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一项基于环太湖城市局级领导干部的调研

2015-01-29沈佳文

中国领导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舆论媒介

沈佳文

提升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一项基于环太湖城市局级领导干部的调研

沈佳文

当前,随着经济转型,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复杂交织,公共危机事件多发频发。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舆论环境的深刻变化,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已经成为衡量各级党政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从地方职务级别和部门工作职责来分析,局级干部在准确研判舆情,应对网络事件,维护地方稳定中负有重大责任。湖州市委党校课题组从2014年3月至9月间,对环太湖城市部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局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网络媒介素养状况方面的专门调查,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一、研究综述

媒介素养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利维斯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主要指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认知、判断、选择、理解、质疑、评价和使用的能力。当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网络媒体的新特点、新规律、新技能的把握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必备职业技能和基本政治素养,是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路径之一。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媒介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方面:

关于媒介素养的内涵与意义。大部分学者认同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是指对媒体的特点、功能及运作规律的认知、理解和批判性的使用等能力;或基于公共关系理论指出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本质是通过媒体建立一种与公众的互动关系;或探讨了党政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对于党的舆论引导能力、民主执政水平和党的执政安全的重大意义。

关于媒介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有学者提出,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对新媒体认识不足,对自身定位与媒体关系的理解有偏差。当前我国基层公务员和党员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畏网、拒网,不知道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等问题;或从更深层面分析领导干部媒体素养缺失的原因,包括思维方式固化,角色位置偏移,党性修养淡漠,对新知识新技能存在抵触心理等;或从新的舆论格局的角度对领导干部媒介素养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进行了剖析。

关于媒介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大多学者都提到了学习、培训和教育的问题。强调了领导干部媒体观念的更新,教育培训机制的常态化和长效化,以及加强对网络传播和媒体规律的相关研究等方面;从制度建设和相关媒体传播机制、公众互动机制健全的角度提升媒体素养;提出从政治素养、人格修养、新闻素养和技术素养等四个方面提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和能力。

国内对于媒介素养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尽管近年来基于对网络舆情和新媒体方面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党政领导对于媒介素养方面的重视,但针对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必要进一步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深入探讨。

二、问卷调查的情况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项调查的问卷发放及回收工作自2014年3月始至9月结束,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7份。后期采用了SPSS16.0分析软件分析有效样本。性别比例中,男性占84.2%,女性占15.8%;年龄结构上,介于41~50岁的占48.5%,51~60岁的占42.3%,31~40岁的只占到7%左右;学历层次上,本科占68.7%,研究生及以

上占30.6%;样本来源上,湖州本地占70%,常州、苏州等环太湖其余地市因受制于调研条件,样本数相对偏少。由于样本对象主要集中于地市一级的局级领导干部,此次调查受访群体的基本特征比较清晰的体现为:以男性为主、年龄较大,同时具有较高学历和丰富工作经历,但网龄时间长短不一,且只有一年以下网龄者比例高达10.5%。这一特征表现跟受访对象的年龄结构与职务级别不无关系。

(二)环太湖城市局级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本项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个别访谈与文献研究,以局级领导干部为调查对象,涉及对网络媒体的认知和理解力、判断和选择力、运用和适应力等几方面。

1.领导干部对于网络媒介的接触偏好具有一定倾向性。在接触网络媒介的动机上,排序比例依次是“了解时事新闻、掌握信息资讯”(89.4%)、“工作和学习需要”(74.8%)、“了解舆论动向”(50.4%)、“影视娱乐消遣”(21.5%)、“社交聊天”(20.9%)、“网络购物及支付”(8.7%)和“无明确目的”(1.6%)。局级领导干部接触网络的动机在多元化的总体趋向同时,也呈现出理性和自觉的一面,大部分受访者都比较重视网络的学习交流和教育引导功能,能主动利用网络了解社会舆论、时政资讯、为工作提供便利,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在媒介使用习惯取向上,平时了解信息的主渠道依次是“互联网”、“报纸”、“电视”、“手机等移动网络媒体”、“广播”及“口口相传”。这说明日常生活中,基于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绝大部分领导干部对网络媒介的依赖度已远远超过传统媒体,但同一定的职务级别和年龄特征相联系的读书读报和看新闻联播类电视节目的行为习惯仍相当普遍。值得注意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异军突起,也成为领导干部获取信息资讯的相当重要的渠道之一。另外,当面临危机状况或突发事件时,媒体使用习惯发生变化,“官方渠道”和“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选项跃居前列,“网络新媒体”使用位次下跌。这说明在领导干部意识中,网络新媒体对于发布信息的权威性、可信度还是略逊于传统媒体。

