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疫病防治中消毒重要性探析

2015-01-25张学新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7期
关键词:消毒剂猪场养殖场

张学新

(山东省蓬莱市北沟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蓬莱 265601)

猪疫病防治中消毒重要性探析

张学新

(山东省蓬莱市北沟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蓬莱 265601)

提高我国猪肉产量及猪肉质量,保证猪场养殖业户的经济收益,必须加强猪场防疫工作,降低疫病发生概率。猪场日常消毒是疫病防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猪疫病的发生原因进行阐述,分析了日常消毒对猪场防疫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猪场在消毒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法。

猪 疫病防治 消毒 探析

随着我国综合生活水平的持续升高,国民对肉类等日常生活消费品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在实际养殖条件与饲养环境的共同制约下,我国的生猪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种疫病。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每年因疫病而死亡生猪数量多达总数的20%,由此产生巨大经济损失。因而加强生猪的卫生防疫工作十分重要的。猪场的日常消毒工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疫病预防措施,其正确的操作规范应得到推广和普及。对于生猪养殖防疫及预防疫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1 疫病产生原因

现代养猪场防疫管理的不规范,经常会导致疫病的发生和蔓延,产生重大的损失。我国当今养殖业当中,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多属人为因素造成,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1 疫苗注射不及时

注射疫苗是预防某些疫病的最佳途径,但是由于我国部分养殖户的养殖规模相对不够,多数业主对于疫苗注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意或无意拖延注射时间,未能及时接种疫苗,提高了疫病产生概率[1]。

1.2 消毒工作不规范

消毒是疫病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消毒工作的轻慢,非常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大多数养殖业户只注重养殖设施的消毒,如养殖棚及喂食器等,却往往忽略了对猪自身消毒过程,或者只对猪采取消毒措施,缺乏对养殖区内饲养人员的消毒工作。

1.3 防疫重视程度不足

某些养殖业户仍存有侥幸心理,主观上低估疫病的发生概率。多数养殖户认为不会轻易发生疫病,或者自己的养殖场内不会发生疫病,很大程度上低估了疫病的产生概率和疫情传播速度,导致养殖场缺乏合理的疫病预防措施和针对疫病传播的应急措施[2]。

2 消毒对于防疫在重要作用

2.1 预防病原体入侵

加强养殖场养殖环境和猪的日常消毒,预防大量有害的致病病原体进入生猪体内,危害生猪健康,从而大幅度提高生猪自身免疫功能,减少由于各种致病病菌的感染而导致大规模疫病的发生概率。对猪类养殖业户的经济收益给予有效可靠的防疫保障。

2.2 杀灭已存致病病菌

定期进行隔离围栏及猪舍内外日常消毒工作,可有效地灭杀很多潜伏期内的致病病菌和病毒,使所饲养的生猪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受到外界大量致病细菌以及传染性病毒的侵入。鉴于人为因素,空气流动、饲料、排泄物等各类不同媒介的流动,往往将大量致病细菌以及传染性病毒带入猪舍,当日常消毒工作不及时或不彻底时,致病细菌以及传染性病毒就有极大可能进入生猪体内,由此造成生猪疾病,甚至发生大规模疫情,影响养殖业户的收益。

2.3 消毒可以提高猪自身的免疫能力

现今的畜牧业养殖场,多为大规模集中养殖模式。生猪养殖作为畜类养殖业的一种,也是通过大规模集中养殖模式进行生产活动,创造效益。这种养殖模式中,数量众多的生猪集中养殖在养殖场内,较易发生致病细菌和病原体在生猪之间相互传染,很可能致使大量致病细菌以及传染性病毒潜伏在部分生猪的体内或体外,如果养殖场缺少及时消毒操作处理,将会发生大规模病变。定期进行生猪消毒工作,可有效杀灭生猪体内体外隐藏的大量致病细菌以及传染性病毒和有害菌群,使生猪的免疫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3]。

