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浅议漆艺在日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015-01-27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066000

大众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漆艺产品设计工艺

王 燕 李 静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066000)

自人类文明伊始,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已开始各种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人类在不断的探索种种方法和手段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以提高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技术是什么?刘文海曾讨论了二十多种有代表性的技术定义并给出了自己对技术的理解, 即技术是一种程序, 这种程序是合理性的, 是为了追求物质目标的。他还把技术分解为技术知识、技术方法、技术活动、技术产品、产品的运用等要素。技术始终与人类共在,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手段,在现代意义上可以说技术是人类的生存方式。

一、技术的社会性作用与社会的反制

技术哲学是由19世纪中叶两位时代人物马克思和卡普创立的。技术哲学本质上是从哲学上反思技艺是否合适的问题?近代以来的技术革命,已达成共识的有三次,第一次是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技术革命;第二次是发生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以电力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三次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包括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兴起的技术革命。技术对社会生活的诸多重要方面是有决定性的作用或决定性的影响的,托夫勒的著作《第三次浪潮》是技术决定论的代表。技术进步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内容和水平有重要影响,并通过对生产方式的影响推进社会文明。在这方面,特别的例子是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居住的是技术化的家庭。技术的价值还突出的表现在它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不仅是阶级关系的改变,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广泛变化。

技术具有自我决定性,技术能自我增长和扩张,我们都知道技术进步是不可逆的。技术能导致社会的变革的同时也受到社会系统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诸因素会干预、控制、促进或推动、延缓或阻碍技术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左右技术应用的方向和程度,其中也包括观念文化所属的意识形态文化(如艺术、伦理)与社会心理习惯对技术的影响。也可以说技术发明或更新一开始就是由社会的需要引起和决定的,技术的命运、技术能否熟化和推广应用决定于它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技术创新的成败决定于是否有社会支持条件的保证。纵观整个人类技术发展史,漆器、陶器、瓷器、金属器等都以各种不同的形制满足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社会需要,伴随时代的更逘,技术创新使很多新型的材料与技术应运而生,尤其是近百年来很多不同材质的物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但人们对对材料的感知与喜好却始终坚守着亘古传统,这说明作为社会人的精神愉悦性,并不完全来自技术,这一观点已在设计心理学领域达到普遍认同。

二、困境中求传承的漆艺

《考工记》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手工业文献,书中凡六大技术门类三十个专业,号“百工”,虽未将漆工艺做为单独工种收录其中,但从其“轮人篇、弓人篇、人篇、玉人篇”等内容文字描述中都不难发现漆工艺的痕迹;近年漆器制品的出土情况亦可知漆器制作工艺遍布各个朝代时期及地区,足见漆工艺在古代应用之广泛。漆,又名天然漆、土漆、生漆、国漆,是一种纯天然的产品,因天然漆耐酸、耐腐、耐高温等优良特性,遂以漆制器古来有之,车乘、兵器、食器、祭器、礼器等;漆艺即是以天然漆为媒介,辅以金、银、玉、宝石等材料,采用镶嵌、描绘、金银平脱、莳绘等髹漆工艺在各种胎骨上进行髹饰描绘,以达到保护、美饰器物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漆艺是依附在器皿之上的,以保护和美化为目的的一种工艺。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技术的革新带来了社会飞跃式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手工艺不能适时的跟紧时代技术变革的步伐,或已被湮灭,或苟延残喘。天然漆被称为“涂料之王”,它的获得实属不易,生长八九年的漆树才可割漆,受地理、季节、温湿度等因素限制,素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天然漆割取后要经过选漆、过漆、晾制、晒制、细滤五个步骤;天然漆的干燥要求温度20-30摄氏度,相对湿度70-80%……等因素使得传统漆工艺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了举步维艰的尴尬与无奈;化学漆、腰果漆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困局,但现有漆工艺者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艺术审美培训,多只是单纯的掌握一种或多种工艺技巧的娴熟工艺师,在创作思想及设计理念上又无法准确的找到与时代生活相接的契合点,使得漆工艺制品流于俗化;国内很多院校开设了专门的漆艺课程,希望将这一传统工艺传承下去,但种种原因习者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近年涌现出的一大批漆艺术家可谓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但也只是单纯的以漆艺的语言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完成其独立的艺术创作。如何将漆艺与现代生活更好的结合,将其运用到日常的日用品、产品设计中,碰撞出传统与现代的火花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漆艺融入当代日用产品设计的可行性及局限性

