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产后瘫痪的综合防治

2015-01-23张海芹江苏省灌南县新安动物防疫检疫所2225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血钙病牛母牛

张海芹(江苏省灌南县新安动物防疫检疫所 222500)

奶牛产后瘫痪的综合防治

张海芹(江苏省灌南县新安动物防疫检疫所 222500)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的常见病、多发病,此病多发生在膘情好、产奶量高的青壮牛奶牛,对奶牛业的危害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兽医临床上较难治疗的一种病,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奶牛被淘汰,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笔者从营养缺乏、产道损伤、产后感染及产后出血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产后瘫痪的致病原因,并阐述其临床症状,提出详细可行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防治效果。

奶牛;产后瘫痪;代谢疾病;预防;治疗

产后瘫痪又称乳热,是母畜在分娩期突然发生以肌肉松弛、昏迷和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病。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年发病率在3.5~8.8%。有些养牛场发生率很低,在1.2%左右,但有些竟可高达25~30%。本病的发生与年龄、胎次、产奶量及品种有关。青年母牛很少发病,95%以上的病牛是5~9岁或第3~7胎。奶牛产后瘫痪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原因多样且极其复杂,从而给临床防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 发病原因

1.1 直接原因

奶牛分娩后,大量钙质随初乳进入乳房,血钙浓度剧烈降低,是引起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导致血钙降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娩前后血钙进入初乳且动用骨钙的能力降低,是引起血钙浓度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二是分娩过程中,母牛大脑皮质过度兴奋,其后立即转为抑制状态,分娩后腹内压突然下降,腹腔的器官被动充血,以及血液大量进入乳房,引起暂时性的脑贫血,因而使大脑皮质的抑制程度加深,从而影响甲状旁腺,使其分泌激素的机能减退,以致维持体内的平衡。三是分娩后从肠道吸收的钙量减少,也是引起血钙降低的原因。

1.2 其它原因

(1)饲养管理不当。由于母牛产后能量消耗很大,失水较多,加之泌乳的需要,特别是初乳中的钙含量高。如果饲料配方、活动不足等饲养管理不当,母牛就会因为缺钙而导致瘫痪。特别是VD不足或合成障碍。

(2)产后母牛产道损伤,创伤性网胃心包炎及腹膜炎,为产后瘫痪创造了条件。

(3)产后感染及败血症。母牛产后机体相对虚弱易罹患其他疾病,特别是产道操作后容易发生感染,进而导致产后败血症的发生,母牛体温升高、不食、全身状况逐渐恶化,死亡率极高。

2 临床症状

2.1 典型症状

(1)发病快,从开始发病到典型症状表现出来,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12h。初期通常是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瘤胃蠕动及排粪排尿停止。泌乳量减少;精神沉郁,表现轻度不安,不愿走动,精神萎靡不振,站立不稳,四肢肌肉震颤,两后肢频频交替踏地、后躯摇摆,很快卧地不起,个别病例无任何征兆,在采食过程中突然倒地。有的病例卧地后虽然一再挣扎,但仍不能站立,由于挣扎用力,病牛全身出汗,颈部尤多,全身肌肉震颤。

(2)初期症状发生1~2h,便出现本病的典型症状,后肢开始不能站立,由于挣扎站立,母牛全身出汗;颈部大多肌肉震颤。不久,出现意识抑制和知觉丧失的特征症状。病牛昏睡,眼闭、瞳孔散大,眼睑反射减弱或消失,心音减弱,心速加快,每分钟可达80~120次;脉搏微弱,呼吸深慢,听诊有啰音。伏卧于地或侧卧,四肢伸向一侧,头颈伸直,舌伸于口腔之外,软如海绵,有的头颈弯向胸部一侧,用力拉直,一旦松手,牛头又很快弯向胸部。肛门松弛,肛门反射消失。

(3)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牛的体温逐渐降低,患畜耳尖、鼻端及身体各部位冰凉,脉搏微弱几乎不感于手,体温降低到36~37℃,个别病畜降至35℃。病牛在死前处于昏迷状态,死亡之时毫无动静,有时根本注意不到死亡的时间。少数病例在死亡前有痉挛性挣扎;如果本病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则努责和阵缩停止,胎儿不能排出。

2.2 非典型症状

此种病例在生产中比较常见。在生产后很久才发生的瘫痪也多是非典型性的。其症状除了瘫痪外,主要特征是头颈姿势不自然,由头部至肩胛部呈“S”形状弯曲。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射迟钝但并未消失,步态强拘,后肢交替负重或站立不稳,后躯摇摆,个别病例卧地后经反复挣扎可勉强自行站立,但不久又卧下继续挣扎。体温多在37~38℃之间,个别病例尚有食欲。

3 诊断

3.1 临床诊断

(1)产前产后或分娩过程中突然发病。

(2)高产奶牛,第3~6胎。刚分娩不久,大多数在分娩后3d内。

(3)运动失调,卧地不起,卧地前多表现两后肢交替踏地现象。

(4)生产瘫痪特征姿势和意识。即伏卧或侧卧于地,伸颈、吐舌,四肢平伸。

(5)病牛的体温正常或降低,如果用乳房送风疗法效果良好。

满足上述情况,即可做出确诊。

3.2 鉴别诊断

在生产中奶牛产后瘫痪必须与以下疾病鉴别诊断,防止误诊。

(1)非典型奶牛产后瘫痪与酮病。患酮病的奶牛的奶、尿、呼出的气体都具有烂苹果气味,这是酮病的一种特殊症状,另外,酮病对于钙疗法,特别是对于乳房送风疗法无任何效果。

