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与体会

2015-01-25雷团玉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7期
关键词:鸭舍鸭群浆膜

雷团玉

(福建省福安市穆云畲族乡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福安 355002)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与体会

雷团玉

(福建省福安市穆云畲族乡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福安 355002)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在笔者当地此病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严重的疫病之一。本文介绍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病例的诊治情况及体会。

鸭传染性浆膜炎 诊治 体会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为鸭疫巴氏杆菌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新鸭病等。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已经成为云畲族乡养鸭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疫病之一。笔者在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诊治了多例鸭传染性浆膜炎病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典型病例诊治情况及体会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3年4月上旬,本乡桂林村王某饲养3 800羽雏鸭,由于鸭舍内前一、两批鸭粪便及垫草没有及时清理,也没消毒,饲养密度过大,又逢多雨季节,鸭舍潮湿,通风不良,饲养到22日龄发病,求诊时已死亡21羽雏鸭。

2 临床症状

患鸭表现为眼睛流出浆液性分泌物,使眼睛周围的绒毛粘连在一起,轻度咳嗽,打喷嚏,粪便稀呈绿色或黄绿色,部分雏鸭腹胀;患鸭精神沉郁、缩颈、嗜睡、瘫脚, 无法站立,步态蹒跚,不愿走动,食欲减退或废绝,逐渐消瘦;有的患鸭到濒死前出现摇头、痉挛、背脖、两腿伸直呈角弓反张状等神经症状,抽搐而死。

3 病理变化

剖解病(死)鸭5羽,肉眼可见的病变是全身浆膜表面均有纤维素性渗出,其中心包膜、肝表面和气囊壁的炎症最明显。心包膜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外膜与心膜粘连,整个心脏表面有一层白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呈絮状包裹着,剥离后心脏表面有出血点;肝表面包盖一层灰白色的纤维素性膜,及易剥离,肝大、质脆;脾脏肿大或肿大不明显,呈紫色,表面有灰白色斑点;多数病例气囊壁增厚或浑浊,不透明,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对3只有神经症状的病鸭脑部进行剖解,可见纤维素性脑膜炎,脑膜小点出血、充血。

4 实验室检查

4.1 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病死鸭或濒死鸭的心、肝等病料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视野内可见革兰氏阴性的小杆菌,采用瑞氏染色,镜检,均可检出大部分呈两极着色的小杆菌。

4.2 病原分离

无菌采取病死或濒死鸭的心、肝等病变组织,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7℃垣温箱中培养48 h,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有细菌生长且无溶血现象,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未见有细菌生长。

4.3 生化试验

挑取典型菌落经纯培养后生化试验:该菌不发酵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不产生硫化氢和吲哚,不还原硝酸盐,不分解尿素。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解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6 防治措施

6.1 清除病源

将病死鸭进行无害化处理,清除鸭舍粪便和垫草,并用消特灵或消毒威彻底消毒鸭舍、用具及周围场所。

6.2 分群饲养

把健康的鸭与病鸭隔离饲养。在鸭舍四周挖沟排水,做好通风、干燥、防寒,增加鸭舍面积,保持合理饲养密度,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6.3 药物治疗

对于鸭群用5%的氟苯尼考按0.1%的比例拌料喂养,连喂5 d;对表现轻、中度症状的发病鸭群,用5%的氟苯尼考按0.2%的比例拌料喂养,连用5 d;病情严重的病鸭,用5%的氟苯尼考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0.5 ml,肌注,1次/d,连用3 d;发病鸭群用电解多维复合维生素可溶性粉加水稀释后投饮,连用7d。

7 小结与体会

(1)经采取以上措施,3天后随访,患鸭采食量、饮水量等有所恢复,5d后鸭群不再死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做好该病与大肠杆菌病的鉴别诊断。鸭大肠杆菌病也会导致心包炎、肝周炎,但肝脏颜色呈暗红色,剖解病变恶臭,由于本病与大肠杆菌病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应进行细菌分离及生化试验加以鉴别。

(3)治疗该病时要特别注意疗程。有的饲养户鸭患该病时经药物治疗1~2d后病情有所控制,以为没事了,就马上停止用药,不按一定疗程进行治疗,这样治疗效果不佳。由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流行株存在耐药性,不同的鸭场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敏感性不同,同种药物(例如多西环素)对这个鸭场的鸭疫里默氏杆菌治疗有效,而对另外一个鸭场的鸭疫里默氏杆菌无治疗效果,所以在临床上,有条件的地方要进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4)饲养和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首先对于不同日龄、不同批次的鸭群不能混养,混养更易造成交叉感染,疫病多发且难以控制,一定要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对于全出后的鸭舍、用具等必须进行彻底清洗、清毒,空棚2周以上,这样会阻断病原菌传播机会。此外,笔者在多年临床中发现,鸭传染性浆膜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于寒冷的冬春季和气候骤变时,育雏室饲养密度大,空气不流通,保温条件差,鸭舍潮湿,粪便、垫草不及时更换,饲料中蛋白质低,缺乏多种维生素等都可使本病发生和流行;本病以2~8周龄雏鸭易感,其中以2~4周龄雏鸭最易发本病,所以提醒养鸭业主在雏鸭2~8周龄时,要特别注意做好饲养和管理,如搞好环境卫生、保持鸭舍干燥,鸭舍保温、通风,加强饲养管理,并结合药物预防等可大大降低本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鸭舍鸭群浆膜
64排128层螺旋CT对T3和T4a期胃癌浆膜侵犯的判断价值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饲养密度对秋季多层平养密闭鸭舍环境参数、生产性能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四招有效防鸭啄毛
鸭群中的鸵鸟
鸭软骨病症状表现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