在新媒体工具的使用频度上,对于QQ、MSN等即时通讯社交工具选择“经常使用”的只有22%,绝大部分选择了“从不”和“很少”,两项总和比例超过50%。尽管超过69.2%的受访对象选择了没有微博及粉丝,但仍有27.8%领导干部开通了微博,并且粉丝数量达到500人以上的领导干部有4位,占到受访者1.5%。需要注意的是,局级干部每天受制于繁重的公务或其他方面因素,用于上网的时间本身非常有限。其中“平均每天上网时间1-3小时”的占到70%,“4小时以上”的比例总和只有7%左右。上网时间不能保证的同时,新媒体工具的使用却保持了一定频度,这至少可以说明环太湖地区局级领导干部的媒体意识和媒介使用习惯是比较良好的。

2.领导干部对网络媒介基本保持清醒客观的认知态度。关于“新媒体概念特征”的考察项中,绝大部分受访者能够准确选择符合新媒体内涵特点的定义选项,只有2.7%选择错误。对于“网络媒体的社会功能”复合选项考察中,选择“增进思想传播与沟通”、“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信息公开和透明”等正面选项均达到100%,而“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加快民主进程”等选项也均超过90%。出乎意料的是,选择“虚假不实言论损害政府形象”、“资讯碎片化和知识快餐化导致思考弱化”、“网络虚拟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网络舆论影响公共决策过程”等负面选项的比例也均超过90%。两者相比,某些负面功能选项甚至超过正面选项比例。这一结果表明,领导干部对于当前网络媒体的社会功能把握较为客观理性,无论是正面功能还是负面功能都有深刻的认知。基于工作需要和媒体应对的警觉性,领导干部这一职业群体对网络媒体的负面功能更为关注。

对于“网络言论能否代表民意”的调查中,有58.8%的受访者选择“少部分能够”,只有38.2%选择“大部分能够”,有3%选择“完全不能够”,而选择“完全能够”的则为0。这表明领导干部对于民意以及网络民意、网络舆论的概念界限比较清晰,同时对网络舆论的性质和特点有相对理性的认识。但对网络舆论的可参考价值却持有相当审慎的保留意见。这一点与其他职业群体相比,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于“网络问政的态度”考察项中,71%选择了“有一定进步意义,但问题也不少”,18.3%选择“非常支持,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其余选项“不反对,但形式意义

大于内容”占到9.8%、“不主张,对于实际工作没有多大推动作用”为0.2%。说明就局级干部群体而言,对于网络舆论和网络问政等相关议题态度倾向于保守,不是单纯的支持或反对,而是看到了更多消极面,当然这一方面是领导干部的职业立场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具有较高学历和较丰富社会经历群体的共同思维特点。

3.领导干部对于网络发展的适应力和运用能力略显薄弱。网络媒体产生的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已经改变了现有的执政环境。领导干部不仅要熟悉网络,还应善于运用网络,驾驭网络,利用网络优势了解民情、引导社会舆论、推进政务公开。关于“网络应用和操作技能”的复合选项调查显示,受访者中能浏览网页、收发邮件、上传下载文件、懂得使用搜素引擎查询资料均超过50%;但是能够进行深度应用操作的,如下载安装更新网络软件、使用网上银行或网络支付、参与网络论坛讨论等比例不到30%。暴露出当前领导干部对互联网操作运用功能的掌握不够充分全面,大部分停留在浏览层面,而较低水平的网络媒介知识技能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领导干部对网络新媒介的深层次体验和拓展利用,进而影响到对网络资讯的搜集使用和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判断及创新性使用。

在“是否参与网络意见发表”的内容调查中发现,高达81.7%的受访者选择“从不”,14.2%选择“很少”,总共仅有3.8%的人选择“偶尔”或“经常”。从中可以看出,尽管领导干部对新媒体工具的认知态度正逐渐改变,但能主动融入网络,熟练使用网络,重视网络互动的人却不多,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只是网络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主动传播者。当然这其中有领导干部特殊的职业身份、职务级别等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表达个人的真实想法。

在舆情研判与网络舆论引导方面,对“突发事件网上舆论引导主体责任部门”认知比较混乱,选择“涉事单位和宣传部门”、“公安部门和维稳机构”、“110应急指挥机构”和“多部门联合”的分别为59%、53.3%、38%、62.7%。这表明领导干部对于主管宣传思想和网络舆论的部门职能虽有一定程度了解,并且也感受到突发事件应对不仅只是一个部门的职责,应该多部门配合联动,但具体对于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机制和舆论引导流程不甚清晰,导致选择困难。

4.领导干部的网络道德素养普遍较高,但信息安全意识有待加强。网络道德素养是指网络受众在接触和使用网络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自律意识,是网络素养的基本保障。调查发现,在“上网遵守的规则”考察项中,“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公开发布涉及他人隐私的消息”、“不散布淫秽、色情、暴力、凶杀和涉恐信息”的分别以99.4%、82.1%和97.5%的高比例居前三位,而“拒绝网络不正当竞争”、“避免传播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保护知识产权”、“抵制人肉搜索”、“防止网络犯罪和黑客攻击”则分别为31.2%、28.9%、25.3%、19.1%、36.4%。这表明大多数受访者对网络道德的内涵外延仍存在较为模糊甚至矛盾的认知,特别是对人肉搜索、网络围攻及盗版软件使用等行为广泛存在的危害性认识明显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和明确网络伦理道德体系方面的建设。

