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高校学生社团与校园粤剧粤曲传承研究
——以广州大学曲艺社为例

2015-01-27谭丽萍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51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广州大学粤剧社员

谭丽萍 马 达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510000)

广州高校学生社团与校园粤剧粤曲传承研究
——以广州大学曲艺社为例

谭丽萍 马 达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510000)

本文以广州大学曲艺社为例,对广州高校学生粤剧粤曲社团的基本情况进行论述,通过实际调研和文献查阅,对大学生社团与校园粤剧粤曲传承的相互作用提出看法,以及有利于高校学生社团长效发展的几点意见。

学生社团;粤剧粤曲;传承

粤剧是最能体现广府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种之一,素有“南国红豆”之称。粤曲源于本地的“八音班”,后又融汇吸收了广东音乐中的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民间小调,“外江班”传入广东之后,粤曲又吸收了二黄、梆子等唱腔。它和粤剧在唱腔音乐方面互相吸收、共同发展,并不断创新。

随着文化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完善,各类艺术种类对粤剧粤曲的冲击越来越大,根据2003年广州市文化局与广州市统计局联合组成的城市调研队的调研结果表明,粤剧观众的年龄基本在50岁以上,而年轻一代则还留有“欣赏粤剧粤曲是老年人专利”的刻板印象。但事实上,在高校大学生中还存在一批自发热爱粤剧粤曲艺术的同学,他们通过组建社团的方式来学习并传承粤剧粤曲文化。

一、广州高校学生粤剧粤曲社团调研情况

(一)样本社团的择定

根据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文件]规定:“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本文所探讨的高校学生社团就是基于此规定,由学生自愿自发组成和自主活动的社团。

本文对广州市下辖11个区的80所高校中进行了基本调研。截至2014年末,广州市高校中正式登记注册的粤剧粤曲学生社团有3个。本文以广州大学曲艺社为例,原因是它的成立时间最长,以粤剧粤曲为主要活动内容,并且具备国内高校学生社团的基本特性,社团内部所体现的各种问题也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二)广州大学曲艺社的基本情况

广州大学曲艺社又名“风荷曲苑”,于2003年10月成立于广州大学龙洞校区(广州大学原校区),目前挂靠在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曲艺社由喜好粤曲艺术的学生组成,目前社团成员48名,由各学院各年级学生组成,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来自广东地区,只有三名同学来自外省。对于为什么会来参加与自己生活原本并无交集的粤曲社团时,三位同学分别表示是出于“想学粤语”“听到他们唱,感觉挺好听”“想了解一下曲艺”的原因。1在笔者对除去3名外省同学的12名新社员发放的网络调查问卷结果中也显示,66.67%的同学是出于“对粤剧粤曲有兴趣”。来曲艺社之前,新社员表示都听过粤剧粤曲(其中包括曲艺社纳新时的现场表演),但几乎都不会唱。

1.社团日常活动

社团每周一次常规训练,训练的“装备”就是一个可以插U盘播放伴奏和连接麦克风的小音箱。曲艺社内有自己编辑统一使用的《曲词本》,用于粤曲教唱充当“教材”。其中包括曲艺社简介、粤剧名家、行当、脸谱、流派的基本介绍以及训练的主要曲目。学唱曲目如《红豆词》《禅院钟声》等都是偏向传统故事的动听小调,相较于欣赏曲目如《牡丹亭惊梦》《昭君出塞》等要简单易学。

社团的社员学习基本上是老社员教新社员,采用民间 “口传心授”的方法。教唱人是社团表演部部长梁家洁,她是2013级音乐舞蹈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受家人影响从小听唱粤剧粤曲,并具备一定的演唱功底。新曲教唱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发声练习——熟念歌词——加调学唱。除了集体的常规训练,每周会增加额外的“补习”,主要针对不会说粤语或者学唱能力较弱的同学。此外,虽然主要以学唱粤曲为主,曲艺社每学期还会开展两次粤剧大戏化妆学习、视频赏析或者组织社员一起进到戏院现场看粤剧,一些关于粤剧粤曲的理论基础知识也都编写在《曲词本》中,社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

2. 社团的实践表演

艺术是“实践”的艺术,任何艺术形式脱离了实践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作为粤剧粤曲社团,舞台的表演是其与其他类社团的最大差别。它不仅仅能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也是在校园内传播粤剧粤曲的良好途径。广大曲艺社的表演实践机会来自校院的各类迎新晚会,以及一些来自校外的邀约。据广州大学曲艺社社长陈翠反映,社团在学校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否能够有演出的机会,还要看晚会负责人的策划方案以及对社团表演的认可度。2

3.社团经费与指导老师

广州大学曲艺社的社团经费主要是会费和学校的补助。新社员入会的会费是每人20元,学校经费主要是对学期初社团纳新时提供200元的社团经费补助,包括制作横幅、宣传单等;此外,每学年进行十佳社团评比,入选的社团学校予以300元的资金奖励。

大学学生社团的本校指导老师大多都只对社团进行行政上的“指导”,并不起到专业指导的作用。因此,如果粤剧粤曲学生社团想要得到专业上的指导,大多要聘请校外专业剧团或民间艺人。

