和技术优势,向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信息服务。

2.2 灾害医学信息服务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2007年实施“图书馆在灾害中的角色项目”(Library Roles in Disasters Project,LRDP),了解紧急事故与灾难反应中医学图书馆的作用。该项目采用电话和邮件方式对23位参加过炸弹和恐怖主义、地震、传染病、火灾、水灾、飓风、龙卷风等灾害服务的北美图书馆员进行了访谈。调查结果表明,医学图书馆在灾害应对与恢复中发挥了机构支持、资源管理、信息传播、内部规划、社区支持、政府合作伙伴、教育和培训、信息社区建设等作用,并强调医学图书馆与政府和灾难管理组织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7]。

2008年,NLM成立灾害信息管理研究中心(Disas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DIMRC),旨在开发和提供在防灾、救灾和灾后恢复过程中需要的卫生信息资源和技术,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灾害健康信息,增强社会的抗灾能力。DIMRC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开展了以下相关工作。

提供丰富的灾害卫生信息。DIMRC收集、整理和传播关于灾害各阶段的健康信息,包括培训课程、研究报告、实地评估、行动后报告、情况介绍、总结经验教训,以及储存在灾难医学资源指南和公共卫生数据库的准则。NLM还与多家出版社建立了网络资源服务紧急通道,提供超过650种医学期刊和众多电子书及有关灾害医学信息的数据库免费全文访问。此外,为保证运行的持续性,对本机构、8个地区医学图书馆和全国6 000家成员图书馆制定灾害信息专员培训规划,可满足社区信息化需求。

开发、创新灾害医学信息产品和服务,满足医疗专业人士和公众需求。如NLM开发的以协助急救人员应对有害物质(核生化)事故和化学、生物、放射性及核(CBRN)事件的应急响应无线信息系统(Wireless Information System for Emergency Responders,WISER)为现场救援人员设计用于识别和应对涉及化学、生物或放射性物质的生化事件,并可以下载到移动设备或个人电脑上;辐射事故医疗管理网站(Radiation Emergency Medical Management,REMM),是多机构共同开发的核事故和辐射事故的复合型应急决策系统和及时医疗反应信息系统。NLM与HHS/ASPR合作开发了化学危害应急医疗管理网站(Chemical Hazards Emergency Medical Management,CHEMM),旨在帮助紧急救援人员和医疗保健提供商管理大型化学事故。NLM还调查应急中新通信技术的使用情况,并使用社交媒体促进灾害信息的共享、交流和协作。

开展支持灾害卫生信息管理的研究。通过赠款、研究合同、内部活动等支持关于灾害应急反应的研究项目,这些研究为灾害信息学领域和新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与其他机构和社区协作。与多个联邦机构、国际组织和教育机构建立国家合作关系和地方合作关系,确保灾害规划、应对、恢复过程中的信息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和重视[18]。

2.3 患者图书馆

患者图书馆的萌芽可追溯到非洲波尔战争期间。20世纪70年代,医院图书馆开始建设健康教育中心,或“健康教育图书馆”及“病人教育图书馆”,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19]。发达国家患者图书馆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美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国发展比较成熟。以下主要从运营方式、人员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介绍[20-22]。

从运营方式上看,国外患者图书馆主要采取4种形式:医院独自设置,公共图书馆设置分馆或定期到医院办理借阅,志愿者团体设置,以及上述几种方式的组合;从人员要求上看,患者图书馆馆员除需具备医学和图书馆学的双重知识背景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便于与患者沟通,解答患者的问询,为患者提供服务;从服务对象上看,患者图书馆面向医院的患者及其家人服务,有的图书馆同时面向社区服务;从服务形式上看,一种是独立型,即单独运营,与医院图书馆在业务上没有直接联系;另一种是联合型,附属于医院图书馆,即医院图书馆馆员同时负责医院图书馆和患者图书馆的读者服务。

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向患者推荐适宜的书籍、期刊等,并指导患者检索和阅读;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包括定期和医院的专家到社区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服务;接受患者及家属关于疾病的各种问题的咨询,并给予一定的心理慰藉;针对瘫痪、癌症等特殊病人开展流动巡回服务,将书籍等送到患者身边。根据特殊病人的阅读需要,可提供助读器等辅助设施。

3 对国内医学图书馆的启示

国外医学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在形式、内容、深度与广度上均已进入成熟阶段,而我国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可参考借鉴国外医学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发展经验,找到适合我国的方式方法。

首先,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医学图书馆要与技术同步发展。国外医学图书馆面向用户提供的多种服务无一不是立足于强大的信息基础,我国医学图书馆应重视信息技术,立足于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其次,医学图书馆应该主动开展延伸服务,将灾害医学信息服务、公众健康信息服务、患者信息服务等纳入服务体系,拓展医学图书馆的服务内容。第三,医学图书馆应延伸服务对象的范围,除了医生、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还应主动探索和开展面向患者、公众、特殊人员等的服务。第四,应该加强多部门之间的合作。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灾害医学信息服务就是与众多机构合作,共同开发了多个服务系统。第五,满足用户需求。应重视公众对于医学信息的强烈需求,通过高质量、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履行医学图书馆的职责,满足用户的需要,实现社会价值。此外,医学图书馆应该制定长期的科学规划,促进医学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发展,将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从深度与广度上加快我国医学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发展。

4 结语

在医学图书馆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将延伸服务作为新发展方向,借鉴与参考国外经验,缩小国内外差距,提升我国医学图书馆延伸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检索灾害公众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