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广西上思县壮族传统村落的石狗艺术

2015-01-27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530022

大众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先民壮族村落

陈 雪 (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530022)

上思县位于广西防城港市,地处十万大山东麓,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当地有多个壮族村落,其依旧留存着传统民居形式,村落的布局基本保留。在广西防城港上思县壮族传统村落中,可见一些用石材雕刻的类似狗形的石雕,当地人将其称为“石狗”,是壮族人民留下的图腾,也是他们敬爱的神。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从先秦至今随着朝代的更替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西瓯和骆越是壮族的先民,现在这两个民族已经消失,消失的原因与当时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是息息相关的。而壮族的先民也随着迁移大部分被汉化,只有少部分偏远的地区保留着部分的民族习俗。

一、石狗在传统村落里的分布

上思县的石狗分布广泛,数量繁多。在孔驮屯、枯民屯、平福乡、那活屯等村子都分布有石狗。虽因历史原因和时间原因有大部分石狗已被破坏,但有少部分保存的尚为完整。在陈文领博的《壮族石狗考略——兼谈壮族先民的图腾及其演变》一文中提到“1990年3月,我们在上思县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很多壮族村寨中立有石狗雕像,其总数估计在100尊以上”1可见上思县石狗在九十年代的数量是可观的。

在2013年7月,对上思县进行田野考察时发现保存较完好的石狗已不多。它们或分布在村口、或在水边或在书院门口、山坡或土地庙还有些在传统民居附近。据文献记载,上思县的石狗多造于清代,所望方向皆与风水有关。

为什么上思县的壮族传统村落有如此多的石狗,这与他们的文化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石狗的成因及用途

在《魏书》卷一一〇曰:昔僚“若杀其父,走避,求得一狗以谢其母,母得狗谢,不复嫌恨”。2《魏书》是记载北魏王朝的史书,从此文献资料可知,在北魏时期壮族祖先对狗已有崇敬之心。故狗在壮族先民看来,是他们的恩人,值得他们尊敬的朋友,久而久之,成为了壮族的图腾。一般来说,图腾是不能杀之的,也不可以食之。众所周知,真正的回族人将猪作为自己的祖先,而不食猪肉,回民也对猪视如珍宝,尊敬它。而现在在壮族中,仅有部分壮族地区仍保留此种禁忌。

在壮族先民日常生活中,狗都是人类捕猎的得力助手。“狗,因其具有灵敏的嗅觉、快键的奔跑力及爱憎分明的特性等,在先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被人们尊重和爱护,并赋予了神秘的属性而加以崇拜。”3动物崇拜都是人通过与其接触而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也许因它们令人害怕而产生崇拜;也许是人类的好帮手而崇敬,总之,动物崇拜是壮族先民精神寄托的表现。

狗有着看家护院、对人忠诚的美誉。壮族先民认为狗具有灵性、知异物,鬼见其惧之,狗血有驱鬼之用。于是,壮族祖先用砂岩等材料雕刻成狗的样子,并使其蹲坐在各家或各村某地认为需要避邪之处,作镇宅、驱鬼之用。这与“雷州石狗驱邪镇魔的守护神灵”4的功能是一致的,具有守护村落或民居辟邪的性质。

三、石狗的造型特点与艺术特色

在广西防城港上思县有许多壮族村落,部分村落全村都是壮族人。其中一些老人只会说壮语而听不懂普通话,居住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房子,在房子旁边蹲坐这抽象的雕塑,它就是“石狗”。

石狗多见于蹲坐状态,有些略显憨厚,有些略显凶悍;有些比较具象,有些比较抽象。由于雕刻者人为的差异或者是主户的要求,个别雕刻出来的石狗偏像狼,这样的石狗目光略显凶恶。像上思县平福乡一座石狗,位于该地书院门口,大口张开漏出犬牙,眼睛瞪得很圆,耳朵竖立,有昂首挺胸之意,让人一见甚是害怕。雕刻者刻画具象,还将其鼻子、胡须凸显出来。四肢立于方形石墩之上,以抬高其型,让人产生敬畏之感。但是大部分石狗都是憨态可掬、略显可爱。正如上思县枯民屯的一尊石狗,属于抽象派,蹲坐在村口,头略低,耳朵微微耷拉,雕刻者以圈刻画其眼,嘴部微微凸出,爪子的雕刻上增添了几处线条,胸口上还有“王”字,不禁增添了几分趣意。坐在二级的石墩上,整个体态略敦厚、丰满,让人觉得十分可爱,不像辟邪凶恶之脸。这两类石狗有着文武像之分。平福乡的石狗表情凶神恶煞,属于武像。枯明屯的这尊石狗憨态可掬,面带慈相,属于文相。

经测量,上思县壮族传统村落的石狗尺寸在40-83厘米之间,有的包括底座10多厘米,与真狗蹲坐时的尺寸基本一致。此地采用砂岩为主料,与“雷州石狗大多是用玄武岩雕刻而成”4不同。表面除了人为的破坏基本没有明显的石洞,相对于玄武岩较为平滑。石狗表面没有过多的裱糊,是岩石本身的质感,有棕色、黄色、灰色等石材颜色上的区别。石材坚硬,使其非利器所伤而不损。在自然与岁月的沉积下,部分石狗的周围还布满了绿色的青苔,给厚重的石狗增添一丝丝生气。

上思县的石狗整体具有写意的艺术特色,少之甚少是写实雕刻。每尊石狗都几乎都没雕刻出完整的五官,雕刻者主要从形态和神态上进行表达,神似胜过形似;而且,每尊石狗都不一样,从石料颜色、石材纹路的选择和雕刻时对石狗形态、五官、肌理、表情的刻画,甚至是石墩的造型亦不同,皆体现上思县石狗丰富的多样性,真可谓是形态各异、千姿百态。

广西上思县传统村落的石狗艺术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背景的演变,也是民族性图腾崇拜的艺术体现。对于当地壮族居民来说,石狗的意义不仅限于此,它对壮族的文化有着延续和传承作用,其承载着狗图腾崇拜的源与流。石狗还是壮族先民的精神的寄托及对其情节的一种表达。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趋势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村落面临着改造的局面,传统村落文化也面临着挑战。我们应该保护壮族传统村落每一点每一滴的文化载体,比如壮族传统建筑、壮族石狗艺术等。只有这些载体还在,我们的壮族历史才有迹可循。壮族的文化才能代代相传,不失去其文化及特性。

有历史的村落才传统,有文化的民族才骄傲!

注释:

1.陈文领博.壮族石狗考略——兼谈壮族先民的图腾及其演变[J].广西民族研究,1992(02):70.

2.李富强,潘汁.壮学初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828.

3.张声震.壮族通史(上)[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236.

4.陈波.雷州半岛的石狗雕刻艺术[J].装饰,2007(8):83.

猜你喜欢

先民壮族村落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Cat’s book》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镜头下的良渚: 还原先民的日常生活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壮族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