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系列讨论文章之九:活用达标标准促进制度创新

2015-01-30毛振明张祎

体育教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制度创新

毛振明 张祎

2014年本文作者系列选题

1.沐浴全会春风,强化学校体育; 2.贯彻课程标准,规范体育课程;

3.明确质量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4.研究学理教程,切实掌握技能;

5.加强课内锻炼,提高健身实效; 6.活跃课外锻炼,学校延伸家庭;

7.实现全员参加,改革运动大会; 8.土洋结合并举,改善体育条件;

9.活用达标标准,促进制度创新;10.专职兼职并重,迅速优化队伍;

11.确保锻炼安全,优化健身环境;12.总结各类经验,各类模式并行。

关键词:十八届三中全会;达标标准;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9-0012-03

一、“达标”的岁岁月月、风风雨雨和是是非非

“达标”是每个在中国上过学的人都熟知的体育概念;“达标”也是所有中国学生青年时代中最不平常的,或艰苦、或痛苦、或成功、或失败的经历;“达标”这个词是不同年龄的人可以共同对话的话题;“达标”也往往是老一辈好学生的自满和青春的记忆;“达标”还是老一代人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儿孙一代的诟病……自从中国在50年代从前苏联学来了《劳卫制》以后,从《劳卫制》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与中国的教育如影随形已经整整60年了。

但是,体育达标这件事一直都处于是是非非和风风雨雨中,关于“达标”的各种非议、不满和轻视的观点不绝于耳,归纳一下,“达标”过去和现在都已经日益成为了:

1.一个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苦恼。由于各个学校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达标”的测试、记录、统计、归档,现在还要定期进行上报数据等繁琐的工作,费神费力,上级还时不时有些检查、评比,因此让基层学校的校长们不胜烦恼。

2.一个曾发挥巨大作用但逐渐失效的制度。由于“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学生的锻炼时间和空间都被大量压缩,加上学生锻炼热情不高,相当一部分校长、家长重智育、轻体育,使得上个世纪激励广大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达标”几乎变得可有可无,“达标”的权威性和号召力都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总结一下,其逐渐“实效”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达标的测试项目不合理。测试项目自从有达标那一天起就一直没有停止变化,对测试项目的不同意见也一直没有中断过。这些变化和各种意见无疑是受政治的变动、社会的发展、体育的进步或退步、学生体质情况、国家的要求等等的影响,“达标”测试指标今后还会继续变化下去,“达标”测试的内容、指标和标准的“合理性”永远都是相对的、动态中的。

(2)达标的测试内容不可行。对测试内容有科学性方面的意见,在可行性方面是很多的,如器材太过昂贵、场地要求过高、测试的技术有难度等等。在国家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情况下,实施的可行性是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达标”难题。

(3)达标的标准太难或太容易。虽然这个问题与前面两个问题有内在的关系,但主要是标准的设定问题,固然“达标”的标准是从现实中测出来的,是来自于现实的,但具体到某个地区、某个群体,某个个体时,标准就会或难或易,对这个方面的意见往往是最多样的,有时就是相左的。

(4)达标的报送制度有问题、达标的上报数据太假、水分太多。这不是“标准”的事,但和标准有某种联系。这是在工作态度、责任心、可行性、工作负担以及评比压力的共同挤压下形成的问题。如实向上级部门和国家上报数据本是学校应尽的工作职责,但在多种原因下,这个工作已经变成一个难题,以致国家现在每年要花很多人力物力去抽查。

(5)达标造成了“达标课”,影响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达标”也成了应试教育的问题。“达标课”可以说是“达标发力过度”引起的问题,还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的问题,只不过是一个由于专业性不强、缺乏教学与“达标”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所造成的。这个问题有待于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课内体育锻炼内容的丰富来解决。至于“体育的应试教育”,笔者认为在当前学生体质严重下降的情况下,还是主要去看其积极的一面,毕竟加强锻炼是现在的当务之急。

