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德育内容”渗透“随机性”的思考

2015-01-30于素梅李振华

体育教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随机性创新性渗透

于素梅 李振华

摘 要:本研究通过对体育课堂的大量观察,发现不少体育课堂缺乏渗透德育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好的教育时机被错过现象较为突出。通过研究发现,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一是要注重随机性,二是要把握创新性,否则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德育;渗透;随机性;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9-0021-03

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理论上是最重要的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未能达到如此的效果。其根源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多学科渗透性教育未能抓好是德育工作亟待加强的关键。目前,各学科在德育内容的渗透上存在错失良机现象,结果是重学科知识或技能的传授,而育人环节常被忽略。体育学科也同样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尽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目标中,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并驾齐驱,但是,体育与智育、美育都不可忽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常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全面的工程。脱离德育的体育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是不深入的。为此,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十分重要。

一、德育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协同

1.立德树人之关键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又一次明确要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宏伟蓝图中,立德树人是其最本质的要求。

2.学科协同之必要

立德树人既是一项复杂的,又是一项长期的育人工程,其复杂性和长期性仅靠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需要,要把立德树人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既需要教育综合改革把握明确方向,家、校、社形成合力并肩作战,更需要多学科融合德育于学科教育教学之中,发挥协同攻关作用。体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且无可替代的学科,越来越凸显其强大的功能价值。正如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论述的那样,“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然而,通过体育渗透德育更为重要。

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缺失

1.体育教学渗透德育认识误区

体育作为一个能够渗透德育的学科,本应早已得到重视和实施,但是,长期以来,一些认识误区的存在影响着体育渗透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第八次体育课程改革初期,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错误认识,将体育课当做放羊或半放羊式的教学,尤其将自主当自由的做法,游戏化现象也较为突出,学生不但学不到运动技能,体育课上的育人工作自然也就被淡化。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运动技能教学的重要性,辗转开始强化运动技能的教学,又将很多精力用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传统项目的现代化改造、新兴项目的引入,学校特色项目的建立等,使得体育课回归了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轨道。然而,此时此刻的体育课程改革,依然未将德育渗透作为重点工作落实,或更进一步说,似乎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德育工作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有诸多良好的德育教育时机被错过。尽管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版和修订版中都提出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学习领域,但如何将其落到实处,依然困惑重重,目前尚未有具体有效的落实方案,结果存在一线教师不重视,或不知道如何重视的现象。

2.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缺失现象

体育学科教学有诸多环节可以渗透德育,但是,实际教学中德育渗透并不十分理想,且表现出明显的缺失现象。体育中的德育渗透时机不容错过,目前有哪些错失良机的现象呢?

首先,备课环节忽略了渗透德育的设计。很多人备课的时候,教学目标中大都写着“情感态度价值观”或“情感目标”的维度,其内容表述多为空洞的,缺乏可操作性的形式化现象,多数未能与教学实践工作结合起来,如有的教案中这样描述体育教学目标情感维度,“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优良品质。”还有的教案在教学目标中这样写道:“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如此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从目标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勇于拼搏的优良品质也好,克服困难的精神也罢,实际上并没有说出通过什么活动达成这样或那样的良好品德培养目标。说明,写的和即将要做的并不能一一对应起来。为此,说明在教学设计环节,德育渗透工作未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其次,上课环节错过了德育渗透的良机。实际上,体育课渗透德育,有些需要创造或设计育人环节,而有的是课堂上随机都有可能出现的育人良机,需要一线教师善于捕捉,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机智、巧妙地完成德育渗透工作。这种随机性的德育渗透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假如错失良机,实属遗憾。例如,在一节小学五年级的跳高课上,教师将学生按照体质和技能分为若干组,其中,几个小胖墩被分到一组里进行练习。在一次练习中,一个体重最大的小胖墩通过努力终于跳过了横杆,但是,由于体重的缘故,落地时未能站稳,差一点摔倒,此时此刻,很多同学哄堂大笑,发出的是集体嘲笑的声音。这一环节一出现,任课教师并没有及时对发出嘲笑之声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正确引导,而是漫步走向那个较为吃力地完成动作的小胖墩面前,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说:“没事,你要顶住!”实际上,此时此刻,更需要将教育者移向那些发出嘲笑声音的学生的身上,要告诉同学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嘲笑同伴,还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他人。这样的教育是必须的,而且,这样的良机很多时候也是不可复制的。这就需要一线教师要能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最后,课的小结强化德育教育有所欠缺。几乎每一节课上,我们都能够听到老师在基本部分即将结束的时候,或在结束部分进行课的小结。总结的内容多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基本掌握了什么,哪些同学表现不错,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继续努力等套路化的结语,缺乏对德育情节的强化。课的小结是对一节课的相对集中的较为高度的概括,在概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过程中,很有必要对课上德育的关键问题再次提及,起到让学生加深印象,明确方向的目的,并让学生明白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十分必要。体育课堂教学树立渗透德育的理念,并达到德育渗透的深入性和全面性,终将德育工作凸显实效。