2.4 减缓疫病的蔓延

由于疫病多数具有蔓延速度过高的特点,已发疫情的管理和控制就成了防疫工作的主要侧重点。在养殖场内,往往当一只生猪发生了病毒感染等不适状况之后,短期内会迅速传播给其他生猪,为病猪的救治工作以及生猪疫情的控制工作带来巨大难题,及时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就可有效降低病菌活性,减缓其传播速度,为治疗病猪及全面灭杀疫病争取相当的时间,同时也会减轻由于疫病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日常消毒工作是预防疫病放生的重要措施,现今的大型畜类养殖场大多已设置和安装各种科学消毒设备,有完整的日常消毒工作任务流程,很大程度上降低有害致病病原体的传播速度及传播概率,降低疫病发生的可能性和疫病本身的危害性。

2.5 阻断疫病传播

猪类养殖疫病的防治工作中,日常消毒工作的认真执行,不仅可很大程度上消除猪体外与养殖环境中的致病病原体,还可以轻易切断猪类疫病的相关传播途径,降低疫病产生概率或者疫病的恶化速度。在大多情况下,进行全面、高效的隔离养殖与日常消毒,能达到避免猪类疫病暴发与传播的作用。

2.6 消毒剂的作用

消毒剂主要是当今化学消毒剂的概称,其主要消毒类型包含酸类消毒剂、碱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氧化剂消毒剂、表面活性剂、金属盐类消毒剂等,大部分都是广谱抗菌性消毒剂。可有效杀灭大多数种类的致病细菌、病毒、霉菌、畜类寄生虫卵等,如果浓度使用适当合理,还能有效灭杀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实现无菌化养殖的目的,在根本上杜绝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猪类发生疫病或致病细菌感染可以导致生猪繁殖方面障碍、发育速度缓慢等生长问题,降低了猪群的成活率,造成养殖场减产,经济收益损失。而消毒剂对猪群自身刺激性较小,甚少残留在生猪体内,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能[3]。

3 消毒工作的不足

在养殖场的生猪养殖过程中,尽管消毒工作并不复杂,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而且养殖户大多对消毒工作及流程有着相当的了解和认知,但是在实际消毒工作执行中,还是存在一些误区,如以下几个对消毒工作理解上的错误认知[4]。

3.1 轻视日常消毒,防疫过多依赖疫苗注射

过分放大了疫苗注射在综合防疫工作中的地位和比重,错误的认为疫苗注射能够杜绝疫病的发生,对日常的养殖环境消毒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将日常消毒工作作为是防疫工作的辅助。

3.2 消毒工作不够全面彻底

多数猪类养殖场的日常消毒只是针对猪舍和隔离围栏进行常规消毒工作,忽略了对养殖场猪舍外部环境与饲养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常规消毒工作。

3.3 消毒工作有漏洞和盲点

很多小型养殖场或农村养殖户误以为养殖猪类数量不多,不会发生疫病,降低了对防疫工作的重视,有些还忽视了猪舍的日常消毒与食槽等饲养用具的日常消毒工作。

3.4 消毒剂用法不科学

很多小型养殖场在进行日常消毒时,多数只有对日常消毒次数进行规定,缺少对消毒药剂的用量、浓度等方面进行规定。

3.5 消毒计划不完善

很多养殖场错误以为只有进仔猪时进行消毒就可以,忽略了养殖环境的日常消毒工作[5]。因此,必须要提高养殖业户对日常消毒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消毒工作猪类养殖防疫重要性,需采用科学完善消毒方式方法,确保生猪的饲养环境,促进猪类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

4 总结

我国国民饮食习惯和饮食组成结构中,猪肉占有绝对比重。因此,生猪养殖也就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重点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养猪农户的重要创收项目。养殖场发生疫情会造成严重损失,影响人们日常生活需求。须高度重视养殖场日常消毒工作,降低疫病的发生概率。

[1] 崔洪青,赵艳侠.试论猪病防治中消毒的重要性[J].畜禽业,2014,12(2):28-29.

[2] 林长炽.猪病防治中消毒的重要作用[J].畜禽业,2015,01(6):29.

[3] 徐莉.猪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吉林畜牧兽医,2014,10(8):22-24.

[4] 马树志.农村猪场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当代畜牧,2014,26(6):19-20.

[5] 关晓东.浅析猪的疫病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08(5):234-235.

张学新(1976-),男,本科,中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兽医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消毒剂猪场养殖场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正确使用消毒剂
消毒剂会引发哮喘吗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