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高中教育课程设置浅论

2015-01-28甄理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年1期
关键词:节约资源节约课本

甄理

(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 山东菏泽 274000)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高中教育课程设置浅论

甄理

(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 山东菏泽 274000)

通过分析现行高中教育课程设置的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结合目前我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形势和现状,提出了更加科学合理设置高中教育课程中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的建议。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高中教育课程设置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和4.5%,重要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持续多年的高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而资源的高消耗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如北部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因为过度开垦、超载放牧沙化严重;桂黔滇等西南地区因为乱砍乱伐而出现石漠化加剧的趋势;中部的淮河被沿江企业排出物污染等[1]。因此,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现实长远利益的需要,是改善民生、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尤其是雾霾日益猖獗的今天,大力开展节约资源、全力保护环境就显得更为迫切与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将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列为基本国策,以法律做保障,领导重视,政府主导,加大工作和治理力度,加强宣传,引导全民参与外,从娃娃抓起,加强中小学教育也十分重要。

1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高中课程设置的现状

1.1 生物课程

在生物必修书中,主要涉及对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及其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功能简要介绍。课本多结合实际案例,并以课后题的形式,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理解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的措施与途径。如在生物必修3[2]中立体农业有关内容,讲述了立体农业,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对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的详细讲解,明确其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的意义,并结合合理放牧养蓄、合理利用秸秆制作沼气池等生活实例加以说明;生态农业部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多级利用能源及资源,以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为例,说明生态农业对减少化肥用量、净化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积极作用;生态缸的制作与观察,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对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恢复生态学,应用于盐碱化草地、洪水破坏的地区的治理与恢复等;对河流生态系统受生活污水轻度污染的相关分析。同时,也有从宏观角度,对生物圈内全人类所面临的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的难题的介绍和我国应对策略的普及。

1.2 化学课程

在化学必修书中,一是在化学必修1[3]中对自然界中碳、氮循环及硫转化的具体知识的讲解,并重点选取资源利用中有人类参与却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一部分进行学习,如在氮循环中,人工固氮虽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但造成了温室效应、水体污染、酸雨、光化学烟雾、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在硫的转化中造成的酸雨的形成及防治等问题,说明了在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方面我们仍存的欠缺与不足;二是在化学必修1中通过对海水的综合利用、工业流程图、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处理汽车尾气、选取途径增大化学反应程度,提高化学反应转化率方面的重点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意识。

1.3 物理课程

在物理选修3-2中交流电压一部分提及的远距离电能输送中,采取减小输电电流、提高输电电压的措施,以降低输电线路中的消耗;同时利用输电新技术:现代的直流输电技术,无感抗和容抗,解决电网的同步问题,使我国“西电东输”的全国联网战略目标前进了一大步。

1.4 地理课程

在地理必修2的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节中,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实施的必然性,且选取河南某酒精厂的清洁生产实例,结合传统与新模式的比较,让学生在讨论与思考中理解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必要与优越性。而在地理必修3中,着重分析了地理环境、区域发展、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协调关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的防治问题;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介绍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分别以我国山西省、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详细分析能源资源、流域的综合利用,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让学生思考如何联系国情,借鉴国外经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做好对可能带来的后果的预防与解决措施,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在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节中,以西气东输、东亚产业转移为案例,从多角度讨论资源调整的可实施性,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意识到资源节约及合理利用带来的巨大效益。

1.5 政治课程

在政治必修1[4]的“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中,具体讲解了经济建设需增强发展协调性,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强调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

2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高中课程中的设置意义与不足

2.1 意义

通过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的学习,广大高中学生确实学习和体会到了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于树立国策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再加上由于课本采取生活实例结合知识点的形式,学生容易理解这一内容的基础知识,也具备了对生活中农业、工业生产运用的环节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与否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这些对学生以后应用于工作中,并为我国的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2 不足

