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办《南方周末》的关振东

2015-01-28赖海晏

粤海风 2014年6期
关键词:楹联南方周末学会

赖海晏

不知不觉间,关振东先生离世已经五年多了。在他离世的噩耗传来时,我悲痛至极。每谈到他,便抽泣难言。时间让我沉静下来,回忆他,写点追思文字,意在引发粤海文坛的思考。

关振东,笔名江南月、石央、阿霞等,1928年4月17日出生于阳江市江城区埠场镇果园村一个书香之家,让他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长大。1949年冬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做过记者、编辑、主编。他于1956年从《粤西农民报》调到《南方日报》社。在该报工作时,他的名篇如:报道东江抗洪的《东江河畔人家》、报道1960年马口灭火事件的《苏满基》、报道1961年纠正大跃进错误的《坦洲访问记》等,都脍炙人口。用今天的话说,是十分“接地气”的好记者!

我认识他的时候,是在1958年。他正在清远洲心采访,我当时是广东师院的助教,带学生下乡劳动,打前站。时值中秋,他在饭堂买了几块月饼,我尾随他(因学生未到,我无事,对新闻记者采访很感兴趣)到矿山采访。他采访,问得很细。回程中我念了一首即兴诗,他约我可到《南方日报》找他。恰好回广州的火车上,我又同他在一起,他背诵《小城春秋》中一封信,令我十分佩服。后来,他主持《南方日报》的《东风》副刊,我就成了副刊的作者。他每稿必复,用漂亮的毛笔书写。就这样,我与他结缘开始了。

没料到,在80年代,早已从广东师院转到新闻工作的我,被安排在《南方日报》文艺部,就坐在老关前面的桌子。他是主任,桌上设置毛笔、墨水,用红笔修改大样,用黑笔给作者写信。他对作者感情特深,青年诗人谭学良不幸病逝时,他哭了,立即安排一个版发表悼念文章。他关心、培养作者,发现了苗子,便悉心培育。我想,他是以心去做编辑工作的,读起好文章,眉飞色舞;发现了有才华的作者,如获至宝,千方百计地给予帮助。

老关作为一个老编辑、老作家,《南方日报》领导在20世纪80年代时,任命他以文艺部主任的身份创办《南方周末》是最适合的了。在1984年,我在文艺部任副主任,也参与了《南方周末》从无到有的创办过程。创办时是在一个文艺部旁边空置的室内。议论报名时,参与者七嘴八舌,最后定名为《南方周末》。决定试刊两期,一篇稿件也没有,有的去组稿。我从稿篮中取出来稿应急。其后,报社领导拨出了一间办公室供《南方周末》使用,老关领着编辑部成员,一次次议论内容、发刊等事项。他照老习惯,用毛笔书写设置的栏目,兴致勃勃地带领大家创办《南方周末》。就在中国开放改革的春风里,于1984年1月21日试刊号面世,2月11日,创刊号面世。自办发行,首期发行数为7000份。3月5日,南方日报社举行座谈会,省市文化界、新闻著名人士,秦牧、何芷、刘逸生、杨樾、张绰、曾焯、紫风等20多位参加,纷纷踊跃发言,为办好《南方周末》出谋献策。从上述列出的参与者的名字里,可看到,作家、报人,都是老关熟悉的,这就让座谈会融洽、活跃,如沐春风。其后,参与《南方周末》提升的文艺界、新闻界名人越来越多了(再往后,全国很多著名的文化人,也参与了),说《南方周末》的创办,其中包括了我省文艺界、新闻界精英的鼎力参与,是铁的事实。对此,几十年来,我心怀感激。

作为编辑家,关振东先后主编过《南方日报》的《东风》《南方副刊》《南粤》《南海潮》,创办《南方周末》后又曾任《共鸣》《文史纵横》的主编,样样都干得出色。作为文艺家,他于1955年在《作品》发表处女作《在新铁路线上》组诗后,数十年来,坚持业余写作。是多面手,新诗、旧体诗、报告文学、散文、小说、传记文学、文艺评论、杂文、随笔等,样样都有佳作。先后出版了专著《五岭笙歌》《万岁!我的共和国》《流霞》《游心集》《情满关山》《何贤传》《关振东自选集》《关振东书法选》《关振东自书诗联选集》等,他不仅文品好,才气横溢,多才多艺——他还是一位著名书法家,人品又好,文友们都感到,他正直纯朴,大度谦和,勇于负责。因而,当他任广东省楹联学会会长时,多有建树。主编了《中国对联集成·广东卷》,填补了我省楹联史上一项空白,在老关当《南方日报》文艺部主任时,我任副主任,在他创办《南方周末》任首任主编后,我任第二任主编,在他任广东楹联学会会长时,我任副会长(之一),对于我,他亦师亦友,我们情深谊厚,正当他过了八十岁生日后,正想筹备广东楹联学会换届时,突然在医院病逝,令我痛裂肝肠!

如今,广东省楹联学会继续蓬蓬勃勃发展了。《南方周末》仍保持了品牌的品质,继续发展。可惜,创办人老关已看不到了。他的长子关键是《南方都市报》的创办人,英年早逝。同样令我和大家悲痛万分。

记得在他生前,时任《南方周末》的向熹曾邀请历任主编到报社开座谈会。第一个发言的是老关,会后,请他留下墨宝。其后,《南方周末》与东方电视台合作,在上海举办大型的全国性活动,其中向新闻界人物致敬的人物,唯一的人就是关振东,意在表彰他创办《南方周末》之大功。遗憾的是,他因病未能参与,后辈只好留下一个空位。天公何其不公!问苍天,天无言。忆老关,老关梦中一见。堪以慰老关之灵的是,他创办的《南方周末》,他经营过的各项事业,他的著作、墨宝,他的口碑,仍留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他已建立了一个非人工的纪念碑!在老关仙逝后,我写了一首挽诗:

奉献终生不自夸,羡君纯厚度年华。

曾经报业为名将,又驻文园育美花。

老骥驰驱怀赤子,长绳系日映明霞。

诗魂驾鹤西归去,我悼良师泪似麻!

现任广东省楹联学会会长邹继海、老关楹联事业的继任人的挽联写道:

报界陨魁星,羊城哀巨擘,至恨鹤驾惊催,噬夺天年,徒令楚庭长叹息;

联坛摧主帅,后学悼慈师,且将悲声强咽,秉承遗愿,定教文海再扬澜。

如今,《南方周末》《文史纵横》都在发展。广东省楹联学会不断扩大影响力。关振东前辈的继承者在挽联中的悼词,成了践行的诺言,追思他成为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猜你喜欢

楹联南方周末学会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挖掘楹联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隆回思源实验学校师生乐享楹联文化大餐
学会分享
楹联雅味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