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蓝耳病混染症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2015-01-25陈小平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7期
关键词:耳病病猪猪场

陈小平

(重庆市忠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复兴镇站,重庆 404335)

猪蓝耳病混染症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陈小平

(重庆市忠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复兴镇站,重庆 404335)

生猪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单一感染病例逐渐减少。各种混染病层出不穷,经实践证实,猪蓝耳病单一发病病例逐渐减少,与其他病毒病或细菌病混染病例,有增多趋势,给临床诊治带来极大的难度,带来的经济损失更为惨烈。

猪蓝耳病 混染病 治疗

1 前言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产业化发展带来的疾病横生,也是着实让人头疼的事情。常年的治疗实践证实,各类猪病单一发病病例逐渐减少,与其他病毒病或细菌病混染病例,有增多趋势,给临床诊治带来极大的难度,诱发猪群死亡病例增多,带来的经济损失更为惨烈。文章就“猪蓝耳病混染症”为研究对象,就此系列疾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做汇总阐述,为今后科学防治病害,提升养殖效益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猪蓝耳病混染症的诊断

2.1 猪蓝耳病与猪瘟混染症诊断要点

高热40.5~41℃。沉郁,减食,不食,腹泻便秘交替发生,流泪,粘脓性眼眦,双耳、背、臀、尾根腹下蓝紫、散布出血点斑,触摸尖叫,颌下、胸前、腹股沟等淋巴结肿痛明显,后肢无力,走路摇摆,喜卧,个别猪出现瘫痪,妊娠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等繁殖障碍。

2.2 猪蓝耳病与圆环病毒病混染症诊断要点

高热41.5℃,怕冷积堆,眼睑水肿,双眼粘眦,皮肤蓝紫,耳尖、臀尾、四肢散布紫斑,喘咳,呼吸增数,显腹式呼吸,消瘦,持续或间歇性腹泻,精神沉郁、昏迷,还出现有划肢、步态缓慢、运步无力、喜卧等症状。

2.3 猪蓝耳病与伪狂犬病混染症诊断要点

①母猪:无繁殖障碍,初生仔猪外表健康,大小均匀,但仔猪在生后7d内几乎全窝死亡。

②仔猪:4l℃以上,沉郁:减食,视力减退,重病猪盲视,吐沫,气喘,腹式呼吸,皮下水肿,尤其咽喉、腹下、四肢等部水肿明显,淡黄水样腹泻,出现直视、尖叫、颤抖、痉挛、抽搐、划肢、运动失调、盲行、转圈等神经运动障碍,病程短,12h内死亡。

2.4 猪蓝耳病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诊断要点

①哺乳仔猪(10日龄以上):高热41.5℃,皮肤蓝紫,眼睑水肿,结膜潮红,腹式呼吸,含血泡沫粘涕,排黄色胶冻样稀便,病程较长,发病10d后死亡。

②保育仔猪:气喘流涕,畏寒积堆,被毛粗乱,生长发育缓慢,消瘦,病愈后为僵猪。

③妊娠母猪:高热40~40.5℃,一过性发热,厌食,重者不食,结膜潮红,畏光,眼眦,嗜睡,流产(妊娠后期多发)。

3 治疗措施

3.1 治疗的原则

总体遵循“早”“静”“严”的原则,“早”——及早发现,及早诊治,严禁拖延;“静”——冷静处理,及时查找病源,针对病情做防控措施;“严”——严肃处理,切忌病急乱投医。

3.2 治疗的方案

一旦有蓝耳病发生,尤其是蓝耳病混染病,必须查清病理变化特点、病原特点等,结合饲养条件、卫生条件、消毒状况等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体治愈方案,参照如下步骤:

第一,恢复免疫系统

猪蓝耳病为免疫抑制性疾病,感染的猪蓝耳病病毒很大程度上破坏猪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诱发或继发其他疾病。由此,治疗此病的第一步,注意提升猪蓝耳病的免疫能力。比如:黄芪多糖、利温平等都是提升猪体免疫力不错的药物,可尝试使用,达到扶本祛邪,抗病健体的目的。早期,更切忌使用免疫抑制性药物,避免导致机体抗病能力的降低。

第二,注意营养补给

感染混染病,伴有发烧厌食症是常有的。加上,病情新陈代谢旺盛,病程加长7d以上,随着内器脏消耗的加强,此时不注意及时补充营养物质,将很大程度上造成内脏器衰竭,严重因此而毙命。但是,此时病猪消化系统紊乱,难以吃食固体饲料。及时继续用全价日粮,病猪也难以消化吸收。严重,可加重胃黏膜脱落,形成便秘,加重肠胃负担,加重病情。针对此,建议与饮水中加不经肠胃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像欣康(富含氨基酸、多维、ATP等),就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平衡酸碱度

病猪发烧,肌酸增多,四肢无力,常卧不起。平衡酸碱度,可与饮水中加小苏打,减少机体耐高热高烧能力。

第四,对症疗法

猪蓝耳病混染不同病原,临床因年龄、猪场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临床治疗,必须要根据感染主病原,选择高敏感药物,加强疗效康复。

第五,恢复期调理

经康复治疗后的病猪,多数体质尚弱,肠胃消化系统尚待健全。此时,更需要调理气息,健全肠胃,提升抗病能力。恢复期调理,在饲料中添加益力佳500g+强生源(主要成分:复方酶制剂)2000g+双微乐(主要成分:微生物制剂)1000g/t,少喂多餐(4~6餐/d),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和欣康(主要成分:高浓度能量营养合剂),连用10~15d。

经长时间的临床诊治论证,此病如能按照上述五大步依次落实到位,将大大提升康复率。

4 预防措施

4.1 自繁自养

坚持自繁自养,培育健康种群。坚持封闭管理,强化饲料管理。饲喂全价日粮,避免真菌感染。注意猪群养护,减少各种不良应激。

4.2 把好引种关

严禁自疫病区引进种猪,引进种猪隔离饲养3~4周,期间不间断检测,结合体温检查、临床观察,及时补注疫苗,确保无病后方可混养。

4.3 严格疫苗接种

接种结合实际,做到科学合理。7~10日龄仔猪,每头2ml。150日龄后备猪,每头4ml。母猪、公猪4个月隔注1次,每次每头4ml。使用的疫苗,进口苗最好。早期建议做抗体检测,隐性猪场建议用灭火苗,阳性猪场建议用弱毒苗。

[1] 樊福好.蓝耳病免疫的是是非非[J].农业新技术(今日养猪业),2005,(3):18-21.

[2] 刘庆龙,范永婵.猪蓝耳病的诊治报告[J].福建畜牧兽医,2006,(2):36.

[3] 温福华.警惕蓝耳病的烈性流行——2006年6、7月份江西猪场爆发怪病的分析报告[J].农业新技术(今日养猪业),2006,(5):5-6.

猜你喜欢

耳病病猪猪场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猪链球菌感染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