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避免经济增长的四大误区

2015-01-29徐蒙,杨小玉

中国领导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林毅夫潜力误区

避免经济增长的四大误区

“目前我国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只有美国的1/4,日韩等国或其它地区在达到该水平后,又经历了数十年高速增长,这意味着中国起码还有20年左右,保持GDP8%左右增速的增长潜力。”3月22日举行的2015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语出惊人”。

“有潜力不代表必然实现,当前有一些混淆视听的经济观点,不利于中国经济潜力的挖掘。”林毅夫指出。

第一个误区是将环境问题完全归咎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认为经济慢下来,环境一定会好。现在,中国经济处于从农业为主过渡到工业为主,还没有过渡到服务业为主的阶段。放慢经济增速,会拉长这一阶段的延续时间,经济发展慢,污染时间反而可能更久。

第二个误区是对投资作用的认识。当前不少观点将产能过剩归咎于投资太多,投资再增加,产能会更加过剩。其实,目前国内产能过剩集中在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消费市场没有能力直接化解产能,而投资减少后,这些用于建设的产能更无从化解。过剩产能应该依靠产业升级化解。中低端产业向高端升级过程中,面向高端产业的新增投资,是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途径。

第三个误区是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误读。有观点认为经济下行压力下,政府反周期的基建投资措施,效率低下,同时政府投入过多,会影响民间投资。事实上,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看上去效率低,是因为建设和回报周期长,而基建带来的企业效率提升并未计算在内。经济好时,大量政府基建投入会产生投资过热;而经济下行时,民间投资热情下降,政府基础设施投资成本低,还能拉动就业、提升整体效率。目前国际上的观点已经改变,认为经济下行是政府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最好时候。

第四个误区是经济增速慢可以倒逼改革。但是,如果经济增速过慢,产生就业问题、企业大量破产、金融呆坏账积压,将会导致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届时政府只能扮演救火队的角色,只能加大政府干预,许多改革措施难以有效推行。

(《解放日报》3.23徐蒙杨小玉/文)

猜你喜欢

林毅夫潜力误区
艺术的纯真潜力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
林毅夫:去产能需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协同发力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林毅夫:探索中国经济“哥德巴赫猜想”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