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2015-01-23冯继升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病理变化综合症皮炎

冯继升

(山东省临朐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262600)

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冯继升

(山东省临朐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262600)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引起的猪的多种综合症,并且引起猪群严重的免疫抑制。该病能引起仔猪断奶衰竭综合症、猪皮炎与肾病综合症和母猪的繁殖障碍等多种临诊症状,该病在兽医临床中往往容易继发或并发其他传染病,会给整个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广大养猪户一定全面了解其流行特点,加强该病的防控措施。

1 病原特点

(1)环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是目前已经发现的动物病毒中最小的一种,基因组为单股负链环状DNA,无囊膜,根据抗原性和基因组不同,将圆环病毒分为两种基因型,即 PCV-1和 PCV-2。

(2)已知PCV-1对猪的致病性较低,偶尔可引起怀孕母猪的胎儿感染,造成繁殖障碍,但在正常猪群及猪源细胞中的污染率极高。PCV-2对猪的危害大,可引起一系列相关的临诊病症,其中包括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皮炎肾病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等,此外,还可能与增生性肠炎、坏死性间质性肺炎、猪呼吸道综合症、仔猪先天性震颤等有关。

(3)猪圆环病毒只在猪源细胞培养物中才能完全复制,但不引起明显的病理变化。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极强,可耐受低至pH3的酸性环境。一般消毒剂很难将其杀灭。

2 流行特点

(1)PCV-2在猪群中存在的长期性,给本病的控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伪狂犬、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混合感染促进了本病的发生和流行。饲养管理不善、通风不良、温度不适、免疫接种应激、不同来源和日龄的猪混养等因素可诱发仔猪发病。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很大,依猪群健康状况、饲养管理水平、环境条件及病毒类型等而定,一般死亡率在10~20%,个别发病,死亡率可达40%。PCV-2主要侵害机体的免疫系统,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是PCV-2的靶细胞,可以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2)传染源。PCV-2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家养的猪和野猪都是自然宿主,欧洲及我国的猪场监测发现,100%的猪场呈现血清阳性,猪群血清阳性率高达20~80%。病猪可随粪便、鼻腔分泌物排出体外。

(3)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可经胎盘感染。

(4)易感性。猪对PCV有较强的易感性,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仔猪感染后发病严重。胚胎期或生后早期感染的猪,往往在断奶后才可以发病,一般集中在5~18周龄,尤其是6~12周龄最多见。

3 猪圆环病毒2型的相关疾病

3.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

主要侵害6~12周龄的仔猪,发病率为4~10%,病死率可达 50~100%,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排毒。猪群抗体阳性率高,在我国可达5~83%,并且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3.1.1 临床症状

患猪表现为肌肉衰弱无力、下痢、呼吸困难、黄疸、贫血、生长发育不良、腹股沟淋巴结肿胀明显,发病率为5~30%,死亡率5~40%不等,康复猪成为僵猪。

3.1.2 眼观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淋巴结明显肿大,切面硬度增大,呈均匀白色;肺炎,肺脏肿胀,坚硬或似橡皮;肝萎缩;脾肿大及大面积梗死、胸腺萎缩;肾肿大,被膜下有坏死灶;结肠水肿,肠黏膜充血或淤血,胃溃疡;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

3.1.3 特征性显微病理

淋巴器官的肉芽肿和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缺失,淋巴结、脾、胸腺等出现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性病理变化—淋巴滤泡萎缩;胰腺上皮萎缩,腺泡明显变小;肠绒毛萎缩,黏膜上皮完全脱落,固有层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心肌表现不同程度的多灶性心肌炎,有多种炎性细胞浸润。

3.2 皮炎和肾病综合症

该病通常发生于8~18周龄的猪。本病型除与PCV-2有关外,还与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多杀性巴氏杆菌、霉菌毒素的参与有关。发病率为0.15~2%,有时候可高达7%。以会阴部和四肢皮肤出现紫红色不规则斑块为主要临诊特征。患猪表现皮下水肿,食欲丧失,有时体温上升。通常在3d内死亡,有时可维持2~3周。

皮炎和肾病综合症的病理剖检可见肾肿大、苍白、有出血点或坏死点。病理组织学变化为出血性坏死性皮炎和动脉炎以及渗出性肾小球性肾炎和间质性肾炎,这种损伤是由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的沉积而引起,是过敏反应的结果,并因而出现胸水和心包积液。一般病猪皮肤及肾脏都会出现病理变化,但有时只引起单一的皮肤或肾脏的病变。

3.3 增生性坏死性间质肺炎

该病主要危害6~14周龄的猪,与PCV-2有关,尚有其他病原参与。发病率在2~30%之间,死亡率在4~10%之间。眼观病理变化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颜色灰红色。组织学变化表现为增生性和坏死性肺炎。

3.4 繁殖障碍

研究表明PCV-2感染可以造成繁殖障碍,导致母猪返情增加、产木乃伊胎、流产以及死产和产弱仔等。

3.5 仔猪的先天性震颤

该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从轻微震颤到不由自主跳跃,每窝猪感染数量不等。出生后会吃乳的,一般经3周可以康复。不能吃乳的转归死亡。

4 鉴别诊断

该病仅靠临床症状难以确诊,主要靠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方法可分为抗体检测法和抗原检测法。检测抗体的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测抗原的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鉴定、组织原位杂交和PCR方法等。

5 防控措施

(1)目前国外已经研制出圆环病毒弱毒苗,国内已研制了圆环病毒灭活苗,免疫后的猪群死亡率降低,猪群的整齐度提高,饲料报酬明显提高。

(2)由于本病的发生与其他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加强环境消毒和饲养管理,减少仔猪应激,做好伪狂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细小病毒、喘气病的免疫非常重要。

(3)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类药物如支原净、强力霉素、阿莫西林等,对预防本病或降低发病率有一定作用,这样主要是因为抑制了猪群中的一些常见细菌性病原体,增强了猪群抵抗力。

冯继升(1973.6-),男,兽医师,主要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

猜你喜欢

病理变化综合症皮炎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
梦游综合症
舒适护理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的应用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闹闹的“吃什么”综合症
教你克服考试综合症
新药:舒心降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