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三少民族说唱音乐的比较研究及传承策略
——以达斡尔族的乌钦、鄂伦春族的摩苏昆、赫哲族的伊玛堪为例

2015-01-27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心161006

大众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衬词达斡尔族鄂伦春族

王 晔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心” 161006)

黑龙江省三少民族说唱音乐的比较研究及传承策略
——以达斡尔族的乌钦、鄂伦春族的摩苏昆、赫哲族的伊玛堪为例

王 晔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心” 161006)

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是黑龙江省内世居的少数民族,同为游牧渔猎民族,都信仰着萨满教,它们只有语言而没有独立的文字,却创造并发展了本民族丰富的民间艺术。其中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乌钦,摩苏昆,伊玛堪三种曲艺音乐形式,传承着三少民族的历史文化,记载着三少民族的艺术形象,始终深受广大少数民族人民的喜爱,比较研究及传承三少民族的音乐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乌钦;摩苏昆;伊玛堪;说唱音乐;现代传承

我国的曲艺音乐历史传统悠久,群众基础深厚而广泛,是具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现实性的民间艺术,能真实艺术的反映各个时代的人民生活状态和社会发展状态,是祖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北方黑龙江省内世居的三少民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就存在着各自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曲艺音乐即达斡尔族的乌钦,鄂伦春族的摩苏昆,赫哲族的伊玛堪,其中赫哲族的伊玛堪已成功申报为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乌钦、摩苏昆、伊玛堪传承着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的历史文化,记载着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的艺术形象,始终深受广大少数民族人民的喜爱。

一、三少民族的共性特征

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三少民族同为游牧渔猎民族,虽然人口较少,但居住相对集中,自从明清开始,就共同生活在黑龙江流域这块广袤的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开发各种资源,同时创造着各自的民族文化。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三少民族都信仰着萨满教,具有完全一致的阿尔泰语系和大同小异的语族语支,其中鄂伦春族和赫哲族为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达斡尔族为蒙古语族、通古斯语支,虽然三少民族都只有语言而没有独立的文字,但都通用汉语汉文,也曾应用满文和拉丁文拼写本民族语言。三少民族的语言中,有很多单词是相同或相近的,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虽然不能自如通话,但可以通过语言的发音理解相互所表达的意思。达斡尔族的乌钦,鄂伦春族的摩苏昆,赫哲族的伊玛堪都具有“粗犷豪放”的音乐特色,这与阿尔泰语系的语言没有单字概念,每个音阶会因为轻重音部位和韵母发音长短的不同发生词义的变化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二、说唱音乐的个性特征

凡清唱或讲唱以俗曲为主的民间文艺形式都可称为曲艺。曲艺中所用的器乐成分和声乐成分统称为曲艺音乐。曲艺音乐中的主要部分之一就是声乐部分的唱腔,其按性质可分为没有道白“纯唱性的”和有说有唱、或半说半唱、或说唱浑然一体的朗诵性质的叙事歌曲即“说唱音乐”。达斡尔族的乌钦,鄂伦春族的摩苏昆,赫哲族的伊玛堪都属于这类曲艺音乐。虽然曲艺音乐与戏曲音乐被称为是姊妹艺术,但曲艺却不能像戏曲那样,可以借用服装、布景、灯光、化妆、舞台部位及身段动作等条件来表达其内容,而他的表现手段主要是音乐,是吐词方法、唱腔伸缩处理方法和多样化的伴奏织体。

三、乌钦、摩苏昆、伊玛堪与民歌的关联

传统的达斡尔族的乌钦,鄂伦春族的摩苏昆,赫哲族的伊玛堪说唱音乐都与各自民族的民歌有着难以割舍的血缘关系,它们的曲调都脱胎于民歌,都没有摆脱民歌的基本形态,有的曲调是狩猎、打渔时哼唱的,有的是儿时妈妈在炕上或马背上吟唱的,说唱艺人会直接运用民歌曲调演唱,对于本民族成员,听起来亲切顺耳。如达斡尔族的乌钦说唱,就是由民歌体音乐向说唱体音乐过度的典型“说唱音乐”,在乌钦的序与小唱小段类的乌钦中完全采用民歌演唱,而说唱大段的故事则完全用吟诵式的曲调。赫哲族的伊玛堪基本上运用吟诵式的曲调格式,而为了加强故事的戏剧性,说唱艺人还会根据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来即兴发挥。