三、巧抓时机:有效德育渗透三步曲

体育课堂上渗透德育,如果能够抓住一些良好的时机十分关键,有时甚至能够达到十分理想的教育效果。但是,如何才能不放过任何一个良好的机会,把握好观察、判断、施教三步工作至关重要。

1.德育时机观察

体育课堂观察是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行为,通过了解发现,观察的内容大都集中在学生是如何听讲的、如何观察的、如何练习的,以及如何展示的等。更进一步说,是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游戏、素质锻炼等环节的具体表现等。实际上,体育课堂何时进行德育渗透,也是需要通过认真观察才能找准时机的,不注意观察,一些良好的教育时机有可能就会遗憾地错过。尤其是那些相对较小的教育时机,更容易被忽视。但该如何观察?具体要观察什么?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要能够及时捕捉突发情况,即事先未设计,又未曾预料到的教学环节。如有学生在练习中主动去帮助技能差的学生;当两个人发生意外冲突的时候,有人主动道歉,或有人主动示好,化解矛盾;当有人发生损伤的时候,有人主动搀扶;当有人表现突出受到老师表扬的时候,有人向其点头微笑,表示为之高兴和敬佩;当有人做动作不小心摔倒的时候,一些学生在发出了嘲笑的声音等。也就是说,通过仔细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行动、表情等,能够及时了解到哪些地方是很好的德育渗透时机。因此,认真观察是把握好德育渗透时机的前提和保障。

2.德育良机判断

在体育课堂上观察到诸多看似可以作为德育渗透机会的教学环节,但是,一线教师还要经过认真的分析和判断,一是哪些环节要进行德育渗透性教育?二是判断要进行哪方面的教育?三是要判断如何进行教育效果更佳?这些需要作出的一系列的回答应是及时的、迅速的、准确的,否则,德育渗透的良机仍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然而,该如何作出合理的判断呢?首先,要具有随时随处都有可能进行德育渗透的观念,这样的话,德育渗透良机的捕捉就能够来得及时和迅速;其次,要具有一定的对德育渗透时机的分析判断能力。德育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是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其中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诸多内容。不同的教育时机有可能隐含着集体主义教育,也有可能是需要进行自觉纪律教育,甚至有可能是劳动教育的时机等。教师要能够通过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快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否则就很难作出适宜的施教活动,也就难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3.德育方式施教

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属于哪类教育时机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两步工作,最为关键点是要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策略进行德育施教。当然,根据具体的教育内容,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诸如说服教育的方式、榜样示范的方式、实际操练的方式、品德修养指导的方式、品德评价的方式等。其中,说服教育的方式是最常用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往往难以发挥最理想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品德修养相对较差的学生,只是说服教育很难奏效。对于榜样示范的方式来讲,在使用的时候,既要能够让一贯表现较好的学生作为同学们要学习的榜样,进行教育引导,还要能够及时发现一贯表现不好的学生,偶尔有好的表现时,不能错过这样的偶然性榜样示范作用,或许也能够起到较明显的作用。实际操作的方式是一种通过切身体验去感悟的方式,这种方式要比单纯的说教式效果更为明显,但并非所有的教育时机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这种方式或许更适合于有意创造的德育渗透。品德修养指导的方式也十分重要,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对学生品德修养的指导十分关键,及时、正确、有效的指导能够促进学生自身品德发展并提高其修养能力。品德评价的方式包括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等。品德评价要真实、贴切,否则,有可能起到反向作用,与德育目标背道而驰。

由此看来,德育的方式各有不同,特点和作用各异,但是,每一种方式都是进行德育不可或缺的,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最适宜的德育方式十分必要。

四、合理创新:有效德育渗透之关键

体育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并非时时处处或课课都有德育渗透良机,为了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进行德育渗透环节的创新设计十分必要,但是,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即了解德育渗透所需、分析体育教学场景、创新德育教育方式。

