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承与文化交流
——浅谈吐尔地·依明国画中所洋溢的民族文化

2015-01-30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巴扎维吾尔维吾尔族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承与文化交流
——浅谈吐尔地·依明国画中所洋溢的民族文化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吐尔地·依明是著名维吾尔族画家,他重于描绘维吾尔人生活习惯、服饰、饮食、建筑和娱乐等方方面面,突出了新疆独特的民族文化场面。他的画作品根据内容可分为音乐舞蹈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手工业文化、建筑文化和人文地域文化等六种文化类型,构成了其国画创作的一个亮点和特色。画作为共同的文化符号,在我国丝绸之路文化传承与交流过程中将会成为一个重要手段,吐尔地·依明的国画从我国主流画风创作能够反映丝路一带人文地理环境的画作,将会逐渐成为文化交流的一个文化产品。

吐尔地·依明;国画;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吐尔地·依明(1951-)是当代著名画家,擅长中国画,也是首位维吾尔族中国画画家,他继承了中国水墨画的技巧,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他以其严谨的创作态度,高超的艺术技巧,优美典雅的艺术风格,受到了众多收藏者和艺术爱好者的喜爱,他的国画作品《古城友情》、《夏收之前》、《织艾提来丝绸》、《篝火》分别入选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展,《喜开镳》获中国丝绸之路美展铜奖,《假日》获全国百花奖美展铜奖。无论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观赏价值。“他在写意、工笔、人物、山水及花鸟方面都精通,尤以人物画见长。”①他的国画作品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和民族文化色彩,在音乐舞蹈文化、手工业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和人文地域文化等诸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吐尔地·依明巧用我国传统山水画笔墨技巧,描绘了新疆各族人民生活的文化场面。他笔墨之下异国风味的巴扎场景、丰富多彩的陶市、令人陶醉的麦西来甫、音乐套曲的木卡姆、骑着毛驴牵着骆驼的老汉、搞葡萄的维族美女、翩翩起舞的少女、织花帽的巧妇、做铜壶的工匠以及大漠中的驼队……都描绘得逼真无比。根据吐尔地·依明国画民族文化可分几种主要类型,具体为:

其一,音乐舞蹈文化。在我国,维吾尔人是以能歌善舞为著名的,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种类和形式多样,民族特色浓郁,其可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器乐曲和包括歌、舞、乐的套曲“维吾尔木卡姆”5大类。吐尔地·依明的《篝火》、《刀郎乐手》、《金秋》和《岁月》等几幅画都再现了维吾尔族音乐舞蹈的画面,其中《篝火》十分典型。这幅画中描绘了乐手们和歌手们围坐在篝火周围自我陶醉地表演场景。他们拿着萨塔尔琴、艾介克琴、达琴等民族乐器,十分投入地进行演出。他有两幅描绘了包含歌舞音乐的“麦西来甫”综合艺术场面。“麦西来甫”一词为聚会、集体娱乐之意,是维吾尔族传统民间文娱活动形式。其中主要有“节日麦西来甫”、“婚礼麦西来甫”、“丰收麦西来甫”、“白雪麦西来甫”、“青苗麦西来甫”和“郊游麦西来甫”等,在宽敞的室内、庭 院的葡萄架下或果园里举行。他比较有名有《麦西来甫》和《刀郎麦西来甫》等两幅国画,其更好地描绘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场面。在《麦西来甫》中,他从民俗视角入手观察两个舞蹈演员和三个民间歌手的表情。两个舞蹈演员弯着细腰,即将挪着轻盈步伐的动作与她们的表情和华丽舞台服装结合得十分到位。他的另幅画《刀郎麦西来甫》绘生绘色地表现了在6个乐手乐器伴奏下翩翩起舞的维吾尔族姑娘,她以柔软的身体和带着微笑的面孔给人一种较高的美术鉴赏。

维吾尔舞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回鹘的乐舞传统,又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长期发展演变之后,形成具有多种形态和特殊风格的舞蹈艺术。维吾尔族舞蹈,可分为大众性舞蹈、风俗性舞蹈和表演性舞蹈 3类。自娱性和风俗性舞蹈中也带有表演色彩和宗教成分。如赛乃姆、刀朗舞、萨玛舞、夏地亚纳、纳孜尔库姆、盘子舞、手鼓舞以及其他表演性舞蹈都属于这一类型。吐尔地·依明国画作品中最多的是描绘各种舞蹈场面的画作,如《手鼓舞》、《维吾尔舞蹈》、《维吾尔族舞蹈》、《桌子舞》《鹰笛舞》、《龟兹乐舞》、《丰收之舞》等等。《龟兹乐舞》和《桌子舞》都描述了古代西域舞蹈表演艺术形式,《手鼓舞》、《维吾尔舞蹈》、《维吾尔族舞蹈》等作品都描绘了当代维吾尔族舞台舞蹈演出场面,《鹰笛舞》作为塔吉克族的民族舞蹈,突出了我国西北边境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民族舞蹈文化特色。

