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改饲对朔州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思路

2015-01-23陈志敏山西省朔州市畜牧兽医局036002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朔州市牧草畜牧业

陈志敏(山西省朔州市畜牧兽医局 036002)

粮改饲对朔州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思路

陈志敏(山西省朔州市畜牧兽医局 036002)

随着山西省朔州市牛羊饲养规模的持续增长,有限的牧草资源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对此,急需要围绕奶牛、肉羊两大优势产业,大力实行天然草地改良、推广人工种草,提高牧草收获、加工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形成畜牧业和饲草业同步发展、互相融合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体系。文中重点讨论粮改饲发展畜牧业的可行性和实现目标。

粮改饲;畜牧业;发展思路;条件;途径;目标;朔州市

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为此,农业部选择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甘肃等十个省区开展“粮改饲”试点。朔州市作为山西省的试点市,要抓好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探索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加快种植业结构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发展粮草兼顾型,实现粮、草、饲一体化发展。随着朔州市牛羊饲养规模的持续增长,有限的牧草资源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对此,急需要围绕奶牛、肉羊两大优势产业,大力实行天然草地改良、推广人工种草,提高牧草收获、加工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形成畜牧业和草食业同步发展、互相融合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体系。

1 朔州市畜牧业经济状况

1.1 畜牧业发展条件

朔州市发展畜牧业条件优越,基础良好,前景广阔,机遇难得,为草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朔州市耕地面积548万亩、盐碱地面积150万亩。朔州市辖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怀仁县、应县、右玉县6个县(区),位于东经111°53'-113°34',北纬 39°05'-40°17'之间,国土总面积 1.07万平方千米,常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2亿千克左右,人均占有量位居全省第一。天然牧坡草地282万亩,四边草地7.5万亩。每年所产农作物秸秆8.5亿千克,其中牲畜可食秸秆7.5亿千克左右,经过青贮、氨化、微贮等科学加工利用的达0.6亿千克,还有林地536.3万亩,可产大量树叶、树籽。现有林草资源载畜量可达900万只羊单位。常年玉米产量在7亿千克左右,可用于饲料的有5亿千克。此外,常年产胡麻0.5亿千克,饼类年产量在0.4亿千克左右,境内各类农产品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年产各种饲料1万多吨,年产各类配合饲料2.5万吨,发展草食畜牧业条件优越。

1.2 畜牧业发展现状

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为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市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规模化养殖已成主导,基本完成了分散养殖向集中养殖的过渡。朔州市现有存栏300头以上的奶牛小区225个,1000只以上的肉羊小区323个,猪鸡小区76个。朔州市85%的成母牛、65%的肉羊实现入园入区饲养。传统粗放、分散的养殖方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养殖方式转变。奶牛、商品羊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产业体系构建区域完整。朔州市现有乳品企业6家、肉羊肉牛屠宰加工企业16家、现代化生猪屠宰加工企业8家、牧草加工企业4家、饲料生产企业5家、有机肥加工厂5家、肠衣和羊绒加工厂各1家。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80万吨鲜奶、500万头(只)牛羊、60万头生猪、30万吨饲草和10万吨饲料。已形成上联基地、下联市场的产业链条。

1.3 畜牧业经济状况

到2014年底,朔州市奶牛存栏18.1万头,羊饲养量530万只,生猪饲养量80万头,鸡饲养量42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9.15万吨、2.8万吨、50.2万吨。畜牧业三大产业带已经形成,以山阴县、应县、朔城区、怀仁县平川区为主的奶牛产业带,以怀仁县、应县、右玉县、平鲁区、朔城区山地丘陵区为主的肉羊产业带,以城郊结合部为主的猪鸡产业带。朔州市成为全国的优质奶牛和肥羔羊生产基地。

2 粮改饲发展思路

2.1 发展思想

朔州市每年种植玉米220万亩左右,约占朔州市耕地面积的50%,其中近20万亩是带穗青贮玉米、畜牧业特别是奶牛秸秆的使用量逐年减少,耕地种植苜蓿、燕麦草也逐渐被广大农民和养殖户认识,预示着农牧结合将在质上产生新飞跃。

在扩大人工种草面积上,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提高单产、科学利用、产业发展、保障安全”的原则,通过政府补贴途径,鼓励生产者使用优良牧草品种,不断扩大人工种草规模,努力提高人工草地建设水平,加快优良草品种推广步伐,完善草业发展链条,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草原生态安全。

