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中国民俗的变迁对服装转型的意义及其日后对中国时装设计的影响

2015-01-27高凌宇大连工业大学116000

大众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西式旗袍变迁

高凌宇 (大连工业大学 116000)

一、近代民俗的变迁

在饮食方面,中国的饮食文化可算是举世闻名,在清代的时候川、粤、鲁等菜系以及其他各地的地方风味菜肴与小吃已经发展的想当健全了。但是近代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西方的很多饮食也在中国流行开来。平时我们通过电视剧也可以了解到那个时期尤其是在通商口岸城市已经有了很多蛋糕店、西点铺等等。像啤酒、香槟酒、奶茶、汽水、冰棒、冰淇淋、面包、西点、蛋糕等都逐渐的被国人接受。说明西方饮食已引起了中国饮食习俗的很大变化,丰富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在居住方面,在近代,由于受西式建筑风格的影响以及都市化程度的提高,在一些通商口岸,中国人也开始建筑西式或半西式住宅,出现了大量西式建筑外,还出现了西洋建筑风格影响下的中国民居——里弄房屋。此外,钢铁、水泥、机制砖瓦、建筑五金、自来水、电灯等也大量应用。使近代中国居民尤其城市居民的居住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在出行方面,在传统社会,代步工具主要是马车、牛车、轿子、木船以及骑马、骑驴、骑骆驼等。在近代,随着西方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的引入,逐渐导致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变革。

在礼仪方面,在鸦片战争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的社交礼俗和祭典礼俗,包括称谓、见面礼等仍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人们见面要行作揖、拱手、跪拜、请安等礼。还有 “大人”“老爷”“太太”“老太太”等封建时代的称谓。然而,开国以后,在沿海通商地区,受西方平等观念影响,握手、鞠躬、“先生”“女士”“小姐”“同志”取代了先前的礼仪。近代汉族主要的婚姻形态仍然是封建包办买卖婚姻。受男女平等观念以及西方婚俗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明结婚形式在大城市及沿海通商口岸开始流行。在清末由于西俗的影响,丧葬习俗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有的地方举行追悼会以寄托对死者的哀思。中华民族的节日习俗独具特色,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等。民国政府成立后,断然于1912年1月2日宣布全国改用阳历,以求与国际上通行历法相一致。

二、民俗变迁对服装转型的意义

在以上的民俗的变迁体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种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不再有那么多复杂麻烦的等级之分,不再有拘谨的封建文化束缚,人们逐渐开始接受平等这一理念。而我认为正是平等这一理念的传播才是真正引起服装民俗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根本原因。

我认为中国民俗变迁最受阻力的便是服装的转型,在大多数当时中国人的心里,服饰并不像吃的、住的、坐的这种身外之物,而是关乎人的名分和形象的大事。“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可见事情之严重。所以虽然之前有比较先进的人士穿洋服但总体来讲服装民俗的改变相比其他都是更为缓慢的。

而伴随着其他民俗的变化,复杂的传统着装以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就像上世纪初保罗波列将女性从紧身胸衣里解放出来,近代民俗的变化也继续让中国人从传统复杂的服装的中解放出来。到1912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出通令废除清朝的服饰制度以及辫子习俗时,中国人的发型与服饰被引导到西化的方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男子的服装主要有长袍、马褂、等等。其中长袍、马褂,为《服制》中规定的服饰,一般用于交际。妇女服饰中最大的特点,是普遍穿着旗袍。旗袍本是满族妇女喜爱的服装,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饰中的旗装。满族旗袍主要特点为宽大、平直,衣长及足,材料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衣、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穿旗装时,梳旗髻、穿旗鞋。同年10月,政府颁布了男女礼服规定:男子礼服氛围两种,大礼服和长礼服。大礼服即西方的礼服,有昼夜之分。昼服用长与膝齐,袖与手脉齐,前对襟,后下端开叉,用黑色,穿黑色长过踝的靴。晚礼服似西式的燕尾服,而后摆呈圆形。裤,用西式长裤。穿大礼服要戴高而平顶的有檐帽子,晚礼服可穿露出袜子的矮筒靴。常礼服两种:一种为西式,其形制与大礼服类似,惟戴较低而有檐的圆顶帽;另一种为传统的长袍马褂,均黑色,料用丝、毛织品或棉、麻织品。女子礼服用长与膝齐的对襟长衫,有领,左右及后下端开衩,周身得加以锦绣。下身着裙,前后中幅平,左右打裥,上缘两端用带。

总之,民俗的变迁都是相互影响的,饮食、居住、出行、礼仪的民俗变迁都在促进服饰民俗的变迁同时,又受服饰民俗变迁的影响,都在将近代中国人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更加与西方近代社会接轨。

三、近代服装转型为日后服装带来的影响

如果说近代服装的转型为日后服装拥有巨大的影响,那我想这种影响从根本上还是体现在思想上的。首先,这种民俗变迁是与传统文化背道而驰的,它为后面的中国年轻人提供了打破传统的先例,同时它也为后来的设计时如何摆放传统与现代二者的位置这一难题提供了参考依据。即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的服饰设计中来,另二者完美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像曾国藩坚信中国传统价值,或者像胡适一样坚信西方现代理念。有机结合才是硬道理。其次,给所有当代的设计师一个警醒,就是做设计要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在服装改革的时候就有人提出恢复汉人束发的传统,但由于其违背了时代的潮流,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便遭到了当时社会的强烈抵制。

再者,近代的中国服饰因为其复杂的背景与冲突感,为当今的服装设计师门带来了数之不尽的灵感。像旗袍、长衫、中山装、学生装、西服、礼帽、遮阳帽、丝袜、高跟鞋,都是这一特殊时代的变迁见证。这其中尤其以脱胎于清代满族女服样式的旗袍,被视为中国典型服饰代表。它在吸收了汉族女服工艺特点的同时,又在根据西方女子服饰时尚的基础上进行演变,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时装界不容忽视的时尚元素,被看作是中国服装民族交融和中西合璧的样板。

还有,由于近代中国本土服饰民俗发生了变革,以及西方先进机器的进入,工业化的纺织印染带来的价格低廉的进口衣料,逐渐取代了以传统工艺加工的国产面料,缝纫精致、款式入时的西式成衣也在中国找到了市场,费时费工、工艺考究的传统手工缝制手段被机械化的加工业所代替。这也开启了中国时装的新时代,是日后中国工业化批量成衣生产的开始与基础。

最后,近代民俗的变迁为中国社会注入了更有精神,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风气。为日后的发展带来一个更加自由、个性与国际的氛围。让中国的服装与设计变得更加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西式旗袍变迁
小渔村的变迁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市售10种西式培根品牌产品营养及安全品质分析
分蘖洋葱对西式香肠品质及储藏特性的影响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我来说说旗袍美
一纸婚书见变迁
清潩河的变迁
旗袍找不同
国际学校:留学无需“小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