关于“网络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方面的调查显示,选择“安装了杀毒软件”的达到87.1%,“定期对电脑进行体检及系统升级维护”的75.8%,“使用了防火墙技术”的73.4%,有71.0%的人选择“不会下载提示不安全或不能识别的软件”,只有3.2%未采取任何安全保护措施。但当被问及“会否使用数字加密技术”、“会否在公共场所接入免费wifi”、“会否使用具有存储加密和应急保护功能的安全U盘”等延展性问题,选项比例均低于6%。这项调查说明,当前局级领导干部普遍具有一定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懂得采取必要的上网防护措施,但对于一些深层次信息安全问题的敏感性和重视程度是不够的,这也受制于相关网络安全知识的限制。

在“是否接受过网络媒体相关知识培训”的调查中,“一次也没有”的21.5%,“仅有一次”的高居69.6%,“1-3次”的占8.9%,“3次以上”的比例为零。可见超过90%的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网络媒介知识培训,这与当前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对领导干部的新媒体运用能力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当然其中既有主观重视程度的因素,也有传统干部教育培训理念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三、提高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的几点思考

从上述调查分析可知,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从提高

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谋划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提升问题。

(一)从思维理念层面,领导干部首先要树立与新媒体环境相适应的思维理念。不同的媒体时代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思维习惯。传统平面媒体与大众媒体时代,我们长期以来形成了与之相应的单向垂直、静态分类的沟通和管理思路。互联网时代,打破了固有的舆论宣传格局,逆转了传统的优劣高下之分,带来传播途径、传播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引发了传播心态、传播理念的革命。它促使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每一个网络用户,重新审视评价自身以及对方定位,真正树立起“互联网思维”,从意识上心态上理念上强化对新媒体新技术的重视程度,增强学习、掌握和运用网络知识的紧迫感。

(二)从技术支撑层面,领导干部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条件为支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亡羊补牢的对策多,未雨绸缪的措施少,工作中常常陷于被动局面。要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新规律的前瞻性研究和布局,除了互联网技术以外,还要高度关注微电子技术、信息传输技术、无线网络攻击技术、“破网”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要高度重视新兴媒体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充实新闻学、传播学和信息学等学科知识,在话语体系、表达方式、传播渠道等方面创新。增强对媒体信息的敏感度和鉴别力,培养能够透过表层信息洞察和解读其背后所蕴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深层因素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在技术和宣传上都精通的复合型队伍。

(三)从外界关系层面,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离不开良好的媒体和舆论环境。媒体本质上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是公众沟通的平台,是了解民意的窗口,更是舆论监督的锐器。良好的媒介素养涉及到两方面关系:一是与媒体关系的融洽,二是与公众关系的和谐。因此,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一方面必须学会同媒体打交道,牢记它“有用”,同时也“有害”。尊重媒体、善待善用媒体,掌握一定的媒体应对技巧,通过网络舆论引导了解民意、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另一方面,要摆正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时刻牢记并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通过发布会、听证会等形式,主动发布信息、引导舆论,增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塑造亲民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要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不断完善网络传播、舆论引导和信息安全方面的相关法规。探索改革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制度,将媒体沟通能力作为今后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从源头上和素质上保证干部的媒体素养。搭建公共平台,聘请媒体专家等参与到日常事务或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与讨论中,通过对话沟通,使政府与媒体、公民共同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

(四)从内在修为层面,培养和提升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要从内在抓起。素养,是个人在平时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养成的良好习惯、优良品格的总称。因此,网络媒介素养首先不应该是局限于一种专门专业的素质,而是包括政治、文化、道德、技术等方面在内的全方位的修养要求。既要求领导干部具备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也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另外还必须能够掌握并运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网络新媒体使用能力。其次,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绝非一日之功,而应该是个日积月累、逐步养成过程。最后,要不断加强常态情况下领导干部对新闻基础知识和新媒体传播规律的学习培训,也要注重非常态(应急)情况下对舆情危机的预防、研判、应急处置能力的演练。一个成熟的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自己的认知心理上树立起必胜的信心,增强抗压能力。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时,要从容应对,以专业的理念和良好的心态面对各类敏感问题,在舆论战中抢得先机,树立公信。

(作者单位:中共湖州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江生亮

重要更正

《中国领导科学》杂志2014年第7期刊登的刘正东文章“把密切党群关系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一文作者: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更正为:广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特此更正。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舆论媒介
城市老年人网络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基于网络媒介的中医药信息传播效果研究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