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长安城的布局与文化审美

2015-01-27麻元彬西安美术学院710065

大众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长安城风水长安

麻元彬 (西安美术学院 710065)

唐长安城的布局与文化审美

麻元彬 (西安美术学院 710065)

唐长安城作为唐帝国的都城,无论是从其城区选址、建城思想还是统筹设计、规划布局、审美趣味等诸多方面都集中反映了大唐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人文思想。同时,唐长安城的建造在继承隋代城建文化的基础之上,打破了汉代法天象地、天人感应的设计格局,逐渐从谶纬迷信向敬德保民的人文理念转变,在都城的建设上极大地显示出了大唐文化的开明与闳深。

唐长安城;布局;审美

项目名称:汉唐长安城建筑布局与现代西安城市建设规划研究。项目编号:14L08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兴盛时期,其统治近三百年之久,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权。此一时期,国家总体上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疆域统一、人民生活稳定,呈现出一片国泰民安之势。这一切都为唐朝文化的大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和土壤,也正是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唐代的建筑、音乐、绘画、书法、雕塑、手工业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呈现出一片雄壮、激昂、活泼、有序、包容、博大的整体性文化特征与审美意趣;这种对于不同文化兼蓄并包的态度和胸怀也最终成就了极具时代特色的审美文化风尚,并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形成了全新的美学范式,引导了东方文化和美学的发展走向,对于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和民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后人常常称之为“大唐气象”。

众所周知,故长安城(亦即今日的陕西省西安市)乃汉唐等十三个朝代的都城,有着长达三千年的建城史,并与开罗、巴比伦、君士坦丁堡同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城市。翻开历史,一个个贤达之士曾在这片热土之上谱写了无数动人的伟大诗篇,一幕幕兵燹硝烟也使这座城市历尽了伤痛与苍凉,但不管是昔日的盛衰荣辱还是离合悲欢,都使得古老的长安如同一位老者,饱经风霜而又深刻慈祥,所有的血与泪、喜与惊都熔铸成为一本大书,让后人追慕不已、回味无穷。而唐代的长安,更是演绎了其复杂历史中最为精彩绝伦的一段,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等历史都与这座城市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同时也使得长安城的历史形象更加饱满、真实、亲切和伟岸。

唐代以前,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等不同的朝代或政权都曾建都长安,虽然不同时期的城市位置、格局等因素稍有出入,但各自的建城思想、结构布局、城市文化等方面往往都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在1100年的建城史中,唐代的长安城尤其引人注目,其整体气势恢宏,布局清晰合理,城市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鼎盛时期的长安城市人口一度达到百万之多。可想而知,如此庞大的居民群体所依赖的城市主体结构必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事实上,虽然在唐朝大统一之前的南北朝时期战事连绵、社会纷乱,对城市居民群体和建筑群落都有着相当大的冲击和影响,但存在了短短37年的隋朝却为此后唐朝的大统一提供了极好的基础和准备,其中城市结构便是其中重要一项。唐代的长安城就是在隋朝大兴城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并通过不断地改建、扩建才逐步成为了此后规模和形制。

隋朝初期,经历了数百年战火硝烟的汉长安城已经千疮百孔,城市环境破败不堪,于是隋朝统治者便着手重建都城长安。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时,隋文帝号令重建长安城,并任命左庶子宇文恺为工程总揽,负责城市的设计与施工工作。宇文恺所负责的长安城新建工程大约持续了半年的时间,并于次年三月迁入,这便是大兴城。宇文恺所设计建造的大兴城大致分为城郭、宫城、皇城几个内外部分,同时,全城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把城市分为东西109个坊,并形成东西二市,为长安城内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于大兴城的选址龙首原,此处地势起伏,呈现出蜿蜒曲折之势,但建设者在修建之时依旧巧妙地利用了龙首原的自然地理条件,把城垣以北的地方作为苑囿使用,并充分利用灞河、浐河之水和其他宫苑墙群来为皇宫提供拱卫。总体上讲,大兴城的设计在努力克服自然条件上的缺憾的同时,也集中展现了一种整体性的设计思想,把整个城区按照同一平面规划安排,最终形成了几何对称的布局形态,从这一点上讲,唐长安城的建设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

当城市格局的规划没有紧迫的屈从于现实中的实用因素时,就产生了诸多对于布局安排与人们内心微妙感受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实这就是古代的“风水术”。而在现实当中,城市的自然地理位置在古代的科技并不发达的大环境下,想要进行人为地改造是极其困难的。在城市的建设中,人们又要遵从礼仪、等级等不同制度的约束,还得为了追求某些审美原则和趣味保持一些固有的建筑规划和形态,这样,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就使得城市的规划布局陷入了一个极为纷繁复杂的境地。事实上,真正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当中,古人往往在这一繁复纷乱的情境中突出重点因素,同时又将其他非实用性因素或非审美性因素加以排除,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些常规性的概念和方法,也就出现了所谓的“风水”文化。其实,早在两晋时期,郭璞便在其著述《藏经》一书中提出了风水的概念,并对于风水进行了界定:“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虽然这可能是后人假借郭璞之口所说,但是也足以说明风水所追求就是“气”。对于“气”的说法我们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提到“精、气、神”,谈论到某个人时也会讲到“气力”等,其实“气”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范畴,并且在美学当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和提法。中国书法当有“气、质”论,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也提出“六法”,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气韵生动”。而在古代的城市建设中,人们往往对于地势的判断又是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姿态来比附、评判,这种比附、评判的风水理论本质便是对于地理形势的审美评判。其理论就是在探讨人们内心对于地理形势、布局安排的微妙感受,以及与古人宇宙观紧密联系的。

早在汉代已有“堪舆”之说,后世历代著述逐渐增多,到唐代时有吕才审定之前的阴阳书,制定了官方承认的《阴阳书》;到明清时期各种著述更是举不胜举,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对地势的审美制定越来越多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就是在探讨人们内心的审美问题,风水在唐长安城的建设中便集中体现为其规则美学。《元和郡县志》中有着清楚的记载:“隋氏营都,宇文恺以朱雀街南北有六条高坡,为乾卦之象,故以九二置宫殿,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观及兴善寺以镇之。”长安城的六坡明显与《周易》中的爻辞相对应,在卦象、义理上和地形上相统一;这看似迷信,却是古人风水观念的体现和布局文化审美的反映。

大唐故城长安,不仅仅是一座建设已久并延伸至中华文化身处的城池,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相处以及长期的城市建设中相关经验的集中体现,它不但经历了历史的血雨腥风也见证了大唐盛世与春和景明,也深深地打上了大唐文化和审美自觉的烙印,成为我们今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文化宝库。

[1]长安志图.卷中[M]北京:中华书局,1991.

[2]马正林.唐长安城总体布局的地理特征[J].历史地理:第三辑,19831.

猜你喜欢

长安城风水长安
我拥有满地的落叶
我们长安
水VS火
唐长安城的那些胡商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西游新记 2
大圣归来
“风水”观念在《金翼》中的体现
养好你喜欢的女人,就是养好你自己的风水
长安城里,一群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