(2)产后败血症和由于分娩而恶化的创伤性网胃炎的后期有些症状也和奶牛产后瘫痪的症状相似。

(3)对于典型病例在发病初期的兴奋、敏感现象,必须与脑膜炎引起的神经症状或子宫捻转引起的腹痛进行鉴别,但随着病程的发展,并不难将其区别。

4 治疗

4.1 乳房送风疗法

乳房送风疗法即向乳房内打入空气,它是治疗奶牛产后瘫痪最有效和最简单的方法。即将病牛用消过毒的且在尖端涂有少许润滑剂的乳房送风器或连续注射器通过插入的乳头导管注射少许抗生素,然后分别向4个乳区的每个乳房打入空气,输入的量以乳房的皮肤紧张,乳房基部的边缘清楚并变厚,轻敲乳房时产生鼓音为准。输入后用手指轻轻捻转乳头肌,并用纱布条扎住乳头,防治空气逸出,经过1~2h,将纱布条解除。绝大部分在打入空气后半小时即能立即苏醒。而且,治疗越早打入的空气越足,效果越好。乳房送风疗法会影响产奶量,故一般情况下,最好避免使用此方法。

4.2 静脉注射钙制剂

一般常用的是静脉注射20~25%葡萄糖钙溶液500ml,也可以按照每50kg体重1g纯钙的剂量进行计算。注射后6~12h如果病牛没有反应,可重复注射,但最多注射不得超过3次。如果对钙疗法无反应或重发,除了可能是由于诊断错误或其它并发症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补充的钙量不足。对反应不佳或怀疑血磷及血镁也降低的病例,在第二次治疗时,可以同时注射等量的40%葡萄糖液、15%磷酸钠注射液200ml及15%硫酸镁注射液200ml。对瘫痪时间较长的病例,可用氢化可的松 300~500mg,10%葡萄糖溶液1000ml,12.5%VC50~100ml,静脉注射,每天一次。

4.3 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

对于用钙制剂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病例,也可考虑应用胰岛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配合应用高糖和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效果更好。

4.4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奶牛产后瘫痪可用补中益气散。主要成分是:炙黄芪90g、党参60g、白术60g、当归60g、牛膝60g、陈皮30g、炙甘草30g、升麻30g、柴胡30g。开水冲调,温候一次灌服。

5 预防

(1)分娩前一个月的干奶期,饲喂低钙高磷日粮,钙磷比例由2:1调整为1.5:1,可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促进肾脏1,25—二羟钙化醇的合成,从而提高分娩时肠钙和骨钙动用能力,防止血钙急剧下降。另外,分娩前一周每天肌肉注射VD,每50kg体重100万IU,可减少产后瘫痪的发病率,并于分娩后及时静脉注射25%硼酸葡萄糖酸钙300~500ml,对预防本病有一定作用。

(2)干奶牛和泌乳牛分开饲养,增加怀孕牛的运动量,合理配制精粗饲料以及矿物质比例,尤其增加青绿饲料以补充维生素,分娩前两周开始减少蛋白质饲料。母牛分娩完休息20~50min后,给予大量的温麸皮盐水,在产犊后3d内喂优质干草和少量麸皮(约0.5kg)。

(3)奶牛分娩过程中要注意生殖道周围的卫生。助产过程中要小心用力,防止子宫内膜或阴道损伤,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可防止产后瘫痪。

6 结论

当奶牛出现瘫痪症状后,往往由于治疗延迟,常招致局部肌肉缺血性坏死及躺卧不起等综合症的发生,是治疗中的难点。典型的产后瘫痪奶牛在补钙后表现出肌肉震颤、打嗝、鼻镜出现水珠、排粪、全身状况改变等。为了能保证治疗效果,防止异常现象发生,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钙剂量要充足,因剂量不够使病程延长,不全治愈的机会就会增加,导致母牛不能站立,站立后瘫痪卧地,结果病情加剧。

(2)注射钙剂时,速度应缓慢,不可过快,要注意全身反应,要监听心脏跳动,如心跳过快,应停止注射。

(3)钙对局部有刺激作用,特别是使用氯化钙时,一定要确定注入血管内,千万不能将其漏于皮下,以避免引起局部的炎性肿胀、坏死、化脓和颈静脉周围炎。

(4)对瘫痪而体温升高的病例,不能急用钙,此时应先静脉注射等渗糖和电解质液。如5%葡萄糖生理盐水、林格氏液、抗生素、待体温恢复正常再进行补钙。

(5)多次使用钙剂而效果不显著者,可用15%磷酸二氢钠注射液200~500ml,硫酸镁注射液150~200ml,一次静脉注射,与钙交替使用,才能痊愈。

(6)乳房送风疗法时,打入气体量以乳房皮肤紧张,乳区界限明显为准。气体量不足,影响疗效,气体量过多,易引起乳腺腺泡损伤。

猜你喜欢

血钙病牛母牛
母牛分娩前管理要点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该不该补钙
晚秋
以神经紊乱为共症的常见牛病的治疗方法
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血钙正常 可能也需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