其二,手工业文化。维吾尔手工业维吾尔族具有悠久的手工业史,在其社会生活和生产、经济中居重要位置。在其手工业种类中,最早形成的是制陶、纺织(棉纺、毛纺、丝纺)和制革业。随着矿产品、农产品、畜产品加工业和日用品及生产用品生产的发展,也出现了金银首饰业、采矿业、建筑业、冶铁业、铜匠业、铸造业、蚕桑业、制帽业、制皂业、制毡业、木工业、鞋匠业、铁皮匠业、漂染业、刺绣业、打馕业、饮食业等手工业种类。很多手工业品已出口国内及国际市场。如在《古城新集市》中,画家描绘了一个典型的农贸市场画面,画中农民摆着地毯、馕和日用品交易,甚至有牛羊买卖。吐尔地·依明国画集《陶匠》包括三幅画作,一幅画描绘的是工匠制作陶器操作场面,另一幅是描绘一个慈祥老人买陶品的画面,《喀什陶市》描绘了陶瓷市场场面,体现了维吾尔陶瓷制造和经销的两个层面。在《夏收之前》中,是一幅以农业为主题的国画作品,画匠描绘了农门们磨镰刀准备割麦子的场面。在《织艾提来丝绸》中,一个美丽俊俏的维吾尔姑娘在编织艾提来丝绸的场景,这幅画与《艾提拉丝》一并构成了维吾尔著名丝绸的编织、生产和穿着效果的部分。《巧匠》是描绘摆地摊的小商贩卖手工刀的画面,样式多样和制作精致的刀在墙布上挂着,一些整齐摆放在地面上。喀什噶尔的铜制品手工细致,产品别致,在全国都有名。吐尔地·依明在《铜匠》中创作了一幅铜匠专心地做铜水壶的画。在《英加莎尔刀》中,一个佩戴着英吉沙刀的小伙子摆着精制好看的英吉沙刀等待客户的场面。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国画作品中,民族特色的褡裢、花帽和家具侧面地反映维吾尔手工业文化的博大精神。

其三,服饰文化。维吾尔族服饰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维吾尔族妇女喜欢用对比色彩,使红的更亮,绿的更翠。维吾尔族男性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穿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维吾尔族服饰形式清晰,纹饰多样,色彩鲜明,图案古朴,工艺精湛,其发展演变规律清楚,有些服饰款式与新疆出土衣物颇为相似,体现了一个地区、一个文化的历史沉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审美接受范式,从中窥见民族服饰的传承性与地域性的习俗。 在画家吐尔地·依明的《巴扎一角》上十分形象地塑造了一群妇女的群像,她们都穿着艾提来丝裙子,头戴别具风格的雨天小花帽,在街上挑选布料。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一对塔吉克男女青年舞姿在艳丽亮丽的衣裳中更加引人注目。在《探亲归来》的同名两幅画作中,一个络腮胡的男子戴着皮帽,身穿着袷袢,腰带着粗布条,背搭着褡裢,牵着毛驴的画面,骑着毛驴的女子也是头扎着彩色头巾,又戴着小花帽,抱着包袱的形象。在《于田人》中,画家塑造了一家四口生动的人物形象,男主人穿着传统民族服装,专心地远眺,女主人抱着一个小孩子,半蒙住脸,显得十分朦胧,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光着脚围着木车轮笑眯眯地看着前方,好像发现什么好玩似的。在《母与子》、《幸福泉》等画作都可以找到穿着独有特色民族服装的男男女女。吐尔地·依明以《服装设计》为主题的六幅画作都描绘了男女老中小不同年龄段的服装画面,十分形象地指出了维吾尔服饰文化的基本特征和色彩特点。

