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病毒性腹泻及其防控对策

2015-01-25杨兴云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7期
关键词:胃肠炎流行性传染性

杨兴云

(云南省隆阳区金鸡乡畜牧兽医工作站,云南隆阳 678099)

仔猪病毒性腹泻及其防控对策

杨兴云

(云南省隆阳区金鸡乡畜牧兽医工作站,云南隆阳 678099)

在仔猪流行性腹泻中,病毒性腹泻危害最为严重,它可以引起仔猪的死亡,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金鸡乡流行的病毒性腹泻主要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等。建立一套卫生防疫制度,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饲养管理,包括通风、保暖,全价日粮,充足供水,舒适的群居环境,使猪群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实行自繁自养,是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有效防治措施。

1 发病情况

1.1 概述

仔猪病毒性腹泻可以引起仔猪死亡,成猪掉膘,饲料报酬降低,增加人工费和药物开支等,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特别是中小型养猪场,由于饲养管理水平差,人员车辆消毒、隔离制度不严,免疫制度不完善,人员流动频繁等因素造成仔猪腹泻疾病的传播流行。2013年冬~2014年春,金鸡乡7个中小型规模养殖场中有4个发生流行性腹泻。4个猪场生猪存栏1 587头,其中,2月龄以下仔猪存栏526头,1月龄以下仔猪275头,发病仔猪526头,死亡367头,死亡率达70%。1月龄以下的仔猪全部死亡。

1.2 诊断情况

由于该病缺少现成应用的商品化的快速、准确、方便的诊断方法,特别是基层缺少可用的简单快速的诊断方法,所以,大都是兽医技术人员凭印象诊断,而一些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特点极其相似,很难进行鉴别诊断,导致误诊。

1.3 疫苗的使用密度不够

金鸡乡2014年生猪存栏21 000头,而进行腹泻病免疫接种的猪只不到500头,而大部分猪群处于免疫空白状态,造成易感猪群的广泛存在,为腹泻病的流行提供了巨大潜在的因素。

1.4 流行规律

近几年,该病的混合感染现象比较严重,并且混合感染率逐年上升,腹泻病在金鸡乡流行呈上升趋势,流行规律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冬春季节多发,而近几年也有在夏季流行的情况出现,尤其在中小型规模化的养猪场。

2 病原体

引起仔猪流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等,同时,其他病毒,如,杯状病毒、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也可以引起猪只的腹泻,病毒性腹泻的病因是十分复杂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 流行特点

3.1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各种年龄的猪只都可以感染,以引起7~10日龄以内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通常100%)为特征,而周龄较大或成年猪虽然几乎没有死亡,但是掉膘、降低饲料报酬,增加药物和人力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

本病有两种流行形式,暴发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性。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两季发病最多。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本病在夏秋季节也有流行。

当病毒侵入一个新猪场,病毒很快感染所有不同年龄的猪只,猪只发生不同程度的厌食、呕吐、腹泻。哺乳仔猪发病最严重。哺乳母猪发病导致无乳,造成仔猪死亡率上升,而出现暴发性流行。一个猪场暴发性流行后,会出现周期性复发,原因是病毒持续在一个猪场内存在,由于经常有仔猪的出生或易感猪增加,易感猪感染后造成本病长期存在,而呈地方性流行。

近年来,本病呈上升趋势。本病与猪流行性腹泻的混合感染率也在逐年上升,但说明了本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为8~18 h,长者为2~3 d或更长时间,特点是传播快,几天内可以蔓延到全群。

患病仔猪有短暂的体温升高(40℃~41℃),精神委顿、厌食、呕吐和明显的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水样并有气泡,内含凝乳块,腥臭,但不见有血液,病猪迅速出现脱水、消瘦等症状;病猪有渴感,常找地方饮水,被毛粗乱,明显脱水,多系统衰弱,在发病末期,严重脱水,粪稍黏稠,体重迅速减轻,体温下降,发病后2~7 d死亡。有时个别怀孕母猪会出现流产。哺乳母猪常与仔猪一起发病,母猪食欲不振、呕吐,进而腹泻,体温升高,乳房收缩、泌乳减少或完全无乳,仔猪因饥饿及脱水,死亡严重。随着猪日龄的增长,猪对该病的抵抗力不断增强,生长育成猪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消失,体温正常或偏低,水样腹泻,口渴、脱水、显著消瘦,粪便呈黄绿色、灰色、茶褐色不等,含有少量未消化的食物或气泡,一般情况下,7d即可耐过。发病持续时间长短和死亡率与猪年龄呈反相关系。不足1月龄仔猪出现临床症状后2~7 d死亡。2月龄以上耐过的小猪将部分存活,但在一段时间内生长较缓慢,体质虚弱,也可能形成僵猪。

肥猪、母猪和公猪的临床症状表现轻重不一样,普遍为厌食,个别呕吐,严重腹泻的猪排出水便。

剖检可见尸体脱水明显,病变主要在胃和小肠,哺乳仔猪的胃常膨满,胃内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卡他性胃肠炎,胃底黏膜轻度充血、出血;肠内充满白色至黄绿色液体,3日龄小猪中,约50%在胃横膈膜面的憩室部黏膜下有出血斑。小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态,肠管扩大,充满泡沫状液体和未消化的凝乳块,肠黏膜剥落,内膜变得粗糙,肠道充气、灰色或灰黑色,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

4 仔猪流行性腹泻特点

仔猪流行性腹泻是由冠状病毒属,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新生仔猪的高死亡率为特征。

