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研究

2015-01-30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日照市日照文化遗产

李 龙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研究

李龙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保护、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必要保护好传承人。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考有关资料,深度了解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现状,就日照市传承人的保护现状,提出对策建议,继而更好地保护、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日照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海滨城市,拥有莒文化、龙山文化等珍贵的文化资源。近年来,日照市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名录体系建设、重点项目的保护传承、宣传普及等工作。让众多散落在民间的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14个项目已列入省级名录,日照市现有市级名录项目79项,各区县政府已公布区县级名录项目24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百人,犹如传统文化中璀璨的群星,指引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城市发展的文化基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保障,也是首要任务。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特征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角度理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技艺,并在其领域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传承人大多是从小耳濡目染,在时代环境中逐渐学习、掌握着其技艺,所以说,他们除掌握着单纯的技艺外,还拥有特殊的历史、民俗记忆,是时代的见证者,是历史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传承人大多是濒临消失的传承项目中能熟练掌握此技艺的传承人中之一,甚至是唯一。他们在此技艺中发展各有特点,在学习、创作、从事非物质遗产项目中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创新点。由此可见,每一位代表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责任和义务

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接力”环节。他不仅担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的重要责任,还承担着开展传承工作,培养后继人才,积极参与展览、研讨、交流等义务。传承人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基层文化工作者,也是核心文化工作者。我们只有保护好身怀绝技的传承人,才能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状调查

(一)传承人的基本状况

通过调查和走访,我们了解到:传承人的文化水平大部分偏低,很多传承人只有小学文化,只有极少数人是高中、大学文化水平;他们没有系统的传授教案,主要以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为主;年龄偏老龄化,平均年龄接近于60岁,其中年龄最大的是茂腔传承人祝术兰,今年已是79岁高龄;大部分传承人无固定收入,主要以农业收入和务工收入为主;有些传承人的身体状况较差,有高血压等疾病。这些客观条件给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危机。

(二)各自技艺传承状况调查

现代生活方式的急速转变是导致传承人和传承项目衰落的直接原因。这些传统传承项目大多不能产生直接、持续的经济效益,部分项目还具有节令性,无法维持他们的正常生活。有的传承人凭着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仍然坚守在传承的第一线,有的传承人迫于生活的压力,被迫选择外出打工,闲暇时才能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去,有的传承人甚至对自己的传承项目失去信心,直接选择放弃。

迫于生活的种种压力,和一味对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追求,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花费长时间去学习传统文化传承项目,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文化积淀。后继无人的现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陷入尴尬困境中,甚至处在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危机现状。

因此,保护传承人刻不容缓,同时,这一举措也是最直接、最基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三、加强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日照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名录体系建设、重点项目的保护传承、宣传普及等措施极力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开展文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宣传、传承活动对广大市民、学生、大众进行宣传教育,鼓励大众积极参与。

(一)做好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传承保护工作

“面对中国民间蜡染艺术衰微,尽管我们强调传承与创新兼顾并举,但目前传承重于创新,“原汁·原味·原生态”传承更是重中之重的工作。”[1]这个结论同样也适用于日照地区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只有做好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传承工作,才可以保证我们的传统文化持续发展,才可以保证传统文化的完整性。由于传承人文化水平能力有限,不能够系统整理出传承项目的文化资料。日照市有关部门应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详细记录和有深度的调查研究,从传承人和传承项目的角度入手,深入调查其周围的民俗和文化环境的变迁,从整体上把握住传统文化项目的来龙去脉。

建立具有较高价值、较高可信度与高准确性的“本真”文献资料,为进一步研究、发展做好基础工作。力争把原来的经验传承,制定成科学、合理的传承教案,争取其结果适用于更多后继传承人,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依托城市人才、文化资源,促进传承人和传承项目的发展

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等多种分类。每一个类别,每一个项目都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保护、传承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分类指导、根据传承项目本身个性而发展。

针对有些文化传承人缺乏专业知识和长远发展的计划等多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应该依托城市资源大力促进传承项目发展,改善以往发展缓慢的现状。

日照市拥有七所高校,应该鼓励当地人才资源与当地文化资源进行对接,扶持、指导传承人研究、创作,为传承人的发展状态、发展路线给予辅导、修正。让众多专家、学者、优秀人才主动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进程中。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采访日照黑陶艺术家卜广云过程中,她说道:现在我们需要一些既懂传统又懂时尚的专业人士参与进来,突破瓶颈,进而更好、更快、健康地发展我们的黑陶艺术事业。

(三)依托日照市旅游资源,改善传承人的生活状况

据日照市旅游局统计显示,2013年日照全年旅游人数达到315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0亿元,分别增长11.6%和14.6%。[2]依托城市的旅游市场,开拓民艺礼品市场,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这不仅可以促进发展民间艺术,又可以增加传承人收入,支撑文化项目的传播。另外,又可以拓宽旅游文化空间。

日照深厚的文化资源也是当地文化传承人创作的主要源泉,依托城市文化资源,可以创作出具有显著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作品,这不仅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又可以成为日照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结语

日照市文化传承人在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作为第一线的城市文化工作者,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面对日照市文化传承人的保护现状,我们应依托城市资源,进一步加强完善保护工作。保障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顺利进行传承。

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城市发展的记忆载体。保护好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日照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在保护文化传承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方面,我们仍需进一步探索。

[1]《2013年我市旅游收入210亿元》.日照日报,2014,0228期, 第B1版:要闻.

[2]贾京生.蜡染艺术设计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56).

K103

A

李龙,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日照市日照文化遗产
山东省科协新能源新材料学会集群 2022年秘书长联席会议在日照市举行
省科协新能源新材料学会集群与日照市科协对接会召开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有一种生活叫日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特别的宇宙生日照
村居
活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