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草原与饲料专业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体会

2015-01-25李海山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7期
关键词:五年制培养目标植保

李海山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青海湟源 812100)

五年制高职草原与饲料专业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体会

李海山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青海湟源 812100)

在草原与饲料专业课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产学结合,以“必需、够用”为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专业 理实 一体化 教改 体会

近几年,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在植保专业的草原与饲料方向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产学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走出了一条培养高级农业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子。

1 培养目标的定位

1.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标

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换言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走职业性发展道路,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满足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1.2 毕业生走向

多年教学实践结合毕业生去向分析表明,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高职(大专)层次的农业类毕业生,毕业后就业的单位主要是市、县、乡草原站、兽医站等部门。目前,大专层次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已移至农业、畜牧业生产企业,已有“技术工人型”,由“白领”逐渐变成“蓝领”,就业岗位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3 社会需求

从农业科技自身来看,近几年已从注重粮、草、畜产品产量增长转向追求优质高效;从粮、草、畜产品大宗农畜产品生产技术为主转到大宗农畜产品与特色农畜产品技术并重;从生产技术领域拓展到产后深加工、保鲜、贮运、销售等服务领域;从以资源开发技术为主,转向资源开发技术与市场开拓技术相结合。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亦不再是单纯的“草业饲料生产技术”,而是生产、加工、销售等复合技术与技能。

1.4 培养目标

通过调研与分析,我校五年制高职农艺专业现阶段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与我国现代畜牧业企业相适应的。掌握现代植保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植保专业实际工作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管理、销售和服务第一线的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我们认为这个培养目标体现了高职教育既不同于本科院校培养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中职培养的初级技工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它不但具有高等教育特色,更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特色。

2 制订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教学计划

围绕五年制高职植保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高职教育具有高等和职业教育的二重型,我校在编制教学计划是对素质教育(计算机、外语等)予以强化,适当提高要求;对“公共文化课”,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适当少安排;对专业课以针对性、实用性和能力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产学结合和就业市场需求,适当扩大覆盖面。

学生在校五年共218周时间,其中安排课堂理论教学144周,占总时间的66.1%,直接参加生产及技能训练19周占8.7%,生产实习25周占11.5%,考查、考核、考试(含技能证书的考核)11周占5%,专业劳动8周占3.7%,入学教育及军事训练2周占0.9%,假期及其他共59周占27.1%。我们还专门安排了760学时的操作技能训练考核时间,保证学生技能训练达到培养目标,保证90%以上学生能获得中级以上岗位技能证书。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突出了计算机应用与外语教学,强化饲料加工与植物组培养操作技能,同时继续重视对常规草原植物种类识别和草原鼠虫害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能力培养上,我们制订了各门课程的能力培养方案和考核办法。

3 特色教学

3.1 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上下功夫

在学生就业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的用人标准和价值取向已经改变,从过去的单一专业素质考察转向综合素质考察,提出了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素质的要求。为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中首先提高了综合素质教育课(公共课)的比重,教学时数已占总时数的39%。第二是强化了计算机应用教学,要求学生会电脑操作,会用电脑处理日常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要求人人取得计算机中级操作证书。第三是重视英语教学,要求学生一般语句会写,本专业的书能看,一般词句会译;要求人人熟练掌握英语常用会话100句。第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有关部门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书法、绘画、演讲、知识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多方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2 瞄准市场需求,选准教学重点

我们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发现,目前我国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农业企业正在起步,植保类毕业生的就业在若干年内仍将以农牧业高新企业为主。针对这一趋势,我们把植保类高职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术的培养重点放在科技含量较高的植物组织培养、饲料作物生产、无土栽培等新技术上,对于农牧区已普及的饲料作物栽培、常规农作物及饲料生产技术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熟悉常规的操作方法。如《植物组织培养学》这门课我们安排了100学时,其中课堂理论知识学习只用了30学时,其余70学时全部放在实验室和实验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或产学结合,培养学生9个方面的操作能力,即:常用器皿的洗涤、母液的配制、培养基的煮制和分装、高压灭菌、外植体的采集和灭菌、接种、室内培养技术、驯化移栽和栽后管理技术。学生参与了(植物组织培养)生产的全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支持了学校花卉组织培繁苗的产业开发,真正实现了产学结合的双赢目标。

3.3 实施产学融合,展现职教特色

我校十分重视特色专业的校内教学基地建设,近几年已投资金百万元高标准地建好了植物组织培养室、食用菌培养室和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五年制高职植保专业学生进入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已基本结束,大部分时间是轮流进入各教学生产基地边劳动边实习,即“生产性实习”,培养了职业技能,提高了职业素质,增强了就业竞争能力,充分显示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长周期培育优势和职教特色。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方向,允许任选实习项目,在每个生产基地实习时间也不尽相同,可以一个轮回,也可以多个轮回。在组培室实习一般三个月,饲料加工生产基地2个月,蔬菜无土栽培生产基地1个月。实习结束,经指导老师考核,技能成绩及格方可离开。

近两年,我校植保专业毕业生被青海三江一力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饲料生产加工)、海西州德令哈市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新堉山庄(生产出口蔬菜)、青海凯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食用菌)、互助县国家农业示范园区(生产出口花卉)、海东市乐都区国家农业示范园区(生产组培苗)等单位聘用后,进厂就能上岗,企业都很满意,还有3位同学准备去日本从事蔬菜与食用菌生产。我们的实践证明,学生在校参加生产性实习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发挥高职特色的主要途径。

3.4 改革课程内容,保证“两证”齐发

“两证”(指毕业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齐发是高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改的方向,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我校在植保专业教学中围绕技能证书的考核,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进行了补充,把技能证书考核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对农村牧区普遍推广或广大农牧民已掌握的生产技术只作了简要介绍。

我校植保高职专业学生80%以上的学生具有农艺工、植保工、牧草栽培工三证,有两证的学生达到了100%。

4 高职植保专业理实一体化教改的体会

市场经济条件下植保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已远不能适应现阶段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必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1)植保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农牧业企业,这些农牧业企业目前多数是利用组培技术繁殖脱毒种苗、饲料生产加工技术、生产高档食用菌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原有传统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中种草、灭鼠、灭除毒杂草等草原保护和常规牧草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等课程应适当精简,组织培养与食用菌生产等生物技术新产品开发技术应增加教学时间。

(2)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农牧业生产资料销售与服务,我们在植保高职专业课程设置中如何增加和强化这方面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尤其是学校缺乏实训场所或无法让学生直接参与市场调研和销售。

(3)五年制高职教育周期长、实践性教学多,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必须有一个系统的实践性教学计划和检查督导机制,必须有条件较好的生产教学实习基地,这样才能把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4)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必须有一支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勇于奉献又具有过硬生产操作技能的专业教师队伍,否则计划再细致、基地条件再好都培养不出优秀的高职学生,都达不到高职培养目标。我校近几年植保专业高职教育之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就是因为我们的专业教师都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蔬菜基地、花卉基地、实习农牧场、草坪园艺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开发,他们自己已先学生一步熟悉和掌握了生产操作技能。

猜你喜欢

五年制培养目标植保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育人论纲》推介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植保机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与实践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