四、乌钦、摩苏昆、伊玛堪的音乐特色比较

(一)乌钦、摩苏昆、伊玛堪的表现形式

达斡尔族的乌钦,鄂伦春族的摩苏昆,赫哲族的伊玛堪的主要表现形式都是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一人徒口说唱,说一段、唱一段,叙事时说,抒情时唱,说说唱唱的连下来,不化妆无道具,也不用乐器伴奏。(达斡尔族乌钦后来出现了艺人采用“华昌斯(四胡)”自拉自唱的情形)。三种说唱开唱时,都有开篇词或引导衬词,意即“开始唱了”,例如摩苏昆每段开头都用惯用套语,“格——”开头。听众听到苦处会跟着哭,听到乐处会跟着哈哈笑。摩苏昆有固定曲调,可分为悲剧的“摩如苏昆”和喜剧的“乌论恩沁”;伊玛堪有固定曲调,传统曲目分为“伊玛堪大唱”和 “伊玛堪小唱”;每段开头都用惯用套语“阿郎额累涕——”作为起韵,然后由唱转说,一说一唱重复到结束,艺人唱到精彩处,听的人都一个劲的喊“咣——咣——”,表示捧场,鼓励演唱者继续讲唱。乌钦的原始形态分为小段小唱,长篇叙事歌和吟诵调类。

(二)乌钦、摩苏昆、伊玛堪的题材内容

达斡尔族的乌钦,鄂伦春族的摩苏昆,赫哲族的伊玛堪都具有相近的题材和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神话传说,规劝教诲、爱情婚姻、民族历史,礼仪风俗,赞颂民族英雄,赞美家乡山水、诉说人民疾苦等等,而共同的都以说唱莫日根故事为代表(莫日根是游牧渔猎民族在远古时期所创造出来的集勇敢和机智于一身的理想完美的英雄人物)。如乌钦《德莫日根》、摩苏昆《阿尔塔内莫日根》、伊玛堪《西尔达鲁莫日根》等。

(三)乌钦、摩苏昆、伊玛堪的曲式结构

乌钦,摩苏昆,伊玛堪的曲式结构多数为单乐段,多为两乐句或四乐句对称的方整乐句构成(赫哲族伊玛堪的曲式结构有非方整性的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在此基础上乐句还会构成扩充与紧缩,重复或变化重复等。调式均以五声调式为基础,以五声音阶宫、徵调式为主(达斡尔族乌钦还受西方音乐的影响,出现使用西方的终止式),调式调性在旋律的发展中常运用同主音五声调式转换或改换主音而保持调式相同的转调形式。旋律以级进为主,常见五声音阶和四音列级进和调式主音的同音反复,偶有四五度跳进或移位模仿,起伏小,给人以流畅、平稳的感觉。节拍多是2/4、3/4、3/8、6/8的单拍子,节奏大都规整对称,以均分节奏为主,念诵性很强,而其中前紧后松的节奏则是受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语言词语重音的影响。

(四)乌钦、摩苏昆、伊玛堪的特色衬词

衬词在说唱音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乌钦、摩苏昆、伊玛堪都有各自独特的,有别于其它民族的代表性特色衬词。三种说唱音乐在什么部位用衬词都是有讲究的,可以分为开头衬词、上下句尾衬词,结尾衬词和全段衬词。衬词可以填充曲调,可以在即兴创作的演唱中作为演唱者的过度和衔接手段,可以丰富和加强歌词的生活气息。乌钦的特色衬词有:呐耶、呐耶耶、呐耶呢耶;摩苏昆的特色衬词有:库雅尔,库雅库雅库雅若,哪耶内呀依耶哎,哪耶内呢呀哪西耶哎;伊玛堪的特色衬词有:赫里拉赫里拉、嘎嘎嘎给格,且一个段落结束会用“给根”作为结束词。

