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的遗传育种工作进展及发展策略

2015-01-25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7期
关键词:种猪遗传生猪

李 猛

(湖南省原种猪场,湖南长沙 410200)

猪的遗传育种工作进展及发展策略

李 猛

(湖南省原种猪场,湖南长沙 410200)

近年来,我国种猪养猪行业有非常显著的产业化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之下,对种猪品质的优良性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为了促进种猪养殖水平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对种猪遗传育种工作的研究。本文首先对我国当前在种猪遗传育种工作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了在遗传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促进种猪养殖行业中遗传育种工作发展的几点策略展开了探讨,值得引起种猪养殖行业人员的重视。

种猪 遗传育种 工作进展 发展策略

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种猪养殖历史。与此同时,种猪养殖也可以说是我国当前畜牧产业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作为一个种猪养殖的大国,我国当前有关种猪遗传育种问题的涉猎还比较不足,有关种猪遗传育种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有所滞后。这一缺失带来的问题一方面是导致我国种猪养殖中生猪繁育体系不够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不利于整个种猪养殖行业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种猪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升级,就需要加大对于种猪遗传育种的研究工作,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引入以及种猪品种的培育,从而为种猪遗传育种工作的研究与发展打下基础。

1 遗传育种工作当前进展

我国在畜牧行业基因遗传技术方面的研究还未达到领先状态,且工作模式不合理,长期处于国外引进→育种→国外引进的状态当中,没有将遗传育种工作同步开展起来,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种猪养殖行业中频频发生一些基因缺陷性疾病,影响种猪养殖经济效益,同时还给我国整个畜牧经济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是影响种猪养殖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针对该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在种猪养殖方面的数量与规模,我国采取了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使我国种猪养殖行业中的生猪品种更加的多样,包括白猪、黑猪以及杂交猪等均在我国种猪养殖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根据近年来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地方品种种猪类型共七十余个,基因培育种猪类型共二十余个,国外引进种猪类型共十余个。以上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种猪养殖中的品种与类型已经非常丰富。但,种猪养殖中数量品种的增加并没有与技术增长同步,大部分群体仅仅依赖于小规模的育种模式,造成遗传育种工作进展不够理想。

2 遗传育种工作现存问题

首先,相对于整个种猪养殖行业的发展需求以及潜力来看,我国当前针对本行业所投入的资金还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直接对本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相关人员缺乏遗传育种工作的积极性,而在生猪市场经济好转时,则容易导致一些人员为谋求私利而将不合格的种猪投放市场,除了对种猪遗传培育数据工作的记录质量产生影响以外,还对种猪遗传工作的研究进展造成了干扰。

其次,在种猪养殖期间,有关遗传育种工作的研究是一项非常富有科研性与系统性的工作,期间需要对遗传培育科研活动中所取得的数据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存档,此项工作看似枯燥,但却是遗传育种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本行业的从业人员尚缺乏系统的培训,从事遗传育种工作的人员在专业技术方面水平参差不齐,在工作中容易发生失误。再加上资金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最重导致了遗传育种工作的滞后性。

3 遗传育种工作发展策略

首先,需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众所周知,种猪养殖工作的发展以及对种猪遗传育种问题的研究离不开相关工作人员扎实的技术经验以及辛勤的劳动,只有保障了基础团队的扎实与稳定,才能够使种猪遗传育种的研究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着力于培养一支职业道德一流,技术一流,且稳定可靠的技术团队,从而为今后种猪遗传育种工作的发展提供保障。

其次,我国当前在种猪培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生猪品种类型众多,但养殖系统大多具有小规模的特点,各种不同品种的生猪养殖系统在生产环境、饲料喂养、养殖设施以及繁育条件等多个方面均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受到此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猪疾病感染的风险非常大,而一些传染性的疾病也伴随基因的改变而不断增加威胁性。故而,在种猪养殖中,必须高度重视生猪的健康问题,将疾病预防摆在关键性的位置上,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种猪遗传育种方面的工作目标。

再次,需要做好对种猪瘦肉率、日增重以及料肉比的合理选育:在种猪养殖过程当中,瘦肉率、日增重以及料肉比是非常重要的评估指标,对于现代化的遗传育种公司而言,必须对这些指标进行不断的收集、整理、分析与选育。由于上述指标均有较高的遗传作用力,因此必须在目前优秀的种猪中不断进行测定与选育,持续提高上述指标条件。

最后,需要实现对种猪遗传育种工作资源的全面共享: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种植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为了共享有价值的资源,必须以互联网为工具,构建资源共享与交流的工作机制,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例如,猪育种的人工授精技术早已实施发展,但一些偏远地方小规模养殖场技术人员不能适应新的技术,还用最原始自然交配的方法进行育种繁殖,阻碍了优良基因的发展。资源共享不光使得育种工作得到相应的宣传,也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平台,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4 结束语

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当前的生猪产业规模也正处于持续扩大的过程当中,对于优质生猪的需求量持续提升。而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猪质量,关键在于加大对种猪遗传育种技术的研究工作。本文中分析了当前种猪遗传育种工作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并就发展遗传育种工作的有关对策进行了探讨,值得引起重视。

[1] 李学伟,朱砺,帅素容,等.四川省外种猪联合育种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08,44(17):4-7.

[2] 陈瑶生,陈伟生,王健,等.我国规模化种猪育种实践探索[J].中国畜牧杂志,2015,51(4):3-8.

[3] 王爱国.实施配套系育种战略增强种猪市场竞争力[J].中国畜牧杂志,2005,41(7):3-5.

[4] 杨茂成,李湘芹,金访中,等.种猪现实育种值的估测[J].浙江农业学报,2005,17(4):212-215.

猜你喜欢

种猪遗传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非遗传承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