本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寒冬季节,夏季也可发生,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发病率100%,成年母猪为15%—30%。对哺乳期仔猪危害最严重,病死率平均 50%。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不同,猪流行性腹泻传播较慢,常在2~3周内传遍整个猪场,死亡率不高,经1个月左右恢复痊愈。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我乡从12月份至次年2月份为本病的高发期。它常常是有一头猪发病后,同圈或邻圈的猪在1周内相继发病,2~3周后症状可缓解。病毒多经发病猪的粪便排出,运输车辆、饲养员的鞋子或其他带病毒的动物,都可作为传播媒介。猪流行性腹泻病可单一发生或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以及其他疾病混合感染。

本病潜伏期短,新生仔猪为15~30h,肥育猪为2d左右。该病常以暴发性腹泻的形式发生,病猪表现出呕吐、腹泻和脱水,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程度较轻、传播稍慢。粪稀如水,呈灰黄色或灰色。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吮乳后。少数病猪出现体温升高1℃~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内新生仔猪常于腹泻后2~4d内因脱水而死亡,病死率可达50%。断奶猪、肥育猪以及母猪常呈现沉郁和厌食症状,持续腹泻4~7d,逐渐恢复正常。成年猪仅表现沉郁、厌食、呕吐等症状,如果没有继发其他疾病且护理得当,很少发生死亡。

剖检变化表现为尸体消瘦、皮肤暗灰色,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主要见于小肠,肠管膨胀扩张,充满黄色液体,泡沫状,肠壁变薄,缺乏弹性,变薄有透明感,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25%病例胃底黏膜潮红充血,并有黏液覆盖,50%病例见有小点状或斑状出血,胃内容物呈鲜黄色并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或絮状小片),较大猪(14日龄以上的猪)约10%病例可见有溃疡灶,靠近幽门区可见有较大坏死区。

本病在临诊症状、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均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无明显差异,只是猪流行性腹泻死亡率较猪传染性胃肠炎低,在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缓慢些。根据临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进行确诊也十分困难的。

5 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混合感染

混合感染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感染率可达90%~100%,但公、母猪、育肥猪和断奶后仔猪感染发病后症状较轻,死亡率比单独发病要高,并可于5~7d自然康复。但10日龄内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几乎是100%的死亡),随年龄的增长死亡率逐步下降。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病猪排出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和各种用具,可成为本病的传染因素。

仔猪的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生呕吐,随后迅速发生剧烈的腹泻,呈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水样粪便,内含不消化的凝乳块。病猪迅速脱水、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少吃或不吃、脱水消瘦,一般于2~5日龄内死亡,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80%~100%(通常100%),随日龄的增加死亡率降低。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公、母猪发病后症状较轻,表现为食欲减少、不吃,有时可见呕吐,拉黄绿色或褐色水样稀便,并混有气泡。一般于3~7d康复,死亡率不高。哺乳母猪常因脱水导致泌乳减少或停止,初生仔猪感染本病死亡率达100%,20~30日龄仔猪死亡率20%~30%。30kg以上生猪死亡率不高,很少因本病死亡,但如继发感染其他疾病时,能使病情加重和死亡率增加。

病死猪尸体消瘦、脱水、胃黏膜充血,有时有出血点,小肠黏膜充血肠壁变薄发亮无弹性,内含水样稀便,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水肿。

6 猪轮状病毒感染

本病系由轮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多种幼龄动物的急性肠道疾病。猪主要发生在哺乳期的仔猪。病猪开始出现厌食,精神迟钝,继而出现下痢,粪色暗黑或黄白色,较腥臭,持续2~4d。个别猪出现呕吐。病猪消瘦,脱水。若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一般不超过20%。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充满凝块和乳汁,大小肠黏膜呈条状或弥漫性充血,肠壁黏膜易脱落,肠壁变薄。

7 综合防控措施

7.1 免疫预防

仔猪腹泻症大多数发病日龄小,发病急,病死率高。因此,靠发病后进行免疫防御是来不及的。目前,大多数疾病已有疫苗,用以给母猪预防注射,仔猪可以通过吮吸母乳获得抗体,以保护仔猪不发病。无疑是最有效的预防仔猪腹泻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猪传染性胃肠炎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该疫苗主要用于妊娠母猪的免疫,可在母猪分娩前20~30d接种,仔猪可通过乳汁的被动免疫而获得保护。对本病的流行区域或受威胁区域的仔猪,也可以进行主动免疫,一般在免疫5 d左右可以产生免疫力。

猪流行性腹泻可使用猪流行腹泻疫苗预防。也可用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为预防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效果很好

7.2 药物治疗

上述几种病都没有好的治疗办法,尤其是病毒性腹泻,但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和脱水造成衰竭,可能进行一些对症疗法。如给发病猪注射5%碳酸氢钠及葡萄糖生理盐水以解除酸中毒和脱水。应用肠道抗菌药如呋喃唑酮、诺氟沙星、磺胺甲唑、庆大霉素等预防继发感染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7.3 制度防控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卫生防疫制度,贯彻执行以预防为主方针。

7.4 加强饲养管理

包括通风、保暖,全价日粮,充足供水,舒适的群居环境,使猪群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7.5 实行自繁自养的原则。

疫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由某单一因素决定的,病原体的侵入也往往受猪场管理水平的影响,综合的防治措施就非常的重要。

猜你喜欢

胃肠炎流行性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羊急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轻度胃肠炎并发婴幼儿良性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
诚信危机具有传染性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