二、广州高校学生社团与粤剧粤曲传承的相互作用

(一)粤剧粤曲文化丰富了高校学生社团活动

在广府文化区,粤剧粤曲作为本土音乐文化的精髓和特色,是地区文化的代表和多样性体现。而在校园中,粤剧粤曲则给学生社团注入了新的文化力量,带来了新的艺术活力,是社团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即校园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具有本土特色的学生社团是区分“此校”和“彼校”的因素之一,而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学生社团则是我们的大学与世界其他的大学对话与交流的“语言”。

(二)高校学生社团有利于粤剧粤曲文化在校园的传播

在校园,学生能够接触到粤剧粤曲及相关文化的途径无非是两种:一是主动了解,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和各类资讯;二是耳濡目染,通过学校的讲座、剧团的校园巡演,以及与同窗老师之间的互动。学生社团不论从宣传纳新、参加校园演出、组织社员进剧场、进社区,交流相关资讯,可以说兼备了校园常用的传播途径。

(三)高校学生社团是对高校粤剧粤曲课程的补充

在高校中开设粤剧粤曲课程,分为专业性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和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是专门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开设,而公共课程则不限年级专业面向全校学生开放。通常,课程教育是传授知识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它更为系统和连贯,学生也能够更规范地进行学习,但是学生社团有课程教育所不具备的另一种价值。专业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绝大部分是为了培养演员或是教师,而学生社团活动则大多为了传播文化和满足社员的学习兴趣,其最大功能在于培养文化艺术的欣赏者。正是这两者的差异,粤剧粤曲社团和课程教育才有了互补的可能,学生社团在校园粤剧粤曲的传承传播中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三、高校学生粤剧粤曲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经费不足

社团经费是社团开展活动的保障。粤剧粤曲社团不论从服装、舞美、聘请专业教师都需要较大的花费,在外演出租用场地动辄上千元。学生社团寻求社会赞助的资源和能力有限,寻求到经费赞助的成功率很低。

2.缺乏专业指导

粤剧粤曲的表演从唱到演都是系统和复杂的,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粤剧粤曲的学习就很容易流于表面或者出现断层,一旦社团没有演唱水平较高的同学就没有人会教唱。目前,大多数社团团员对于粤剧粤曲的基本概念没有弄清楚,这样无法真正地做到了解和传承粤剧粤曲文化。

3.社团内部管理不够完善

社团运作管理的负责人是社长,所有的社员有共同参与社团事务管理的权利,但由于一些社员往往不乐于参与或者社长管理不够妥善,就会导致整个社团活动质量不高,某一程度上,会使社员流失以至于达不到社团的学习和交流目的。

(二)发展建议

1. 健全高校学生社团内外发展机制

首先,在社团外部,一些学校有关学生社团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够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发展。如经费自主;国内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按照规定不能进行营利行为,而在国外,美国、日本等大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都是商业营利或是社会捐助,这一点值得借鉴,但在尚未实现之前,学校应多提供经费支持。此外,校园公共资源需要更加完善,才能更好地支持社团活动的开展,包括社员活动的场地、设备,以及开放给学生使用的室内剧场等。如广州大学曲艺社一直在露天空地上活动,而粤剧粤曲的学习需要较为独立的空间,否则不利于演唱的教学。

其次,在社团内部,社团的负责人应该学会广纳意见,社员也应该积极参与社团管理。如广州大学曲艺社一直苦恼于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社员的表演水平不能得到整体的提升,社员一直也很希望能够有这样的学习机会,但事实上社团并未针对这样的问题展开讨论来寻求解决的方法,如社员是否愿意自费请剧团老师,或者是否能够通过各方努力邀请到专业老师来校指导。

2.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共同发展

近几年随着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视以及学生社团重要性的认识,已将音乐社团明确纳入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粤剧粤曲社团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设立是为提升大学生整体素养,使学生成为更加和谐的人。在诸多国外大学中,学生音乐社团是公共音乐教育的一部分,但在我国,许多高校的音乐公共课与相应的学生社团毫无联系,或者校选课通常被设置为理论通识课程,几乎没有音乐技能的实践课程。因此,将音乐社团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有机结合能够更为全面地提升大学生整体艺术素养。

高校学生粤剧粤曲社团是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延展和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对传承传播粤剧粤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州作为粤剧粤曲的聚集地,广府区域的大学生可以说是新一代粤剧粤曲文化传承的潜在力量。目前,高校的粤剧粤曲社团还存在着外部发展环境不如意,内部管理不健全等问题,缺乏经费、专业指导老师、活动场地等的支持,社团本身活动单一,专业水准有待提高,社员参与社团管理积极性不高等。通过田野考察和文献资料,本文提出了健全高校学生社团内外发展机制、学生社团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共同发展两点建议,以期能对完善学生艺术社团活动机制提供帮助。

注释:

1.笔者于2014年10月16日曲艺社第一次常规活动的采访,地点:广州大学文俊东楼架空层。

2.笔者于2014年11月22日采访广州大学曲艺社社长陈翠。

谭丽萍,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2012级研究生。马达,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地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14YJA76002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广州大学粤剧社员
现存清代粤剧剧本初探
The light of Cantonese Opera粤剧传唱洒暖阳
粤剧数字音乐伴奏探索
潘卓彤作品
史云昊作品
谢雪甜作品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中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