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焦虫病临床特点及防控方法

2015-01-23刘士俊辽宁省海城市南台动物卫生监督所1142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焦虫羊群培养基

刘士俊(辽宁省海城市南台动物卫生监督所 114200)

羊焦虫病临床特点及防控方法

刘士俊(辽宁省海城市南台动物卫生监督所 114200)

羊焦虫病多数羊只感染后皆表现为慢性、消耗性病征,死亡率不高,造成兽医和养殖者重视不足,很难准确诊断、及时对症施治。总结本病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点,争取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布控相应的防治措施,在具体的规模养羊生产实践中取得了对本病显著的防治效果。

羊焦虫病;诊断要点;预防控制;治疗方法;体会

1 病原学特点

羊焦虫病的致病原“焦虫”是一种寄生于家畜体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中的血液原虫。焦虫的繁衍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与中间传播媒介“蜱”的生长活动规律密切相关,一般以4~10月,气候较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最适宜“蜱”的繁衍增殖,蜱寄生于健康羊体表,通过口器吸血将病原传入机体组织、进入血液循环,造成羊只被感染。

现代规模养殖模式下,养殖环境卫生治理不到位,长期粪尿堆积、污水蓄积,羊舍内小环境温湿度随时可能偏高,在加之羊群中混入个别带病羊或经其它携原的中间传播媒介(蜱、蚊蝇、鼠类、犬、猫等)散播疫病原,即可引起直接或间接性传染,临床上以低龄羔羊、营养不良或老弱羊只最易感,危害性最大,发病及死亡率最高,其它营养状况、健康状况良好的羊群较少发病。

另外,对外引进的纯种羊比当地羊发病率高,全散牧模式较全舍饲模式发病率较高,地面放养较高床(楼式栏舍)养殖模式发病率高,同一种群康复后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2 诊断要点

本病的初步诊断是常规检查见患羊机体逐渐消瘦、贫血及水肿,再结合当地曾经有发病史、发病时间集中于春秋两季、日常监测发现“蜱”等中间传播媒介昆虫,但要注意与具有较多相似症状的“羊巴氏杆菌病”和其它“寄生虫病”等相区别,很容易造成误诊。进一步确诊应以实验室检验方法为准:首先是采集病羊耳静脉血制作涂片干燥后以甲醇固定,再用姬姆萨染色镜检,见到红细胞内有大小不一虫体,虫体以典型的单梨子形、杆状、圆环形为主;其次是采集病羊静脉血及肝、脾和淋巴结等病变组织接种普通培养基、血培养基,置于37℃无菌环境培养24h后进行观察,可见普通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细小、半透明的圆形、隆起、光滑、湿润菌落群,血培养基上长出灰白、湿润而黏稠的菌落群,再取培养液制作涂片染色镜检可见两极染色、球杆状菌和革兰氏阴性单个或成对卵圆形、杆状菌体;必要时再取培养基上分离出的含菌悬液适量分别接种家鸽,家鸽不见发病。

3 预防控制与治疗方法

3.1 预防控制

首要任务是控制传染源,加强检疫检验,规避羊场引进本病带病个体;发病场妥善处理少数发病羊,及时隔离治疗、专舍饲养至“全出”,同时对发病舍粪污、垫料等彻底清除并作无害化处置(焚烧、生物腐熟、消毒等),保洁后带羊消毒2~3次;春、夏适发季节要随时检查本场群内有无带“蜱”个体,长期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平时尤其要重视观察羊群有无逐渐消瘦、贫血、肠炎、水肿等病理症状,严防羊身体上滋生蜱虫,做好本场灭蜱工作;散牧或半散牧方式养羊要避免在寒冷、阴湿、有蜱虫出入多的地方放牧,更不要与其它滋生蜱虫的牛、羊群混牧;发现个别携带蜱的羊只,要及时采取有效灭杀措施,同时对整场(舍)环境,包括墙壁缝隙等死角,均要以“敌杀死”、灭蜱灵或倍硫磷等标配液喷施到位,迅速消灭养殖环境中可能存活的蜱虫,蚊蝇、鼠类等也要一并灭之;加强定期消毒措施,采用“来苏儿”、“强力消毒灵”等按期对圈舍、场内重点区域、用具等实施消毒,夏季气温偏高时宜进行带羊消毒;疫情动态流行期建议每月给羊群整群药浴1~2次,采用“杀螨灵”或“双甲脒(有一定毒性,需作防护措施)”标配液,灌注药浴池内,确保羊群通体浸渍,提高本次体外杀虫(主要是螨虫)效果;经检查发现、确诊为本病的发病个体,应及时隔离治疗、另舍饲喂至全出,发病场(舍)立即采取整群防治,推荐“青蒿素提取物+黄芪多糖高纯原粉”拌料或混饮,1~2剂/d,连喂5~7d,或直接以鲜品青蒿悬挂羊舍令其自由采食,连喂3~5d。

3.2 治疗方法

经临床实践验证,本病的敏感药物首选“三氮脒(又名贝尼尔、血虫净,5mg/kg体重)”,稀释肌注,1剂/d,连注3d,治愈率为100%;其次是“1%硫酸喹啉脲(又称阿卡普林、焦虫素,按0.2~0.4ml/kg体重应用)”,皮下或肌肉注射,注1剂即可;另外,还可拌料口服或灌服“焦虫片”,按照药物标签说明的用法用量执行,1剂/d,连喂2~3d。

4 体会

(1)羊焦虫病临床治疗实践中发现,本病一般继发感染、并发感染的现象较为普遍,为了提高重症病例综合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缩短治愈周期,应重视对各种“继发症”的有效控制。比如:脱水较严重、体质瘦弱的、食欲不佳的患羊,最好在控制原发病(杀灭焦虫)的基础上,还要静注“5~10%生理糖盐水500~1000ml(防脱水、增体能)+抗菌素(氨苄西林钠,头孢噻呋钠等,控制继发感染,按照0.1g/kg体重应用)+复合VC10~20ml(修复受损黏膜、恢复食欲)”,1剂/d,连注2d;病初高烧者宜配合肌注10~30ml安乃近注射液先行退烧。

(2)整群防治投喂抗焦虫药剂,包括其它驱虫药物,之前宜先调整胃肠道机能,特别要重视维护羊的反刍机能,建议采用食母生、乳酶生、酵母粉拌料投喂以改善胃肠道机能;或用复合VB肌肉注射,整群拌料投喂山楂开胃散、牛羊专用健胃散、健曲、胃肠活等,如此对羊的消化系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大大削弱驱虫药对胃肠道的刺激。

刘士俊(1974.12-),男,辽宁省海城市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研究及防治。

猜你喜欢

焦虫羊群培养基
牛、羊焦虫病的诊治措施探微
双牌虎爪姜快速繁殖的培养基筛选
中西药治疗牛焦虫病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管理
城里的羊群
牛双芽巴贝斯虫病PCR检测试剂盒研制
河南济源地区奶牛焦虫流行病学调查
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