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代中国画主题性创作构图的思考与分析

2015-01-27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35000

大众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主题性时代性图式

张 鹏 (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35000)

一、主题性创作的概念

“主题性创作”一词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主题性创作,是指具有明确的主题思想,与政治、宗教、历史、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的绘画作品。从艺术手段和方法上看,内容决定形式是其基本原则。

1.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

民族性:所有主题性绘画都具有民族性,反映的是本民族的历史或发生的重大事件。

地域性:中国幅员广阔,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地域都有表现自己地域的历史、文化及政治事件的主题性选题。

时代性:主题性创作的选材、笔墨、构思、道具等等要有时代性。

2.历史的纪实性

主题性创作表现的必须是真实的历史重大事件及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或人物,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必须把握住这一点,并将创作意识上升到国家的认识高度,以便于人民群众的接受。

3.知识推广性

主题性创作不光是描述一个大的事件,当代主题性绘画表现现实题材的作品里,有不少是对新科技、新成果、新理念的推广。

4.文化陶冶性

在我国的文化发展中,建国后三十年的主题性创作基本是政治性加艺术性的模式,而当代主题性创作处于多元的时代,在国家号召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的新文化政策下,相对于沉重的历史题材的创作作品,越来越多的表现现实美好生活的主题性作品给人民带来美的享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二、对当代中国画主题性创作构图的思考

中国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构图法则,近现代,随着西方文化思潮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碰撞,许多年青画家从西方现代艺术、平面构成中“借用”一些新的元素或新的表现手法加以重组,突破了固有的中国画构成图式,拓展了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但是,过多的注重画面理性的构成以致失去了中国画传统的笔墨韵味。在中国画主题性创作中,我们具备这样的创新理念:

(一)树立新理念

1.树立大国意识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累了无数史诗般辉煌的重大事件。只是满清以后我们的民族落后了,整个国家千疮百孔、民不聊生,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摆脱了被奴役的地位,民族自尊心得到极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由大国走向强国。作为艺术家,应该始终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上,反映时代精神,建国以来许多艺术家满怀爱国热忱创作出的主题性作品至今仍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2.树立主流意识

当代的主题性创作要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流,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始终坚持“二为”“双百”“三贴近”方针,创作的作品要符合中华民族的国情,让老百姓能够看懂,能够沟通。近年来不少画家在形式语言的探索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主题性创作作为代表国家意识形态的美术创作,对于形式语言的探索应建立在主题题材确定后再研究表现方法,即如前所述的内容决定形式是其基本原则,否则很可能会陷入思想内容淡化、末本倒置的地步。

3.树立精品意识

当代中国画的主题性绘画创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千载难逢的为历史留下宝贵文化财产的机会,画家应树立精品意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来进行创作。

精品意识的树立需要在构思、构图、创作这三方面下功夫。关于美术创作的构思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环节:首先,要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样才能探寻到生活中的美;其次,要对观察到的物象进行酝酿和艺术的再加工;最后,要根据自身的审美创作出心目中的物象。当代中国画的主题性创作要注重传统笔墨的表现力,既要大胆概括突出气势,又要有精致入微的细节刻画,力争达到“远看其势,近看其质”的效果。

(二)进入新融合

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对主题性创作的构成图式不能因循守旧,不能在前人探索总结的基础之上“搬前换后”而落常套,要在研究已有的构成图式的基础之上,要挖掘传承中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吸收其他艺术门类进行新的融合,才能发展中国画的构成图式。

1.对传统笔墨的融合

在当代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笔墨作为中国画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但是造型的基本手段,又是艺术家的精神表现的载体,要与画家个人的感受、情感融为一体,最终要以构成的理念将笔墨抽离为一种个性化的符号语言引入到主题性绘画创作之中。

2.对其他画种的融合

当代中国画处于多元文化语境之下,当代画家要关注体现当下的社会生活,要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要面对现实,多方汲取营养。而人物画创作营养吸收的渠道应该是多源的,传统只是我们获取营养的一个点,还应该从民间艺术、原始绘画及其他的美术门类中广泛的汲取营养。

结语

当代中国画的主题性创作是建立在民族性、传统性以及时代性的基础之上的,必须紧跟当下的主旋律,展现时代精神。笔墨当随时代,对于中国画主题性创作中的构成图式的概念更新,从二十世纪初至今历经一个世纪的探索,仍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迎合着不同时代的人的审美需求,对中国画主题性创作的构图的创新与创造,是当代画家必须自觉承担起来的历史任务。可以预期,当代中国画主题性创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传统的基础上,必将取得新的发展,必将走向新的繁荣!

[1][英]阿尔弗雷德.C.哈登.艺术的进化:图案的生命史解析[M].阿嘎佐诗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陈佛松.世界文化史[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3][苏]阿尔巴托夫,罗斯托弗采夫.美术史文选[M].佟景韩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主题性时代性图式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效应——以山东“腰斩黄河写生活动”为例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诗词的时代性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图案之于空间:概念性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主题酒店客房空间的主题性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