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义透明度与汉语二语学习者的词语理解

2015-01-30黄露阳

亚太教育 2015年34期

语义透明度与汉语二语学习者的词语理解

文/黄露阳

摘要:本实验研究表明,合成词的语义透明度和熟悉度均影响汉语二语学习者的词语理解。无论生词还是熟词,透明词都易于理解,不透明词则难以理解。词语熟悉度对汉语二语学习者的词语理解方式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熟悉词倾向于整体理解,不熟悉词则倾向于拆分理解。因此,对外汉语合成词教学中,对透明词可适当拆分讲解,对不透明词则宜整体讲解。

关键词:语义透明度;熟悉度;汉语二语学习者;词语理解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现代汉语中合成词中,有些词很容易据构词语素推测整词词义,比如“朋友”、“机场”,有些词从构词语素去推测整词词义则容易出错误,比如“风度”、“胜地”。心理学研究中使用“语义透明度”(semantic transparency)的概念来表达复合词整词与其构成语素在语义上的相关程度(王春茂,彭聃龄,2000)。因此可以说,“朋友”一词的语义透明度高,而“风度”的语义透明度低。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汉语母语者对中文合成词的识别加工中,既有语素表征和加工的存在,也有整词表征和加工的存在,即中国人认知词语时,存在整体理解和拆分理解两种情况(彭聃龄等,1997)。也有研究发现,合成词的语义透明度、构词语素间的语义联系都会影响汉语母语者对合成词的加工(刘颖,1997)。那么,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来说,他们认知汉语合成词又有什么特点?语义透明度是否也会影响他们的词语理解?本实验研究关注这些问题。

一、实验设计

(一)被试

被试为某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意大利留学生30人,他们均为罗马大学中文专业三年级本科生,作为交换生来中国进行三个月的短期学习。这些留学生来中国以前在意大利所用教材为北京语言大学编写的《汉语教程》。

(二)实验选词

实验选词综合考虑了语义透明度和词语熟悉度两个因素。我们首先从《汉语水平考试词典》中挑选甲、乙级联合式合成词和丙、丁级联合式合成词各90个,然后请对外汉语专业的中国学生对这些合成词的语义透明度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我们选出透明度低的甲乙级词、透明度高的甲乙级词、透明度低的丙丁级词、透明度高的丙丁级词各20个共计80个词语。接下来,我们将这80个词做成问卷,调查作为被试的30名留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熟悉情况,具体做法是让他们写一写这些词语的拼音,并报告是否知道词语的意思。根据语义透明度和熟悉度两项评定,最终筛选出实验用词40个,包括熟字熟词20个(透明词、不透明词各10个),熟字生词20个(透明词、不透明词各10个)。

(三)实验实施

实验为纸笔测试。我们将选取出来的40个实验用词连同另外的40个干扰词一起组成书面测试卷,要求被试给每个词语注音,并使用意大利语或英语写出词语意思,同时要求他们针对每一个词选择:A.我是整体理解这个词的;B.我是拆分理解这个词的。测试由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要求被试不使用词典,在50分钟内完成任务。若被试不知道词语的意思,鼓励他们尽量猜一猜,个别词确实无法猜出则不勉强。

二、实验结果

对回收的30分测试卷进行数据分析,发现:(1)被试对40个测试词语的释义的总体正确率刚好过半,释义错误或不能释义的比率也几乎占一半;(2)熟字熟词的释义正确率远高于熟字生词,是熟字生词的两倍多;透明词的释义正确率远高于不透明词,是不透明词的两倍;(3)同样是熟字生词,猜透明词的词义远远好于猜不透明词的词义,前者的正确比率是后者的四倍;(4)对于熟字熟词,解释不透明词的正确比率不高,大约为56%,而解释透明词的正确率为88.7%,两者的差距较大。

为了进一步发现词语的透明度和熟悉度对词义理解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影响,我们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0.0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词语透明度的主效应十分显著(F(1,29)=624.331,p=.000),词语熟悉度的主效应也十分显著(F(1,29)=238.048,P=.OO0),透明度和熟悉度之间没有交互作用(F(1,29)=.541,P=.468)。这表明,语义透明度和词语熟悉度对词语理解都有显著性影响。结合被试的释义正确率可看出,透明词易于正确理解,不透明词难以正确理解,对熟字熟词的理解明显好于熟字生词。

