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龈线技术对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悬突与炎症的预防作用

2015-01-25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4期
关键词:炎症

陈 冶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口腔科,湖北 武汉 430053)



排龈线技术对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悬突与炎症的预防作用

陈冶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口腔科,湖北武汉430053)

摘要〔〕目的探讨排龈线技术对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悬突和炎症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107例龈下牙体楔状缺损患者,每个患者选取2颗患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采用排龈线技术对牙体楔状缺损排龈后以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对牙体楔状缺损常规处理后以复合树脂充填。比较两组充填后6个月充填体颊侧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及楔状缺损的修复状况和悬突的发生情况。结果充填修复后6个月,两组的AST水平均较充填前升高,但观察组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充填后观察组充填体脱落率及边缘不密合率分别为3.70%、1.85%,低于对照组的18.87%、15.09%(P<0.05)。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悬突发生率(9.26%)低于对照组的24.53%(P<0.05)。结论牙体楔状缺损修复前采用排龈线技术进行排龈可有效减少牙周组织的炎症,降低牙体楔状缺损充填后悬突的发生率。

关键词〔〕排龈线;牙体楔状缺损;悬突;炎症

第一作者:陈冶(1971-),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种植等口腔科方面的研究。

龈下牙体楔状缺损是指发生在牙齿颈部硬组织的非龋坏性缺损,主要由缓慢磨耗导致,是临床口腔科常见的牙体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1〕。龈下楔状缺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引起缺损延伸至髓腔进而导致整颗牙齿的坏死。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作为充填体以填充修复楔状缺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有报道显示,龈下牙体楔状缺损在填充修复过程中容易引起邻近软组织的损伤和出血,以及牙龈的局部炎症和修复体悬突等〔2〕。排龈技术是指在楔状缺损修复前进行排龈,通过降低边缘龈高度并且消除龈沟液以及血液对洞缘的污染,可以有效提高黏接效能,减少悬突的形成,同时降低了牙龈炎的发生率〔3〕。本研究旨在比较排龈线技术对治疗后牙龈炎及悬突发生的预防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龈下牙体楔状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楔状缺损的位置位于牙龈下1.0 mm处;②年龄≥60岁;③每例患者的楔状缺损牙齿数≥2颗;④患者口腔卫生良好,牙周组织正常;⑤患牙的牙髓以及功能活力正常;⑥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⑦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孕产妇、哺乳期妇女;②心功能不全者;③肝、肾功能障碍者;④牙周组织损害,牙体功能异常;⑤合并有其他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疾病如慢性代谢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07例,每位患者均选择2颗缺损程度相似的牙齿进入研究,共214颗患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男33例,女21例;年龄61~76〔平均(67.3±5.5)〕岁。对照组53例,男26例,女27例;年龄60~79〔平均(69.1±4.2)〕岁。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主要材料:排龈线(ULTRA-PAK,美国),专用排龈器(Hu-Friedy公司,美国),光固化复合树脂(GC,日本),光固化灯(3M2500型,美国)。观察组患者行排龈线技术联合牙体楔状缺损填充修复:将需要进行填充修复的牙齿常规清洗,然后隔湿和干燥,以使牙体与其周围的口腔液体尽量隔离从而让牙体处于干燥的状态,之后将排龈线置于牙体楔状缺损的牙龈沟,并持续5 min直到排龈的效果满意,最后采用GC进行填充修复,填充前应对患牙行龋处理,并对填充的部位进行清洁、隔湿和干燥,填充成功后对牙体抛光处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处理后采用GC进行填充修复,最后抛光处理。

1.3评价指标(1)记录两组患者填充前和填充后6个月填充体颊侧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2)对患者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牙体楔状缺损修复状况以及悬突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

2结果

2.1两组患者填充前后AST水平的比较楔状缺损填充修复前两组的AS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37.23±9.85)U/L;对照组(36.87±10.26)U/L,P>0.05〕,填充修复后6个月,两组的AST水平均较填充前升高,但观察组的AST〔(162.37±11.06)U/L〕水平低于对照组〔(259.43±12.19)U/L〕(P<0.05)。

2.2充填1年后两组患者的修复状况比较填充后两组患者均出现充填体的脱落及边缘不密合现象,观察组充填体脱落率及边缘不密合率分别为3.70%、1.85%,低于对照组的18.87%、15.09%(P<0.05)。对照组还有继发龋出现(3例),但观察组未出现继发患者。