(五)乌钦、摩苏昆、伊玛堪演出的时间地点

乌钦、摩苏昆、伊玛堪的说唱与三少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没有规模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场地场合。演唱者常常会在劳动闲时或做活采集时(伊玛堪的大唱演出,必须是天黑后开始,天亮前结束),在屋里炕上、森林空地、河岸江边,与听众围坐在一起,进行说唱表演。每当节日活动、婚嫁迎娶时,必定都有三少民族本民族的说唱音乐演出,表演的艺人男性居多,可坐可站,感情真挚投入,情绪跌宕起伏。

五、乌钦、摩苏昆、伊玛堪的现代传承策略

(一)乌钦、摩苏昆、伊玛堪的传统传承方式

乌钦、摩苏昆、伊玛堪的传承主要以家族传承和社会传承为主,没有职业艺人,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父子传承、师徒传承和教学科班传承,它们传统的传承靠的是口耳相承,耳濡目染,或是通过具有很强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能说会唱的艺人来传承,这些艺人都是些聪明人,他们都具有听过不忘,舌头灵巧的本事,还有通过触景生情、借题发挥、取笑逗乐完成的即兴创作口头传承。

(二)乌钦、摩苏昆、伊玛堪的现代传承策略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时代的发展,少数民族间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的可能性越来越多,手段也越加丰富。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改变乌钦、摩苏昆、伊玛堪的传统传承,实现更多行之有效的现代传承。

第一,要加大省市级政府的主导型保护传承力度,充分发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作用,启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将散落于各地少数民族工作者个人手中的多年采录的音像资料和文字研究资料进行数字化转换,建立完备的乌钦、摩苏昆、伊玛堪文本、音像数据库,对研究人员无偿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进一步促进乌钦、摩苏昆、伊玛堪的保护传承。

第二,要明确对“乌钦”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键和核心,提供资金支持切实可行的条件形成乌钦、摩苏昆、伊玛堪的师徒传承模式,保护好说唱音乐的民间艺人,业余老艺人和新成长起来的青年业余新艺人。

第三,要积极发挥高等院校,地区文化馆和文艺团体的实践引领作用,尝试将乌钦、摩苏昆、伊玛堪音乐纳入到学校课程中,开展说唱音乐比赛和培训班等,提高乌钦、摩苏昆、伊玛堪的说唱技巧,创编优秀的乌钦、摩苏昆、伊玛的堪曲目,打造乌钦、摩苏昆、伊玛堪的舞台文艺精品,培养少数民族文艺人才和研究人才。

第四,要加强宣媒体和网络的宣传力度,整合民族优势资源,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大众文化,开发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聚居地区的旅游行业,促进乌钦、摩苏昆、伊玛堪说唱音乐的发展和创新。

乌钦、摩苏昆、伊玛堪的研究,将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成功方案,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来说,意义非凡,希望广大科研、教育和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为乌钦、摩苏昆、伊玛堪的研究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1]靳蕾.中国曲艺音乐集成·黑龙江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2(2).

[2]黄任远.伊玛堪与摩苏昆[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0(2).

[3]于会泳.曲艺音乐概论[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6.

[4]王晔.黑龙江少数民族曲艺音乐刍议——达斡尔族 鄂伦春族、赫哲族的曲艺音乐之比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1).

[5]张一凡.鄂伦春,达斡尔,赫哲民族音乐审美特征[J].乐府新声.2003(4).

王晔,女(达斡尔族),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音乐学理论和民族音乐研究。

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三少民族说唱音乐的比较研究及传承策略》,项目编号:2014D052。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4E058。

猜你喜欢

衬词达斡尔族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衬词在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族刺绣艺术的社会学意蕴研究
达斡尔族民歌音乐与钢琴的交融 钢琴曲《达斡尔情—农夫打兔》音乐形象塑造
鄂铁柱:达斡尔族老人12年“淘”出一座民俗博物馆
辽金时期的达斡尔族先人——“达鲁古”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乡长张慧: 擦亮鄂伦春文化生态橱窗
民歌中的衬词和衬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