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精神分析角度解读《人性的污秽》

2015-01-30姿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芬妮科尔曼雅典娜

金 姿

(江西水利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6)

从新精神分析角度解读《人性的污秽》

金姿

(江西水利学院,江西南昌330046)

本文从通过运用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理论对菲利普罗斯的《人性的污秽》中的主要人物,即男女主人公科尔曼、福尼娅,以及德芬妮进行分析,将他们如何逃避自由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并由此所面临的困境做出分析,再通过对主人公科尔曼的转变,对他如何从消极自由转向积极自由以此达到净化的过程做出分析,揭示当代人面临的生存困境和如何摆脱困境达到真正的自由。

《人性的污秽》;新精神分析;消极自由;积极自由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人性的污秽》作为 “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小说的主人公科尔曼因为一句似是而非的话被诬告为种族歧视,在愤而辞职之后,科尔曼的生活并未恢复平静。丧妻之痛,与学校清洁工福尼亚的不伦之恋,家人反目,都让科尔曼深陷泥潭。笔者将用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来解读《人性的污秽》,通过弗洛姆从逃避自由到积极自由理论揭示现代人在遇到精神困境时采取的应对方式并由此产生的后果和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一、弗洛姆关于自由的定义

弗洛姆(Erich Fromm)认为资本主义的本质导致社会个人利益至上,而这种个人大于集体的观念异化了人的本性,现代社会诸如贪婪、竞争、虚无等独特个性促使人类形成了一种畸形的社会意识,而这一意识又使人精神空虚。弗洛姆将自由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消极自由是指早在原始社会和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类从直接的自然和社会原始联系中获得了解放。而积极自由则是指对于现实的控制和改造而产生的对自然力的支配。[1]消极自由引发了人们较于以往被放逐的恐慌,因此人们极力压抑消极自由对人意识产生的影响,但这却不能从根本上消灭它,于是人们极力寻找逃避消极自由的方式。方法之一是把消极自由提升到积极自由,即从现代生活所引发的孤独感和放逐感,另一个方法则是逃避任何一种自由,而这是一种无意识强迫性的活动。

二、人在逃避自由时所面临的境遇

(一)科尔曼西尔克

故事的主人公科尔曼西尔克是一个在不断进行自我选择的人。科尔曼的前半生过得顺风顺水,然而所有的一切却在科尔曼进入了父亲给他安排的道路上毁灭了。他原以为世界为他提供的只是无限的顺境和机会,给他的是无限发挥他能力的空间,机会和自由,却发现这只是父母为他提供的屏障让他不受到外界的伤害,而当他发现了自己只是独立于自己的空间,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同,得到社会的认同时,他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胁,感到孤独和害怕。

美国是一个多种族构成的多元化国家,虽然美国一贯标榜政治民主、社会平等,但是在历史上,黑人能够从事技术工作,或当上律师、医生的却少之又少。即使在社会进步的今天,美国黑人的中产阶级比例较之白人来说仍然非常低。经济上的差距又进一步地导致的种族间的隔阂的加大,因此,种族歧视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经济原因造成的。正如弗洛姆所认为的,资本和市场对人产生威胁,每一个人对于他都成了潜在的竞争者,因而他同别人的关系就变成互相敌视的关系。凭借科尔曼的能力,他的黑人身份虽然不会给他带来太多的麻烦,但是科尔曼更多的是害怕他人的排斥,因此他选择以犹太人的身份逃避自由,盲目依从他者,即个人放弃自己的独立自由倾向,而与自己不相干的某人某事结合,寻求新的束缚代替已是失去的原初约束,已获得自己所缺少的力量。 进入到犹太人的身份中后,与自己过去的一切一刀两断,无论是自己的至亲,还是名字,还是过去的所有生活经历他都与之诀别。随后进入到了社会的主流,享受一切的平等,与想要交往的人交往,成功进入到雅典娜学院并一路平步青云将腐朽的雅典娜彻底改造成为充满活力的学院。然而科尔曼却在大规模改革时,伤害到了其他许多老师的利益,这在无形中与他人产生了互相敌视的关系。他的一个单词幽灵的使用被虎视眈眈的教师们曲解为种族歧视,诬告却被认定为成立,断送了科尔曼的前途也毁了他的家庭,这种丧失自我并以虚假自我来取代真实自我。然而这种将是个人线与极端不安的存在状态。