三、讨论

(1)语义透明度、词语熟悉度与词语理解效果

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语义透明度(透明/不透明)、词语熟悉度(熟字熟词/熟字生词)对汉语二语学习者词语理解的影响十分显著,这和徐彩华等(2001)针对汉语儿童所作的语义透明度实验研究结果类似。具体来看,在面对构词语素的语素义相同或相近的高频(甲、乙级)熟字熟词时,汉语二语学习者很容易正确理解词义,即便是低频(丁级)的熟字生词,学习者只要抓住语素之一去推测也能较容易地理解意思。而不透明词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一方面,语素和词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不紧密或没有联系,另一方面,联合式合成词两构词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又往往不是常见的相同或相近关系(比如“风景”、“影响”、“天真”、“风度”等),从语素来理解合成词只会步入歧途。因此,无论是熟词还是生词,透明词都利于理解,不透明词理解起来都会有困难。

词语的熟悉度反映的是汉语学习者对词语的掌握情况,没学过的词语基本无掌握可言,学过的词语如果掌握不好没有进入学习者的心理词库,熟悉度也不会高。我们在实验中选取“熟词”和“生词”这两个水平,是为了考察学习者词语解释中两种不同任务的完成情况:对熟字熟词是真正意义上的词语理解,即在心理词典的有限定意义的网络中去搜寻、提取词语;对熟字生词则是词义猜测,即想办法推测整词的意义。就熟字熟词而言,它们在学习者那里已经经历了感知觉、记忆、回忆甚至运用等加工过程,并且有可能是多次反复经历这些加工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词语的形、音、义等知识已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网络,成为了长时记忆,学习者的词语解释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就熟字生词而言,学习者尚未对其展开有效的知觉、记忆和运用,更谈不上词语的形、音、义在心理词典中形成网络,他们的词语猜测实际上是在接受了视觉材料输入后调动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来试图感知觉词语,这实为一种最早期的信息加工活动。在没有上下文语境的情况下,熟字生词内部熟字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是他们猜测时的全部依托,若遇语素义恰可代表词义的词(即透明词),则有可能猜对,反之(即不透明词)则不可能猜对(除非被试在课外自学过该词)。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词语熟悉度的主效应显著,并且同样是熟字生词,猜透明词的效果会明显好于猜不透明词的效果。

(2)语义透明度、词语熟悉度与词语理解方式

分析被试的自我报告和词语理解的正误情况之间的联系,我们发现:对于熟字生词以及掌握得不好的熟字熟词,无论透明与否,学习者都更多地倾向于拆分开了来理解它们;对于熟字熟词,无论透明与否,学习者都更倾向于整体理解它们。也就是说,决定汉语二语学习者词语理解方式的主要因素是词语的熟悉度。这一发现符合我们通常的认知。当提供给学习者一个不熟悉的合成词让他们猜测词义时,因为缺乏上下文语境,他们只能凭借合成词的内部语境来进行猜测,内部语境即是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对语素的常见意义的了解是汉语二语学习者猜测理解词义的关键。当目标词出现并与学习者已储存的该构词语素的最常见语素义知识相碰撞时,知觉发挥作用,学习者“理解”(未必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该词。而对于熟词,学习者往往是根据该词的母语翻译来整体理解记忆的。打个比方,英语母语者学习“鸡蛋”一词,教材将其译作egg,学习者便记住了“鸡蛋”的意思,没有老师的拆分讲解,学习者是不大会去想“鸡”和“蛋”的意思的,所以才会有明白“鸡蛋”的意思但不知“鸡”为何物的现象发生。如果是学过的词(即熟字熟词),但学习者忘了,该词变得不熟悉了,学习者的理解方式便跟认知熟字生词无异了。

四、教学启示

本研究对汉语词语教学至少有以下两点启示:

(1)词语的语义透明度是汉语二语学习者理解词语时的一大影响因素。对于透明词,可以由构词语素的意义入手拆分讲解词语,但要注意把握拆分的“度”。对于不透明词,需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解释,并借助上下文语境的展示来深化理解,创造典型“场景”帮助学习者加深记忆。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对高频的不透明词进行归纳总结,告诉学生老老实实逐个逐个学习记忆,而切忌望文生义。

(2)汉语二语学习者对熟字熟词和熟字生词表现出不同的理解方式,前者整体理解,后者拆分理解,前者理解时反应快,而后者耗时多。这提醒我们,教师需要在帮助学生熟悉、记忆词语上下功夫,授课中努力提高已学词语的表达频率,让学生多听到几次,将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词语熟悉度。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春茂,彭聃龄.重复起动作业中词的语义透明度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0,32(2).

[2]彭聃龄主编.汉语认知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85-99.

[3]刘颖.中文词汇加工中词素的作用及混合模型[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1997.

[4]徐彩华,李镗.语义透明度影响儿童词汇学习的实验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1,1.

[5]冯丽萍.词汇结构在中外汉语学习者合成词加工中的作用[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2.

[6]郭胜春.汉语语素义在留学生词义获得中的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