1.了解德育渗透所需

德育渗透的所需,结合不同水平段或不同年级学生的德育要求了解到的所需,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的创新设计。但是,不同水平段学生都有哪些德育渗透的需要呢?翻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们可以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习领域中找到与之对应的教育要求。各水平段提出了“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的总体要求。其中水平一的具体要求是“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同学的关心与爱护,乐于帮助同学。如当同学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遇到困难或需要保护时能够主动提供帮助等。”水平二是要求“初步了解体育道德,并注意规范自己的体育行为。如在体育活动中做到文明用语、讲礼貌、遵守规则等”。水平三提出了“对体育道德具有一定的认识并努力实践。如表现出胜不骄、败不馁、尊重同伴、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等道德行为;正确对待体育活动中的相对较弱者。如在体育活动中不歧视并帮助比自己运动技能水平差的同学和其他弱势群体(如肥胖生和学困生等)。”水平四的具体要求是“在体育活动、比赛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如表现出公平、诚实、友爱、礼貌、尊重等行为。”[1]任课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具体要求,灵活把握并创新设计德育渗透的内容和有效环节。

2.分析体育教学场景

体育课堂上实施德育渗透,需要充分考虑体育教学场景,尤其是从开始到结束的所有教学环节,而且几乎每一个环节或教学场景下都有渗透德育的可能。但是,哪个环节该如何渗透,渗透什么等问题都需要深入思考。由于体育课堂结构可以划分为三段式或四段式,因此,体育课堂上的德育渗透如果按照课堂结构划分的话,也可以将其简单地分为开始部分德育渗透、准备部分德育渗透、基本部分德育渗透和结束部分德育渗透。又由于各个部分都有着不同的且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因此,德育渗透在不同部分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也各有区分。开始部分,时间短,主要完成集合整队、安排见习生、宣布课的内容、任务和要求等。该部分如若渗透德育,或许在提出课堂要求部分,适当增加一些更加具体的德育要求更为适宜。或许只是三言两语,但是,会让学生能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该如何在体育课堂上规范自己的言行。准备部分主要完成的是准备活动,学生在参与该项活动时,假如是以整齐划一的慢跑、徒手操或器械操等练习的形式完成,德育渗透不太容易切入。但是,假如该部分是通过组织游戏或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做准备活动的话,渗透德育的机会就会增多。基本部分多数情况下都包含两项内容:一项是主教材的学习,另一项是以游戏、比赛、分组练习等形式的体能素质锻炼内容。无论是前面的主教材还是后面的体能素质锻炼,一节课中最佳的德育渗透时机无外乎基本部分两项内容。如学习中如何做到互相帮助,游戏中如何做到互相配合,比赛中如何才能互相鼓励等。结束部分以完成放松活动、小结与收还器材为主要内容。无论是该部分的放松活动形式的选择,还是小结部分的强化,都能够有效实施德育渗透。

然而,从众多的体育课堂情况来看,主动在某一部分设计渗透德育的并不多见,说明体育学科的德育渗透意识和行动还有待加强。

3.创新德育渗透方式

要在体育课堂上渗透德育工作,不但要抓好教育的良机,而且要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方式的创新设计和组织。具体的设计思路与操作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对某节课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要确定好适宜的德育渗透内容,通过前两个步骤的了解和分析,大致确定下来本节课上要渗透什么?要能够做到内容清晰、目标明确(课堂上突发的德育情节除外),使得德育渗透在体育课堂上能够层层落实、逐步推进,减少教育的盲目性。无计划地盲目施教,难以达到全面性、系统化的教育结果。其次,在进行教学设计环节,除了高度重视基本部分运动技能教学的方式方法、技巧、效果的设计以外,渗透德育的最佳教学环节要能够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并做出适宜学生年龄特征、生长发育水平、心理发展特点的易接受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式不适宜,学生有可能对德育工作视而不见,或有抵触情绪,因此,把握方式的适宜性十分关键。最后,渗透德育方式的创新性是提高学生参与度,从而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但德育渗透方式的创新既要有巧妙的设计,还要有机智、灵活的课堂把控能力。体育课堂上的德育创新可以尝试“教学要素整合”的方式开展该项工作,可以采取如下整合措施:德育与课堂上的体育比赛整合,拓宽体育比赛的目的性,提高体育比赛的功能价值。如比赛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除了充分利用所学技战术参与比赛,还要能够在比赛中赛出风格,做到失败不气馁,遇到同伴失误不抱怨,不通过不正当防守方式伤及对手等。一定程度上,比赛输了不要紧,但不能输掉品德。德育与课堂评价整合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可以通过丰富课堂评价的功能来完成,如评价中的“诚信教育”,学生在自评互评的时候,要求学生能够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对评价的点评,除了评说学生的评价能力,还要能够对学生的评价诚信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既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又能够借机渗透德育。由此看来,改变过去单一的比赛或评价的方式,在这些教学环节中巧妙地融入德育教育十分必要。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体育教学质量内涵及有效促进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DLA110303)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猜你喜欢

随机性创新性渗透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认真打造小学数学的优美课堂
谈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
浅析电网规划中的模糊可靠性评估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