(二) 德芬妮鲁斯

德芬妮鲁斯在书中虽不是主人公但却是作者花大笔墨详尽描写的一个人物。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就读于高贵的公学,为了逃脱母亲和家庭根深蒂固的传统阴影中逃脱出来,她选择背井离乡来到美国,想靠自己的实力实现美国梦然后衣锦还乡时他人承认他在美国靠自己获得成功。她掌握了最深奥难懂的学术美语,学富五车,正如她在面试雅典娜所说的一切,“叙述学,时空宇宙,分为现实性和模仿的区别,相等经验,文本的预期质量”,被科尔曼认为是“如此自我标榜,又如此自欺其人”“为什么一个如此美丽的人要将她经历中的人性方面藏匿在这些词汇后面呢?”[2]面试时,她渴望诱惑科尔曼,却又想要恪守正统的伦理道德,喜欢科尔曼却又不敢承认,她对科尔曼和福尼娅的不伦恋怒不可遏,写下匿名信痛斥他只是玩弄一个比他小一半又无防卫能力的女人,痛斥他的种族主义行为,这些都是她试图按照普世的声音来行事,她放弃了独立个性以适应现实。因此她就和其他所有人一样,变得和他人所期望的一样。以此消解“我”与世界的矛盾。然而她又盲目自大,即在心理上扩大自己,以致在虚幻的自由感中,使外面的世界变得渺小。她为自己的学术成绩感到骄傲,认为没有人能与之抗衡,否定她的观点,这也是为什么她与科尔曼闹僵的问题所在。过于封闭于自我当中让她无法认识完整的世界。然而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正如这个98年的夏天,虔诚与整洁的大狂欢席卷全美,美国人血液中流淌着清教的传统,反对奢侈纵欲是清教一致的教义,然而现代美国人是否能够做到言行一致呢?大众媒体,社会准则要求人们的道德伦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显然是无法遵守的,所有的人都有着自己无可告人的秘密,福尼娅和雅典娜学院的另一个教师有长达半年的偷情史,艾丽斯最亲近的朋友的丈夫克劳迪亚也被惊曝隐私包二奶,就连恪守社会准则的福尼娅也和大学教授有过一段秘密的不正当恋情,人们对克林顿的行径怒不可遏却各自做着同样肮脏的事情,这就是人性的污秽。

正如菲利普罗斯在小说前引用的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什么是净化的仪式?如何进行?克利翁回答:将他放逐,或叫他血债血偿。科尔曼以改变身份这种消极逃避自由的方式让他被雅典娜学院赶了出去,失去家人,失去一生的事业,失去尊严,这让科尔曼成为了“一无所有”的人,这无疑是对他精神上的一种放逐。德芬妮表面按正典价值观生活,内心却又不停想逾越出这道坎,她渴望男人却又受到各种条件的约束而痛苦不堪,最后看似无意间的错误让她错发了邮件,其实也是她之前所做的一切以及她的心态给她埋下的恶果。这个差点毁她前程的错误虽然在嫁祸于已逝的科尔曼身上,但是可以预料,她的内心将从此被套上谴责的枷锁没有终日。他们都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三、从消极自由向积极自由的转变

科尔曼最后并没有走向复仇的道路,因为他深谙俄狄浦斯复仇后只是痛苦的轮回,西尔克最终放弃了他的复仇和愤怒,退出了这个血债血偿的规则社会, 转向关注自我的生活。也是弗洛姆所提倡的,爱能使人的心理得到净化。男女主人公都在放逐中得到了净化,最终科尔曼和福尼娅并没有被送上所谓的道德法庭,而是被象征自然力量的前夫莱斯特杀死的。“犹太人承认死亡这一事实,相信在世间可以达到幸福和正义的境界,有这种信念,他们才能安于生命终将毁灭的这个概念。”[3]因此作为犹太裔的作者罗斯让男女主人公又自然之手毁灭从而以这种方式回归自然,也是他们另一种重生的方式。

[1][美]菲利普·罗斯,刘珠还.译:《人性的污秽》[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年.

[2]当代西方文论最新教程,王岳川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http:/en.wikipedia.org/wiki/Escape_from_Freedom.

[4]http:/eqi.org/fromm.htmOn Disobedience - Erich Fromm.

I106.4

A

猜你喜欢

芬妮科尔曼雅典娜
乌鸦与狗
苏炳添60米又跑出亚洲纪录
穿越“杀手”
加州的天空没有雨
阴魂不散
非洲狮之救赎
非洲狮之救赎
非洲雌狮雅典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