(6)达标的测试应与体育考试、体质监测相结合。体育中的“考试”“考核”并不少,有时候连外人都会搞混,体育教师都会说错,这么多的考试和考核、测试在评价方面都是什么关系?如何协调工作,如何综合作用,如何具有针对性和综合的指导作用。

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达标”及其相关的工作

尽管“达标”有着种种的问题,也被各种各样的人进行着种种的诟病,但笔者却坚定地认为:

1.“达标”依然是一个很有激励力量的体育锻炼促进的制度,它有着光辉的历史,有着几代人锻炼的效果,有着良好的口碑,有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定位、有着较为科学的研究基础,有着大量条件方面的积累,有着比较成熟的工作方法体系,因此,它不管有多少问题和缺陷,至少至今在评价及激励作用方面还没有一个其他的“标准”可以取代达标的作用,因此,我们还是要充分重视“达标”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内外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

2.“达标”仍是一个可以被期待在相当程度上能有效地抵御应试倾向的制度。在“素质教育”推进不力、应试教育倾向依然强劲、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下滑、学校体育工作由于各种原因依然困难重重的条件下,党和国家寄希望于依靠一个制度的强化来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健康素质的增强,很希望通过一个权威的体育制度来引起重视,来启动一个强有力的评价,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就是一个有效的(至少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很有效的)制度。

3.“达标”仍是一个可以调动学生动机的动力机制。“达标”的锻炼对于学生来说,既有体育运动的自身乐趣,又有法定的升学考试资格的功利性因素,也有同学们互相评价互相激励的评比性,只要妥善利用,是很有可能通过“达标”的科学化和强化,重新唤起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重新唤起广大家长、校长对“达标”的关注和支持。

4.“达标”仍是一个能将体育课程教学、课外锻炼、校外锻炼结合起来的粘合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虽是一个身体锻炼标准,但它指向的却是学校的体育教学实效性和课外体育锻炼的综合效果,“达标”只靠课内肯定不行,离开了体育课就更不行,因此它依然是统领课内、课外甚至是校外体育锻炼乃至体育学习的唯一标准,它必定与课程标准相配合指导学校体育的全面工作,《课程标准》无法取代《锻炼标准》,《锻炼标准》在相当的程度上会对《课程标准》产生影响。

5.“达标”仍是一个可以经过不断的实践积累,能对未来体育进入高考评价体系的重要准备。由于无论是《劳卫制》,还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还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都是面对全国各地区、面对全体学生的,而且是客观评价的,也是具有很高的科学性的,测量技术和技术力量已具规模,它基本具备了各级升学考试标准的基础(注意:在这方面,体育比艺术学科的测量与评价要走得远得多),这无疑为将来某一天探讨高考体育的可行性,建立科学的高考体育制度提供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6.“达标”是一个有可能将体育与健康、体质几方面的工作融合起来的粘合剂。中国的体育课程名称已经更名为“体育与健康”,《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也已更名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更名都是在“体育”的本体上进行的拓展,拓展到体质、拓展到健康,而体育与体质、与健康内涵不一样、促进机制不一样、工作内容不一样、测量指标不一样等,如何将体育教育、体育锻炼、体育活动与体质增强和健康促进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既是“达标”的必然课题,也是“达标”工作能够诱发的创新,达标已经在此方面做了许多的尝试,虽然还比较初级,但毕竟“达标”的特性决定了它在这方面的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尽管可以去困惑、抱怨、批评乃至诟病“达标”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制度与方法,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达标”永远是一个国家的制度,永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动力源,永远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评价标准,永远是学校体育工作者最应当好好利用的“利器”,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达标”的工作。

三、善用、活用、尽用“达标”,为强化体育课与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服务

那么,我们将如何善用、活用、尽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达标”的相关工作,为在当前形势下的强化体育课与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而服务呢?笔者根据国内外有关的做法和经验,提出如下一些设想:

