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美术、设计教学中不要放弃“美的理想”

2015-01-27张国栋湖北美术学院43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美术设计当代艺术理想

张国栋 (湖北美术学院 430000)

美术、设计发展到了今天,其繁荣和热闹程度可谓空前,从数量上看,如今社会上从事美术、设计专业的人数已无法估算,单全国八大美术学院每年就有近两万毕业生进入社会从事纯美术创作或艺术设计行业,且近几年数量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美术创作和艺术设计,这对提高社会的文化艺术水平和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理论上来讲,社会需要更多的艺术家来给我们描绘各种美好的生活场景,需要更多的设计者为我们设计更人性化、更美妙的产品或生活方式。但就笔者观察,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再是老老实实的画画,认认真真的做设计,仿佛按步就班是一种老套,用时髦的话说就是“太out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作品追求一种“看不懂”和“反审美”,极度追求个性和自由,有的更是为了表达创作者个人的“观念”“情感”,用颠覆传统的“不羁的形式语言”狂放地表达。艺术作品不再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的本质的诉述,却变成了观者眼中“看不懂”或“无聊”的东西。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直接从事美术和设计创作又直接参与教学的教师来说,是值得深思的,当我们越来越难从绘画或设计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动和舒适愉快的时候,可以想象,那将会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一、借鉴的利和弊及“美的理想”

当代中国的美术教育受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当代艺术不论其形式如何,它以鲜明的批判性为旗帜,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高等美术院校美术设计教学的标准。所谓“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之所以现在的展览普遍用“当代艺术”的提法,是因为用“现代艺术”的名词容易与已有过的“现代派艺术”混淆,同时,“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有“现代性”,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

然而事实上,中国的“当代艺术”多少有点“舶来”的成分,“在20世纪后期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中国美术也全方位地引进当代西方艺术思潮和手法。‘85美术新潮’和其后的‘波普艺术’‘行为艺术’都在追逐着西方当代美术潮流。”

对于处在改革开放的中国艺术家来说,当时的西方当代美术思潮显得十分新鲜,当然也给中国传统的古典美术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一些艺术家纷纷借鉴和吸收西方新美术运动的观念,这对于开拓当代中国美术视野、丰富其艺术手法、深化艺术的生活表现力和批评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现代美术设计教育也逐渐跟随西方新美术运动逐渐发生变化,其中最典型的是在设计中引入“三大构成”的概念,丰富了中国美术设计教学观念,增进了教学成效。“但是,纵观近10年来的中国美术创作,不容忽视的趋势是在追随着西方同行在走‘美的理想’颠覆之路。”这里有必要把“美的理想”作以解释,从人类艺术史来看,“美的理想”是人类艺术走出原始蒙昧时代,在向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在艺术史的呈现中,“美的理想”随着人类的历史进程发生变化,表现了跨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但是,它的内在的核心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然而,近几年美术院校毕业生在进行毕业创作中,在追求个性和自由的旗帜下,颠覆了“美的理想”,比如说,学油画的学生,不再单纯的用油画颜料去表现对象,这也就算了,更让人难以捉摸的是在描绘对象的手法上运用夸张、扭曲、变形或割裂、拼贴的手法制造图像。什么在美术教育初期强调的构图、比例、形体及画面的色彩关系、素描关系等等被统统抛向脑后,受当代艺术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创作就应该是对传统艺术的反讽、亵渎和消解。“反叛”的越很,作品的艺术价值似乎就越高,全然不顾观者的茫然和困惑。

二、美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美术教育的普及和人们对美术、设计认识的加深,各行各业出现对美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缺口,随着报考美术设计专业院校的考生不断增加,国内美术院校和其他一些综合性院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可以说目前国内美术设计高等教育热闹程度可谓是空前绝后。这种情况下,高等学校在美术设计教育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隐患问题。

1.专业开设急功近利。许多院校开设美术设计专业大有随波逐流之势,有的学校干脆就是为了赚钱,在对学生的美术设计培养时,缺乏对艺术本质的发掘,对学生艺术审美的提高重视程度不够,办学模式照搬或部分照搬其他院校,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么很被动,要么学到的只是一些生搬硬套的概念或方法,这和美术设计追求“美的理想”大相径庭。

2.教师水平良莠不齐,教学过程缺乏追求美、普及美的强烈责任意识。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有别于其他教学,教师教学吸引学生首先是要有精湛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对艺术对美的独特见解,其次要能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在求艺的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一些教师本身对艺术的理解比较浅显,加之后期没有养成对艺术对美的思考习惯,对传统的表现技法掌握不够扎实,热衷于一些反叛的带有“实验”和“行为”的表现,创造一些“看不懂”和“反审美”的“艺术作品”,久而久之,学生受其影响,创作出来的作品只会更加肆无忌惮和目空一切。

3.对当代艺术观念缺乏批判精神。如今的学生变得越来越现实,对当代艺术顶礼膜拜,推崇之至,也热衷对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模仿,创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热闹非凡”,但离“美的理想”却越来越远,作品含义似是而非,毫无生命力可言,更谈不上美感,作品和作者本人呈哗众取宠状。这些都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在对新鲜事物的接受时缺少批判精神,认为美术设计的表现越是叛逆的,怪诞的,甚至是恶搞的,越是具有创造力的。殊不知在这些标榜“创新”的作品中,我们不仅难以见到培养于生活的艺术美的创作,也难以看到具有美术史意义的真正的创新,大量作品都只是作者们难以自拔的玩世不恭的游戏和复制。

三、美术设计教学中“美的理想”

前不久,人民日报文艺评论刊登了一篇题为《不要放弃——美的理想》,其结论我想引用过来,“当代艺术包括达达主义的存在价值不必质疑,但是,‘艺术即美’,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今天看来,依然有重拾的价值。人,无论作为生物存在,还是社会存在,都是以‘和谐’即‘美’为内在需要的。因此,正如生活本身包含着冲突和变乱,艺术不是不应当表现冲突和变乱,而是艺术不应当放弃‘美的理想’的追求和创新。如果不能重建‘美的理想’的自觉,艺术就不可能走出‘反审美’的游戏娱乐,只能将‘无意义’的实验和行为作为艺术的‘创新之路’。”所以说,作为高等美术教育面对当前艺术出现的困境,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从源头抓起,要使美术设计专业学生真正了解艺术发展的历程,了解当代艺术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了解美的本质,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强化追求美的意识,并通过不断创新,实现美的理想。

假以时日,当人们重新唤起对美的渴求时,当艺术创作少一些反叛诡诞和虚无缥缈,多一些对培养艺术生活的和谐的描写时,那就是我们的美术设计教育中“美的理想”得到实现的时候。

[1]华林著.《艺术思潮》.上海出版合作社,1926.

[2]李泽厚著.《美的历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9.

[2]东方杂志社编.《美与人生》.商务印书馆发行。

猜你喜欢

美术设计当代艺术理想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忠魂曲》舞台美术设计创意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融媒体时代媒体美术设计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