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切精神”的灵魂文化
——阿沃·派尔特音乐的神圣简约主义

2015-01-27郭天池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1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神圣相似性和弦

郭天池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210000)

“关切精神”的灵魂文化
——阿沃·派尔特音乐的神圣简约主义

郭天池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210000)

音乐作品与视觉艺术的结合,使我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产生作品之外的诸多想象和感动。在第一次倾听爱沙尼亚作曲家阿沃·派尔特的音乐使我想到了曾经读到的一句话:“没有精神关切的人生实在轻飘,轻飘的不可承受。”他的音乐有种令我们心境释然和体现其生命存在的幸福。三音和弦、没有很多装饰的单音,简洁循环的节奏,他将这种作曲技法称为“钟鸣作曲法”(Tintinnabuli)像敲打钟声一般直入人心,发人深省。

阿沃·派尔特 ,简约 ,宗教 ,家族相似性

伴随着20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音乐也以令人惊讶的速度以种种特殊的方式吸收着诸多新的元素。科学技术使得音乐制作不断改变不断创新,并以娱乐性的方式销售到世界各地,迎合着时代的精神,追随着前进的步伐。在法国导演让·吕克·戈达尔的电影短片《在时间的黑暗中》(Dans le noir du temps,2002),我第一次在班丽霞老师的课堂上听到了派尔特的音乐,音乐贯穿电影始终,这部电影一如他往日的风格,以拼贴的技巧、字幕的嵌入、旁白等手法组成了戈达尔对青春的最后几分钟、勇气的最后几分钟、思想的最后几分钟、记忆的最后几分钟、爱情的最后几分钟、沉默的最后几分钟、故事的最后几分钟、恐惧的最后几分钟、永恒的最后几分钟、影片的最后几分钟的主题表达。短片的开始处呈现的画面是一个小女孩在问一位老爷爷:“我们为何要在这黑暗中点燃火把?”老爷爷回答:“因为这世界缺少光明,点燃火把或用来照亮什么,或用来驱赶什么…….”火把的光亮慢慢散开,照在小女孩纯真稚嫩的脸上,这时,音乐若隐若现的流动开来,这钢琴的“钟鸣”声如同回荡在教堂,庙宇的上空般宁静致远,这纯净的源头在哪?小提琴旋律缓缓流入心田,照亮光明的远方,纵使有无限感概却也说不清道不明。这位爱沙尼亚作曲家的音乐在这喧嚣狂放,追名逐利的年代把听者带回了遥远的过去。

音乐使影片的内容得以丰富,内涵得以深刻的被理解,人性的丑陋,幻想与现实的内在矛盾,人类在不断发展的道路上相互伤害,面对死亡了恐惧。电影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点滴时刻,可我们终究是要在时间的黑暗里慢慢消逝,如同沧海桑田般过往云烟。唯有音乐巍然不动,散发着永恒而神圣的光芒。3影片中的音乐取自阿沃·派尔特的钢琴与小提琴作品《Spiegel in Spiegel》(镜中之镜),这部代表简约派作曲风格的作品,从乐谱本身来讲,钢琴声部和声结构的简单化,三和弦不断的变化进行解决,再进行,再解决,节奏单一,仅有的几个单音不断的重复,伴随着的是小提琴(影片中是与大提琴的合奏)主旋律声部的洋溢。派尔特从中世纪音乐元素以及三和弦中汲取到更新力量,他自己称之为“Tintinnabuli”(钟鸣作曲法),即回到最简单的三音和弦,调性和声的基石,但抽去了调性体系的功能,使之失去方向感,类似中世纪音乐那样的平行级进。4他对“Tintinnabuli”的理解是:“使用尽可能少的主题,一般是一个声部或者两个声部的居多,将音乐建构在最原始质朴的素材上——三和弦,一种特殊的调性音乐。” 而从作曲家的经历来讲,我不知道这是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心境释然的洒脱;还是据作曲家高为杰的笼统印象,说帕特的这类后期半宗教性声乐作品有些泛滥,有些雷同,可能是应付委约过度牺牲了一些水准?总之,对于《镜中镜》在电影中的配乐,我的感受是,常常处于沉默静止的画面与他简约的风格配搭在一起是令人意外地感动。音乐中的宗教气息,既超脱又沉重,此间的张力牵动人心。

不管是《镜中镜》还是《信经》,派尔特的音乐体现出当代人在失信仰多年之后对宗教神圣的重新诉求,它不是对早期音乐的“复古”,而是宗教音乐传统在现当代的发展和延续。这使我想到了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后期的哲学研究中关于“家族相似性”这一概念的理解:在《哲学研究》中,他用了大量的篇幅讨论家族相似性的问题:“我想不出比‘家族相似性’更好的说法来表达相似性的特征,因为家庭成员之间各种各样的相似性,如身材、相貌、眼睛的颜色等等,也以同样的方式重叠和交叉。很明显派尔特的音乐与中世纪的音乐亦或是巴赫的作品不也是以这种相似性发展并继承下来的吗?我们和我们的家庭成员之间存在不同差异程度的相似性,有的是和父亲的眼睛相似,有的是和母亲的神态相似。谁又能说这种相似是雷同和泛滥的呢?然而就音乐创作而言,又有哪一位作曲家不是踩着前辈的脚印步步摸索的,“创新”这个响亮的字眼不是这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派尔特对中世纪音乐作品形式的回归,对巴赫姓氏动机在《信经》中的运用从哲学意义上是对传统音乐审美思想的一种反思。相似并不代表一致,家庭成员之间体表的相似,人际关系的相关联并不代表“个体”本质的相同。音乐家的世界就像一个大家庭,有继承,有发展。这样的理解想必对派尔特本人,和对他的作品都是一种有利其存在的评价。

派尔特的音乐作品在西方理性,几何逻辑的构架体系中,精确建构在永恒科学法则之上的西方音乐的作品形式却不乏流动的美感和内心的诉求和感化,就像著名的音乐人类学家梅纽因赞美印度的拉格音乐一样,派尔特的音乐也有如这般的永恒,把听众引入自己的时空,像精灵般铸造他们的心灵,成为他们的另一个自我。”他以一颗虔诚的心灵,以最简单的音乐语言书写着他对神灵的敬畏,透过一切阴暗,放射出光明的未来。

1.许纪霖.《现代化变迁中的价值探寻》《知识分子》1989.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7%A6%8F%C2%B7%E4% BD%A9%E7%88%BE%E7%89%B9

2.班丽霞.《论阿沃·派尔特宗教性音乐的神圣与显圣》,中国音乐季刊2011.1.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290882/

3.班丽霞.论阿沃·派尔特宗教性音乐的神圣与显圣,中国音乐季刊2011.1.

4.转引自:管建华:音乐家族相似性与多元文化音乐审美论,中国音乐季刊,2010.1.

5.梅纽因等著,冷杉译.《人类的音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49.

猜你喜欢

神圣相似性和弦
神圣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FOR YOU, O DEMOCRACY
神圣的使命 光荣的担当
我们神圣的职业
12个毫无违和感的奇妙动物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