其四,饮食文化。《篝火》、《吐鲁番葡萄熟了》、《丝路乐舞》、《刀郎麦西来甫》、《赶巴扎》、《古城新集》等画作都是描绘维吾尔族人的饮食以面食为主,喜食肉类、乳类,蔬菜吃得较少,夏季多拌食瓜果。主食种类不下数十种,最常吃的有烤包子、烤全羊、烤羊肉串、抓饭、馕、拉面、炒面等。饮料一般喝茯茶,也有喝砖茶的。茶水中加入牛、羊奶煮成奶茶喝。烤羊肉串,维吾尔语称之为“喀瓦甫”,是将上好鲜羊肉切成大小均匀的薄片,拌以葱头沫、黑胡椒,腌制约半小时,穿在铁签上,放在特制的烤炉上烤,并上下翻动。如在《篝火》中,乐师们围着篝火演奏,在桌布上放着大小不同的馕和切好的哈密瓜,后面一个人烤着鱼,一个妇女给碗里盛着酸奶,一幅生动而形象的饮食文化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新疆是瓜果之乡,吐尔地·依明画作中有大量瓜果的画面反映新疆瓜果文化。如《维吾尔姑娘》和《葡萄架下》等画中,分别一个维吾尔姑娘背着一筐葡萄或是身旁放着一个装满葡萄的篮子。在《赶巴扎》中,一群人骑着毛驴,有人头顶着放着馕的托盘,有人手拿着酸奶坛子,有人提着装满杏子的篮子,展现出人们赶集的场面。《塔克拉玛干》是吐尔地·依明十分代表性的画作,可以说是维吾尔族民俗文化高度概括的画廊。一群人围着篝火跳舞,一群民间乐队伴着各种乐器给他们唱歌,也有民间摔跤、打球、斗羊、叼羊、迎新娘等场面,画作一角一个女子顶着装满水果的大托盘,也有人放鹰狩猎的画面,是一个热火朝天的热闹场面。

其五,建筑文化。住房一般为土木结构的平房,经济条件好的住房讲究,设有廊房,并雕花纹或绘制图案。维吾尔族伊斯兰建筑主要包括清真寺建筑和陵墓(麻扎)建筑两大类,这两大类建筑是维吾尔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所在,是新疆伊斯兰教文化艺术的主要载体。在《古城有情》中,画家描绘了一个清真寺和麻扎(陵墓)的建筑图像,清真寺蓝、红、黄等不同颜色雕刻的木柱,色彩鲜明和独具民族特色的木刻天花板和麻扎的拱形圆顶,体现了民族色彩浓厚的建设风格。《高台民居》描绘了高低不平的山丘上的民居,《喀什噶尔之秋》描画了小两高层的民宅。他的《巴扎》、《陶市》、《古城喀什噶尔》等作品都侧面反映出维吾尔民居的基本结构和布局特征。

其六,人文地域文化。新疆有着辽阔的地域,适宜的气候,复杂多样的地貌和土壤。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与高山环抱,喻称“三山夹二盆”。北部阿尔泰山、中部南山、南部昆仑山系;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把哈密、吐鲁番盆地称为东疆。土山、沙漠、绿洲、巴扎、骆驼、毛驴车……等事物构成了新疆人文地理文化主要内涵和文艺创作的意象。画家吐尔地·依明在《火焰山》上以他的眼光塑造了全国闻名的火焰山,红色和灰色分明的土山为欣赏者展现出了一种宁静的魅力。在《沙海新浪》中,描绘了无边无际的沙海和沙海中别具一格的沙丘美景,体现了沙漠与绿色美景不同的另一种美丽含义。他描画了历史遗址——吐鲁番交河故城的轮廓,为我们解读了文物的文化价值。《林深处的我家》、《古城喀什噶尔》、《小巷子》等国画都描绘了绿洲文化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图像。巴扎(集市之意),是维吾尔人文文化交流中必不可少的场面,因此,巴扎是画家吐尔地·依明呕心沥血创作的选题。在他国画集中,六幅与巴扎相关的画,生动有力地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巴扎景象和形态各异的民族人物群像。

总之,吐尔地·依明国画作品反映了新疆人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尤其是侧重于描绘维吾尔人生活习惯、服饰、饮食、建筑和娱乐等方方面面,突出了新疆独特的民族文化场面。他的国画作品根据内容可分为音乐舞蹈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手工业文化、建筑文化和人文地域文化6种文化类型,构成了其国画创作的一个亮点和特色。画作为共同的文化符号,在我国丝绸之路文化传承与交流过程中将会成为一个重要手段,吐尔地·依明的国画从我国主流画风创作能够反映丝路一带人文地理环境的画作,将会逐渐成为文化交流的一个文化产品。

注释:

①李冬.第一位学国画的维吾尔人.吐尔地·依明中国画作品集[C].喀什: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2007,103.

K892.24

A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后。

本文系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维吾尔民间文学研究2012NCET》、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维吾尔民间口头诗学专题研究2015ZW2001》和国家民委民族问题项目《阿凡提文化产业调查研究2015-GM-03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巴扎维吾尔维吾尔族
伊朗逛巴扎,体验平民生活
拉卜楞寺曼巴扎仓夏季采药活动的调查研究
今非昔比的新疆“巴扎”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维吾尔医治疗卵巢囊肿40例
HPLC法测定维吾尔药复方克比热提片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维吾尔医综合治疗60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维吾尔医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总结
维吾尔族传统知识的民族生态学分析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