1.大力推广地区性“达标测试赛”的好方法

建议各地要举办区域性的“达标测试赛”,在这方面,北京市做出了非常成功的经验,北京已连续八年进行了“达标测试赛”,方法是从各区按规定随机抽选一个班级参加某一阶段的测试,班上的同学是依据学生注册的上报数据来确认的,必须全员参加,班上如果有同学生病、受伤不能参加比赛,必须在现场经过专家对医院证明和伤势进行审查。如此,实际上每个北京的中学生都有可能被抽上参加比赛,理论上每个人的体质情况都有可能被审视,都有代表本地区全体学生体质健康的机会,因此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地参加“达标”的锻炼,而且不能松懈。省市的“达标运动会”的成绩直接就可以作为体质状况,北京市就是将各区县的比赛情况作为各区县的学生体质情况来进行排名和公布的,获得了区县领导的极大重视,激发各区也相应地组织了本地区的达标测试赛,于是各校也引起重视,体现了达标综合评价的巨大作用。如果将这种测试赛再加上一些趣味性的因素,就可以将其演化成为“达标运动会”的形式。

2.积极拓展校际校内达标运动会的有效内容

除了大规模的区域性的“达标运动会”的这种“严肃”的竞赛和评比形式以外,我们完全可以也应该开展多种多样的中小型的“活泼”的“达标”比赛,达标的项目稍加改造就可以变成许多“好玩”的运动会项目(见表1)。这些项目具有全员性,每个人的锻炼都和集体荣誉有关,还可以形成同学们相互之间的鼓励与监督机制(例如某个班中有一个小胖墩,过去他没有什么压力,也不注意锻炼身体和减肥,但如果有了身高体重比的比赛以后,他就会有了锻炼的压力,否则他会拖全班的后腿。为了集体的荣誉,他也有了减肥和运动的动力,周围的同学们也会督促他、帮助他进行锻炼),这些比赛还可以大大丰富“班级体育活动”和“班会”的活动内容,解决班级体育活动内容贫乏、“课活”流于形式的问题,这些比赛无疑还可以促进班集体的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形成等,可谓一举多得。

3.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探索善用达标进行管理的方法

“达标”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学生个体评价的方法来进行体育锻炼和学生体质的督促和管理,历年的各种锻炼标准都是这种要求。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这种督促和管理越来越形同虚设,只要文化课学习好,只要校长要求网开一面,只要班主任和家长求情,“达标”不合格可以变成合格,成绩不好也可以变好。于是“达标”的测试和评价都变得毫无作用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充分利用达标的督促和管理作用呢?本文建议:各地区和各学校应将达标与学校运动会的比赛,乃至校际比赛、区域性比赛结合起来,通过各种竞赛平台规范达标的成绩记录和存档,使得这些数据更加公开和透明,从而形成多方面的监督机制,保证测试和统计的准确性。

4.大量积累和宣传达标促进学生体质增强及学习进步的案例,让达标真正融入素质教育

当前,我们比较缺乏学生经过达标锻炼得到体质增强的实例,更缺乏这方面的宣传。特别是“达标”成绩和“文化课成绩”互相促进的研究和宣传就更加少,因此“达标”的工作永远是“自说自话”和“独往独来”,达标的效果越来越被人质疑,因此,要汇集“达标”的先进工作经验和优秀案例,加强“达标有效性”方面的宣传。

5.逐渐形成国标与地标、校标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由于“达标”是全国性的标准,因此它必须具有最大的“全国适应性”,因此在制定标准时,实在难以按照纯粹的科学来设计,所以有人经常诟病《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和标准,这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很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制定一些“地方标准”和“学校标准”来进行补充,比如地区和学校自定一些项目,根据实际情况自定阶段性的标准,然后逐渐向国家的标准接近,这还可以为将来国家标准的弹性化做好一些有启发性的探索。

猜你喜欢

制度创新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以罗尔斯正义论为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以罗尔斯正义论为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探析电子商务企业薪酬管理创新
关于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制度视域下政府生态责任完善的法制保障
基于人力资本证券化视角的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