虽然当前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资源节约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全面分析,我们学习的内容仍有少许欠缺与不足。由于使用对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局限,课本中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只能停留在基本原理与大致解决方案的层面上,无法再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整体来看,课本囊括了对于生态系统的理论知识及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环境的保护问题、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资源利用问题等,对于学生初步把握有关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且与生活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在学习过程中,结合目前严峻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形势要求,我认为列入上述内容还有些欠缺,应加大列入的篇幅,加大对此内容的重视程度。

3 改革建议

3.1 加大现有课程中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知识的体现

3.1.1 生物课本中应增大对应用于实际生活的生产模式的介绍,原先大部分只出现于课后知识链接或课后习题的部分,容易被学生忽略,虽然其中有很好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思想内涵,但不易引起学生重视,建议将这部分内容放到主要知识之中。

3.1.2 化学课本中对化学反应的讲解比较透彻到位,重视化学最根本的反应原理,而对于联实际生产中的相关问题不如生物部分全面,建议增加对废水、废气排放,工业流程中废物利用、废品回收等处理问题的有关知识。希望能具体探讨对重金属及复合材料的回收重利用及如何有效处理等问题,联系诸如北京五环外的“垃圾村”的废品大面积堆放且处理难的现状,思考如何解决电子垃圾等处理问题,避免其产生的大量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环境、对人体造成伤害,此问题高中学生欠缺处理能力及经验,但可作为相关链接或课后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3.1.3 我国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雾霾现象不仅需要社会分析解决,也需要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思考,因为学生正处于需要培养思考能力及关注社会、帮助社会的责任心的阶段,为何会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如何有效解决雾霾问题,怎样能够调整、避免以后出现雾霾甚至其他环境问题,思考现有阶段有哪些缺陷,都是我们学生需要思索的问题,因此应将雾霾问题放入化学课本,使学习课本知识更为充实、有意义。

3.1.4 生物圈中的资源大部分不可再生,且煤、石油等储存量在逐渐减少,如何寻求新能源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而目前应用广泛且重要的核能源及核发电在物理课本中相关甚少,建议在物理课本中适当增加有关知识和内容,将更有利于学生将来投身于解决核能源的利用及核反应堆的处理等问题;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风能的开发利用还相当落后,发展速度缓慢且技术比较落后,建议加入到物理课本中,作为阅读拓展,提高学生对新能源的关注。

3.2 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知识进一步体现在重点课程中

在语文课本的说明文阅读中希望增加关于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与基础知识的介绍,在提高语文阅读水平的同时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而目前文言文多是人物传记,历史史实等,可以适当增加先人天人合一的原始环境保护思想的有关文章,让同学们增强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的自信心。而在历史课本中,可以适当增加世界有关著名的环境公害事件原因及危害介绍的篇幅。在地理课本中,可以另外结合过去和现在的环境问题,介绍土壤环境污染及治理措施和典型案例。在英语课本中,希望适当有几篇介绍西方发达国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经验、好做法的文章,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增强改善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信心。在政治课本中,可以加入最新十八大会议中提出的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要内涵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内容。同时,在大多学校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可鼓励学生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课题,在学校的帮助下,亲自调查当地工厂等对资源的利用途径,分析当地措施的完备与否,加强学生与社会的实际联系,从而实实在在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对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案例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一些学校开展的职业体验活动中,可跟随环境管理人员、环境监测人员、污水处理人员及节能资源管理人员,学习其工作的大致流程,拿出在课本学习中的疑惑向其请教,巩固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4 结语

目前我国严峻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形势需要求我们在现行高中课程相关内容基础上,从稍稍修改、补充关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关内容的学科设置和增加内容篇幅两个方面入手,结合高中学生实际,更加科学地进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课程设置。这样可以培养高中学生关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从而为加快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新华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首进五年规划.http: //news.xinhuanet.com/misc/2006-03/09/content_4282512.htm.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7,96,99,112,113,116.

[3]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和2[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2-94,95-102.

[4]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85-90.

猜你喜欢

节约资源节约课本
节约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节约
节约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节约资源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基于C#的在线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利用研究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