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八老”与80年代政局

2015-01-29

时代人物 2014年12期
关键词:李先念王震胡耀邦

追溯改革开放的历史,常常能够碰到“八老治国”、“八老议政”这样的说法(“八老”指邓小平、陈云、李先念、杨尚昆、彭真、邓颖超、薄一波、王震),说的是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以邓小平为首的8位元老政治家于新老交替,政体转型期间在政治上拥有实际决策权力,其对时局的决策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八老”的形成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以毛泽东接班人身份,总揽党主席、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1977年8月,在邓小平复出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有四位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政治局常委由华国锋和这四位副主席组成。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产生了新的增选名单: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9年3月李先念出任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9月,他在第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77年开始,王震极力推动邓小平复出。这年2月,王震去看望邓小平,邓小平对“两个凡是”的不同意见,就是通过他散播出去的。

邓小平复出后,很多事情比较倚重王震。在《邓小平年谱》中可以看到:邓小平有许多批件,或者带上王震或者批给王震;邓小平处理国防、教育等事,听取汇报,也拉上王震。

1979年9月25日至2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彭真被补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在新增补的12位中央委员中,杨尚昆、薄一波名列其中。

1956年,邓小平任总书记时,杨尚昆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军委秘书长。杨尚昆与邓小平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这次复出后,地位上升很快。1980年9月,被补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进入党和国家领导人序列。1982年9月,任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协助邓小平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薄一波,毛泽东时代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国家经委主任、国家建委主任。1979年1月,薄一波从l2年的冤案中走出来,邓小平首先找他谈话,安排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任机械工业委员会主任。1982年,中共十二大成立中央顾问委员会,薄一波主持中顾委日常工作l0年,前5年作为邓小平的助手,后5年作为陈云的助手。

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1982年中共十二大,“八老”或者逐步巩固在党内的地位(如邓小平和李先念),或者复出,然后再逐渐确立党内地位。这三四年的过程中,中国政坛几个比较重要的部门,都显现了“八老”的身影,他们在各自职位上行使着自己的权力。与此相伴随的是,华国锋基本上失去了原有的权力。

中顾委成立,“八老”作用凸显

在“八老”等老干部重新回到领导岗位后,邓小平清醒地看到:一方面,回到领导岗位的老干部大都年高体弱,精力不济,干部队伍呈老化趋势;另一方面,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路线的确立,需要一批年富力强、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

在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上,大多数老同志的认识是一致的,但对这个问题的轻重缓急,认识还很不一致,尤其对老同志让位,一些老干部的心态更为复杂。有些老干部受迫害、靠边站了多年,如今刚出来工作,又要让位,一时难以转过弯来;有些老干部担心年轻人经验少,资格嫩,压不住阵脚等等。

1979年11月2日,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议上,邓小平就培养接班人问题的紧迫性,讲了几条“对高级领导干部来说不是那么愉快”的意见。他说:“确定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还不够,还要有人干,谁来干?反正靠我们坐办公室画圈圈不行,没有希望。我们老同志的经验是丰富的,但是在精力这个问题上应该有自知之明。”“如果我们在三几年内不解决这个问题,十年后不晓得会出什么事,我们这些老同志就向党和人民交不了账。”

1980年2月23 日至29日,十一届五中全会讨论党章修改草案,提出了废止领导干部职务实际存在的终身制,全会还决定成立中央书记处。相对年轻的胡耀邦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会结束不久,中央政治局会议又通过了《关于丧失工作能力的老同志不当“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候选人的决定》,目的是为一批年富力强的干部进入中央领导层腾出台阶。

当年8月31日,政治局讨论通过了邓小平这个讲话。9月10日,在决定中央人事变动的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徐向前、王震、王任重一起,主动辞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为全党做出表率。

11月10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了9次会议,会议主要议题是政治局向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人事变动方案。会议认为华国锋同志继续担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职务是不适当的。许多同志提议邓小平同志任中央主席兼军委主席。但邓小平认为,从年轻化角度考虑,他担任党中央主席不适宜,推举了年轻的胡耀邦。鉴于军委主席暂无其他适当人选,他可以担任一段时间,以便培养新的年轻的同志接替。政治局同意了邓小平的意见。

