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书写因素对睡虎地简书的生成影响

2015-01-27梁遗鹏吕唯平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432000

大众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秦简简牍用笔

梁遗鹏 吕唯平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432000)

浅析书写因素对睡虎地简书的生成影响

梁遗鹏 吕唯平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432000)

战国、秦汉之际,字体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从书法内在的情况分析,这与当时书法内在的书写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云梦睡虎地秦简墨书及其书写工具的发现,充分的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字体演变与生成的普遍规律。

睡虎地秦简;书写因素;研究

任何一种字体的演变和新的书法风格的形成,都有其历史的背景和社会原因,而书法内在的因素和发展规律,则是形成这一演变不可缺少的内在条件。汉字字体在战国、秦汉之际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变化。从书法内在的情况考察与分析,这与当时书写因素的革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书写因素,涉及到书法创作中所采用的材料与工具,执笔的方式,书写的姿势等等。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说,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甚至推动了云梦睡虎地秦简墨书的演变与生成。

一、材料与工具对睡虎地秦简生成的影响

云梦睡虎地秦简书的书写材料是对传统的继承。秦简墨书,是商周简牍书活动的继续。既然商周简牍墨书的特征大体与商周金文相同,为什么秦简牍书体又以直折线条改造商周篆书的圆转用笔,而具有新的书法面貌呢?通过分析、这与其书写材料的特质有着直接关系,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其一,甲骨文契刻实践中的直折笔法,对简牍材料上的墨书的书写不可避免的承传关系;其二,简牍竹木材料质地的纵向纤维,使得竖行笔画较易直下,圆转笔画涩而难行,书写者自觉地避难就易。其三,实用之需。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化发展,为生活服务的简册书写量迅猛增大,为提高书写效率,必须着意追求于难中求易的便捷书写,其最佳途径,自然是以直折用笔代替圆转用笔,从而使字体外在特征发生了笔势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书体的进化。

秦简的书写工具是毛笔。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三支毛笔,直径为0.4厘米,将笔杆一头镂成腔状,纳笔毫于内,以漆固定,笔头浑圆、端正、稳定,笔毛经鉴定为紫毫(秋季狡兔脊背上的两溜软毛),毫端尖细、柔韧、坚挺。用此毛笔书写的秦简,墨色莹润,少见枯笔。可断定是一次蘸墨连续书写而成。其线条的艺术性,正是紫毫笔硬挺而富于弹性的材质特点使然。硬挺的笔毫保证了线条的挺拔刚健;其弹性保证了书写中笔画的调度自如。没有这样的毛笔,要在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的空间,自如地书写出篆中有隶,圆中带折的秦简书样式,是不可想象的事。

二、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对睡虎地秦简生成的影响

“夫书之妙,在于执笔。”执笔的方法和书写姿势,会直接影响成字的效果。根据秦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可知,当时人们写字是没有现代人的桌椅板凳的,即席地而坐,一只手把持简牍,另一只手执笔进行悬臂书写,这就意味着书写动作,是在手部和腕部没有可以凭借的外在支撑力量的情况下完成的。在这样的书写条件下,为保证书写的平稳性,执笔的方法与今人普遍的执笔方法显然不同。手执这种直径0.4厘米的笔杆,在宽度为0.5~0.8厘米的简牍上稳定的书写。当以“执笔在手须稳”的传统为原则。人们习惯上称之为“三指握管法”。这种低执笔法,可做到稳定自如。事实上,左手持简的平稳性的角度,右手书写时的习惯性用笔动作,都会影响到字形。长沙简牍博物馆收藏的西晋对俑像,两人相对而坐,一人手托牍版,另一人一手持笔,另一手持牍版书写姿势,是晋人书写姿势的真实写照。再细细观察,在有倾斜角度的简版上书写,执笔的姿势也不是我们今天熟悉的双钩笔法,而是类似于钢笔书写的方法。笔杆角度倾斜,以保证垂直牍面。沙孟海先生在《古代书法执笔初探》一文中认为“古代人物画中所绘写字执笔姿势,也无不是斜执笔管的”。他分析其原因为“主要随坐具不同移变,席地时代不可能有今天竖背端坐笔管垂直的姿势”,因而“写字执笔方式,在古今不能尽同”。

三、笔势对睡虎地秦简生成的影响

用毛笔书写,是导致字形变化的直接内因。笔势的加速,使字体彻底打破了外形上的束缚,取得了结构上从新组合的自由,使毛笔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新的笔画形态与新的用笔技法也就相继产生,使书体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和超出常规的发展。睡虎地秦简由篆到隶,由圆到方,由慢到快的笔势变化也充分说明了字体演变的规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结果呢?首先,得力于笔势的作用。篆书要求用笔圆转,线条均一,简牍的书写材料由纤维纹理纵向粗糙的材料组成,这种材料不易对圆转用笔照顾周到。人们为了加快书写速度,故而于转折处采用断笔重起的方法,自然形成了方折用笔。由此重复动作,新的笔势,新的笔顺,新的结构由此产生。如“中”“东”“西”,“豆”“宫”“母”等字,均有“口”形,篆文均作圆转线条;方折运笔上部中间向左右分书,而在下部中间连接,字形呈方折笔画。一部分篆体的迂曲线条,也逐渐形成隶书的平直笔画,如“元”“力”“州”,“神”“友” “朱”等字,整个字弯曲的线条在笔势的影响下,都将线条向平直化发展。其次,笔画一改篆体取纵势向横平延伸。这是因为简牍的形制有其特定限制。简牍一般一简一事,为节省书写空间,故而秦简书采用缩短竖画,延展横画的方式。由于用笔过程的延长,增加了线条微妙变化的机会。使横画出现了波动和挑锋起伏变化。进而为所谓的“波势”奠定了一定基础。再次,由于书写时用笔的轻重,行笔的快慢,常常出现减省笔划,从而让字形结构性质完全改变,逐渐向符号化发展。如篆文中“大”的两臂之弧形被并作一横“禾””木”之类两旁枝叶之形被并作一横等。有时省去篆文字形的一部分。如“雷”被省去了两个“田”字。又如“保”字,右下方有了原来没有的两斜画,这种情况的出现,完全是为协调美观而增加的饰笔。由此可知,新的笔势应运而生,促使汉字在重建新的笔画顺序的同时,新的字体形态也得以展现。[2]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理解:书法中的书写因素,给睡虎地秦简书的形成与发展带来了时代的变迁。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书写实践中不断形成的;而书写因素是书法作品形成的综合因素的实体呈现。它物化后的艺术语言,让我们从中看到了秦简由篆到隶这一转变过程中的生动细节与异化动机,值得我们从中不断的探索出新的内涵。

[1]欧阳中石,徐无闻.书法教程[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孙鹤.秦简牍书研究[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梦睡虎地秦简艺术研究”(项目编号:2012G15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秦简简牍用笔
秦代地方行政文书的形态
——以里耶秦简为中心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云梦睡虎地秦简,让秦史“活”起来
地不爱宝
秦朝已有九九乘数表
秦简“识劫 案”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