2.3两组患者牙体楔状缺损填充后悬突率比较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悬突发生率〔5例(9.26%)〕低于对照组〔13例(24.53%)〕(P<0.05)。

3讨论

楔状缺损主要是由于牙齿的咬合力、酸蚀以及磨损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牙颈部硬组织丧失并形成由两个光滑斜面所组成楔状缺损所致〔4〕。楔状缺损主要发生在牙颈部釉牙骨质的交界地方,并且缺损的龈壁常常与牙龈齐平甚至位于龈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楔状缺损将会进一步延伸至牙髓并造成牙髓及神经的损伤,甚至引起牙髓的不可逆性损伤。目前临床主要使用GC填充修复缺损,以使填充材料与牙体缺损的边缘密合,形成正确的轴面而最终达到治疗楔状缺损的目的。但是通过充填体修复楔状缺损有诸多不足:(1)当楔状缺损齐龈甚至位于龈下时牙龈缺损壁的边缘不能充分暴露,会使充填材料与缺损区洞壁密合不全,进而引起菌斑大量的聚集而造成牙龈的局部炎症性反应〔5〕;(2)当充填体的边缘过短时,填充材料与牙体之间将或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现象,并最终引起充填体的脱落,但是如果充填体边缘过长,则会导致填充后形成悬突〔6〕。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完善,排龈线技术逐渐用于临床用以缓解填充修复楔状缺损后出现的牙龈发炎以及悬突。研究显示它可以有效减少缺损填充修复后出现的牙周组织炎症以及悬突的发生率,提高填充修复的效果〔7〕。

充填体颊侧龈沟液中的AST作为可反映应激反应变化的化学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牙周组织的炎症状态〔8〕。本研究结果显示,填充修复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AS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填充材料在填充修复过程中均可能引起牙龈组织的炎症性反应。但是观察组填充后6个月的AST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排龈线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患者牙龈组织的炎症发生,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9〕。可能与排龈使游离垂直向和侧向移位,从而导致游离龈与牙面分离而充分暴露了龈下区域,并为操作区域创造了无渗出、干燥清洁的环境有关。本文结果还表明,排龈可以有效降低充填体的脱落率以及边缘不密合率,与陈燕芳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排龈使游离龈与牙体表面分离,充分暴露了缺损处的边缘,减少了龈沟液的分泌和牙龈出血,并最终减少了充填体的脱落,提高了复合树脂边缘与牙体之间的密合性。并且,排龈线技术在楔状缺损的充填修复过程中,可明显减少悬突的形成,与吴丽娜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对龈下牙体楔状缺损进行填充修复前,通过排龈线技术进行排龈,可有效减少牙龈组织炎症性反应的发生,降低充填体脱落和边缘的不密合,有助于减少悬突的发生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4

1刘晓蕊,张慧琴,员战民,等.富士Ⅱ玻璃离子充填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6):3105-7.

2赵静,葛久禹.排龈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6(10):608-10.

3王亚红.排龈线预防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出现悬突与炎症的临床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7):572-4.

4李绍辉,汲平.排龈线在牙齿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7):95.

5刘丽静,龚连喜.两种树脂材料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6):681-2,685.

6陈惠珍,李文静,牛家慧.楔状缺损充填材料脱落的原因和可参考的措施〔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2;26(6):411-4.

7闫雪冰,彭红,刘利,等.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1):70-3.

8林萤.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前不同排龈方法对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2013;39(2):98-9.

9张谦明,周建.排龈术对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21):33-6.

10陈燕芳,邓晓娟.排龈术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对比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3):464.

11吴丽娜,王一霖,刘美瑜.排龈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30(6):859-61.

〔2014-12-11修回〕

(编辑袁左鸣)

基金项目:武汉市汉阳区科技局2012年科技计划项目(No.阳科〔2012〕17号)

中图分类号〔〕R7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24-7144-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4.082

猜你喜欢

炎症
基于HPA轴和肠道炎症探讨肠平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机制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投稿方式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炎症是个什么“鬼” 有了炎症是不是就要消炎
清热复方抗代谢炎症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对炎症的几种常见误解
雪荔方总黄酮对LPS致RAW264.7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