在技术哲学的历史中除了在古代和近代早期有少数人对技术持怀疑观点,近一世纪以来的多数学者是肯定和赞许技术的,现代的一些持人文主义立场的技术哲学家,则对技术持批判的态度,他们认为技术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消极性指技术产生的后果与技术要实现的目的相背离或不一致。对于技术的批判来源在于社会视角和生态视角两个方面,这在人们当下的日常生活需求上已显露端倪,无污染的食材,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目标。在日用产品设计方面,朴素实用、独具韵味的功能性产品似乎更得到人们的追捧,将漆艺与当代日用产品设计相结合能更进一步提升其独特性与美观性。

1.技术可行性

(1)食用器具类:这一类产品设计中结合漆艺表现的漆单指天然大漆,一种纯天然的耐酸、耐腐、耐高温的绿色产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大漆的国家,大漆制品的使用相当普遍。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家居用品不仅要求实用,美观、别致、个性也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目前漆工艺类制品的设计者大多不具备系统完整的产品设计观念,其设计的产品往往跳不出固定的思维模式,甚少推陈出新,缺乏设计美感,使得中国食用器具类漆器制品市场相对空白。就中国漆艺业目前状况而言,漆艺与现代产品设计相结合是有其必要性的,由专业的、系统的产品设计人员创意出既具设计感、实用性的现代家居食用器形及装饰图案,由漆艺业工艺师们以漆艺独特的表现语言呈现出来,每一件产品虽有着相同的器形,但却又有不同的表现语言和装饰纹样,在同中寻不同,满足了现代人对于家庭生活品质、品味、与众不同的要求。

(2)家居装饰类:这一类产品与食用器具类产品存在同样的尴尬。千篇一律的造型、庸俗的配色、低档的材质等都让人望而却步,这就需要产品设计师提升自身的审美感,并寻找合适的材料表现产品。家居装饰类产品市场而言不乏简洁、明快、时尚的装饰类产品,将这一类产品表面或局部以漆艺的形式进行修饰,可以使产品在具有现代感的同时增加其内在的美感。根据装饰类产品不同的效果要求及价格档位可以选择使用天然大漆或现代漆表现,这样就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要求。

(3)实用器物类:塑料材料、pc材料、纳米材料、记忆金属等都是伴随时代科技进步出现的新型材料,这些材料的运用也使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用器物产品越来越多丰富多样。鉴于漆的一些独特特性,例如高温后的膨胀系数、耐火点高低等,我们不可以将漆用于所有材料产品或产品的各个部位。漆艺与这类的产品的结合就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契合点,既不会影响产品本身的使用性,又可以将漆艺保护和美饰的功能效果发挥到最大值。这就需要产品设计师巧夺天工的创意构思,例如吸尘器可以在产品手握处以漆艺方式处理,使握处手感舒适;自行车可在车身部位以漆艺技法表现,既免除了自行车体金属锈蚀的可能性,又增加了自行车的美感……这样的漆艺亮点使得整个设计作品新颖,独具一格。

2.技术局限性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种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的产业模式已渐行渐远,精准的设计定位及快速加工是未来产业的走向。传统漆艺因自身工艺特点,无论是原材料的供给还是生产周期方面都有其局限性,这直接影响了传统漆艺产品的供给量、价格及用户群规模。如何缩短周期、降低价格更好的适应消费者,有两方面的问题是较突出的,一是突破技术瓶颈,二是系统化的生产管理。

通常的观念认为科学与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但技术也应与文化并列,文化涉及广泛的领域的大概念,技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显性体现。技术本身是非阶级性、非政治性的,但技术却受到国家政策的诸多影响,政府对技术的干预和投入对技术发展的举足轻重。关于这一点日本的漆艺业的发展值得学习和借鉴,由政府推广和普及漆艺的知识,组织展览,重视漆艺教育。同时,漆艺行业也注重自身的发展与时俱进,改善创新,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得到新生。

现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漆艺、学习漆艺、宣传漆艺,对于这门古老的传统工艺而言是值得称贺的,更有许多的产品设计师开始尝试跨界进行产品设计,将一些传统工艺运用到当代设计当中。这既给传统工艺一次向大家彰显自身魅力的机会,也使当代的许多产品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力。漆艺古老而悠久的工艺技巧,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传承与发展负重致远。

[1]刘文海.技术的政治价值[M].人民出版社,1996.

[2]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M].科学出版社,1999.

[3]陈凡娄,成武.欧洲技术哲学前史研究[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漆艺产品设计工艺
智能产品设计
汽车外饰产品设计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漆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探究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漆艺产品市场化的创新性思考
工艺的概述及鉴定要点
杜凤霞产品设计作品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