在1981年6月27日至29 日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华国锋辞去党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胡耀邦被推举为中央委员会主席,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

1982年1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谈到老同志让路、让中青年干部上来的问题时,把它喻为“一场革命”,并疾呼:“这场革命不搞,让老人、病人挡住年轻、有干劲、有能力的人的路,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于要涉及亡党亡国的问题,可能要亡党亡国。”

同年9月1日至11日,中共十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正式宣布在中央和省级设立顾问委员会。9月13日,中顾委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邓小平为顾问委员会主任。

在这一系列人事变动过程中,“八老”的地位开始凸显:一方面,从中共十二届领导人组成看,“八老”都在中央政治局委员之列,邓小平、李先念、陈云三老在政治局常委之列,显示出“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格局。另一方面,顾问委员会是“中央委员会政治上的助手和参谋”这一定位,为“八老议政”提供了制度上的依据,在这样一个过渡时期,从中央到省部级形成一个老人治国或者议政的局面,顺理成章。而且也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总比一人说了算好。更重要的是,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endprint

从邓小平、陈云领衔到第二代领导集体

说到“八老治国”,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2年到l986年,邓小平和陈云领衔。第二阶段是1987年到1992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1982年,“八老治国”的模式以中顾委的方式确立后,“八老”在中央的格局也基本上形成:邓小平倚重胡耀邦,有什么想法直接找胡耀邦谈,让他去执行,基本上是总揽政治和经济的总布局。陈云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的地位,把住了中央组织系统的人事任免这一关——他倚重乔石和宋任穷,管好组织工作。

1980年波兰事件之后,陈云曾有名言:一个经济工作,一个宣传工作,搞不好就要翻船。就经济工作而言,从l980年到l984年,中央的各项经济工作都闪现着陈云的身影,此前也抓过经济工作的李先念,常常为陈云所倚重。第一线的胡耀邦常常主动听取陈云和李先念的意见。就宣传工作而言,这一时期陈云格外重视,他特别倚重胡乔木和邓力群,掌管宣传工作:中央书记处书记是胡乔木,中宣部部长是邓力群。

邓小平和陈云风格不同,邓小平是“钢铁公司”,铁腕执政,而陈云常以中庸取人,以柔克刚。在那个时期。两人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有着高度的共识:一是坚持中国原有的政治制度和指导思想不能改变;二是必须改变毛泽东留下的经济现状,即经济体制改革。l987年中共十三大把这两条共识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成为“党的基本路线”。

第二个阶段,是从l987年党的十三大以后到1992年中顾委机构撤销。

1987年,中共十三大以后,当时在世的开国元勋全部退出中央政治局常委,或者全退或者半退。“八老”中,彭真和邓颖超基本上全退。李先念担任全国政协主席,杨尚昆在国家主席任上,王震为副主席,从国家决策层面来说,可以说是半退。邓小平仍然担任中央军委主席,陈云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薄一波仍然为副主任。同时,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在处理国家最重要的问题上,仍然要邓小平来掌舵,处理重大问题上需要向邓通报,向他请教。邓可以在家里召集会议,重大问题可以由他来拍板。这样的决定,从以后的历史来看,实际上是确立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当时的格局来看,以中央决定的形式,确认了邓小平在“八老”中的领导地位。

不过,这时的“八老”,年岁已高,无论是全退还是半退,都基本上不再露面。他们对中央决策的意见和看法,也只是私下交流而已。与此同时,中顾委老同志们有组织的活动日渐淡化。

1992年,邓小平宣布辞去一切领导职务,同时,顶住诸多老人的百般请求,撤销了中顾委。他的主张,得到了陈云和薄一波等人的无条件响应。10月,中共十四大做出决定,中顾委如期撤销,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八老治国”已经成为历史名词,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先念王震胡耀邦
“要是”的作用
“办”“为”和解
秘书眼中的胡耀邦:主张“走冷门”不“走热门”
小种子的“挺一挺”
我给胡耀邦当秘书
李先念:贪污腐化是侮辱自己的人格
图说李先念
1949年后的李先念
胡耀邦夜宿我家
从乡村木匠到国家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