2.2 实施原则

2.2.1 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

根据各区县不同的地域特点,因地制宜、适地适种。在奶牛养殖集中的平川区大力发展良田种植优质青贮玉米和苜蓿种植,在山区选择沙打旺、燕麦草等耐旱品种。

2.2.2 坚持优化结构,提高单产,注重效益的原则

针对本市牧草良种少、产量低的状况,调整种植结构,鼓励发展优质多年生牧草,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新草品种;加大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着力提高单产,切实提高人工草地的质量和效益。

2.2.3 坚持科学加工,机械化发展的原则

注重推广牧草适时收获和机械化加工利用技术,保证苜蓿草及时收储,防止老化、霉变发生,提高饲草品质和利用率,增草增畜,增草增收。

2.2.4 坚持促进发展,保障安全的原则

通过实施牧草良种补贴政策,大力发展优质人工草地,做大做强草产业,有效解决草畜矛盾,减轻天然草原压力,改善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保障畜产品和生态安全。

2.2.5 坚持优先补贴,统筹兼顾的原则

牧草良种补贴主要是鼓励种草,推广良种,提高饲草贮备,保障禁牧、草畜平衡政策的落实。优先补贴主品种,依次排序。统筹考虑,以推广种植良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进草食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2.3 发展目标

2.3.1 人工草地发展目标

自2016年起至2020年,选择适应性强的优质高产牧草逐年推广,计划2016年完成多年生牧草种植2万亩,推广当年生牧草20万亩,到2020年朔州市达到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10万亩,优质当年生牧草100万亩,形成引种试验、推广种植、收获加工、科学利用的牧草产业化发展体系。

2.3.2 开展区域性牧草新品种引种试验

针对朔州市各区县不同的地域条件,每区县建设200亩左右的引种试验基地,引进各类牧草开展栽培试验,为下一步品种推广提供依据,朔州市共计建设试验基地1200亩。2017年开始在轻度盐碱区推广菌草种植1万亩。

2.3.3 加快牧草收获、加工机械化进程

为确保所种植牧草得到及时收获,提高产品质量,必须配备足够的机械。前几年玉米青贮生产实践表明,随着青贮玉米规模化种植面积增加,机械配套数量随之增加,在收获方面不受限制,在一年生牧草生产中,通过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积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可自发完成设备配置。但在多年生牧草收获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前几年苜蓿种植多在山坡区,地块零散且面积较小或者地面不平整,牧草产量较低,不利于大型机械收获,因此要因地制宜推广适合朔州市地形的小型加工机械,按照2016年多年生牧草种植面积2万亩计算,朔州市需要配套40台拖拉机、10台割草机、10台搂草机、20台打捆机,到2020年需要配套200台拖拉机、50台割草机、50台搂草机、100台打捆机。

2.4 发展模式

2.4.1 川耕地种草养畜模式

在山阴农牧场及六区县的奶牛养殖区,通过租赁、承包、公司加农户等土地流转方式对平整且具有灌溉条件的土地进行整合,大面积种植青贮玉米和多年生苜蓿,解决苜蓿草短缺问题,实现奶牛全株青贮饲喂。到2017年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苜蓿种植达到10万亩。

2.4.2 坡耕地种草人工草场建设模式

在平鲁区、右玉县及其它县区山坡区种植40万亩燕麦草,建设人工混播草地,种植苜蓿、沙打旺、冰草等多年生牧草或饲用野豌豆、莜麦作为补充饲草,形成草食畜放牧—牧草补饲—生态保护一体发展的种养模式。

2.4.3 天然草地改良划区轮牧模式

充分利用朔州市现有天然草地资源,通过围栏封育、补播等技术手段进行改良后实现划区轮牧,建设大牧场,合理制定载畜量,实现畜牧和生态的和谐协调发展。到2017年完成草地改良100万亩。

2.5 保障措施

2.5.1 明确部门职责,密切协调配合

要高度重视粮改饲推进项目,切实把该项目作为稳定畜牧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成立项目领导机构,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动粮改饲顺利实施。

2.5.2 强化资金管理,配套工作经费

项目资金要专款专用,切实按照国家规定严格使用。任何地方、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新建人工草地良种补贴面积,不得套取、挤占、挪用补贴资金。

陈志敏(1984-),男,山西省朔州市人,本科,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猜你喜欢

朔州市牧草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朔州市楹联学会、朔州市诗词学会成立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朔州市山阴县:“四种模式”巩固脱贫成果
朔州市朔城区:强化组织 不断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