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生教授治疗胸痹心痛临床用药之组药分析

2015-01-21焦志玲曲东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0级师承制博士研究生在读黑龙江哈尔滨50040长春市中医院吉林省长春市吉林长春300

关键词:枳实薤白枳壳

焦志玲,曲东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0级师承制博士研究生(在读),黑龙江 哈尔滨 50040;.长春市中医院吉林省长春市,吉林 长春 300)

・基础研究・

曲生教授治疗胸痹心痛临床用药之组药分析

焦志玲1,曲东辉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级师承制博士研究生(在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长春市中医院吉林省长春市,吉林 长春 130022)

通过总结曲生教授治疗胸痹心痛喜欢应用的组药进行分析总结,来探讨曲老治疗本病的的用药规律。

曲生教授;组药;名老中医经验

曲生教授系长春市中医院教授,吉林省名老中医之一,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教师,国务院津贴的获得者。曲老推崇东垣的脾胃学说、景岳的肾命学说,通过四十余年的理论研究和临床体会,临证用药时多固护先天后天之本。擅长治疗内科杂证,临床经验丰富。

组药是几味固定药物组成的集合体,用来治疗某些特定病证。曲老在临证组方过程中特别喜欢应用组药、对药,用药平和,方剂精炼,药效显著,疗效卓越,常常于平淡之中显神奇。对于组药的解析可以更好的体现曲老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为探索曲老的临床辨证思路有一定的启示。曲老认为,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多“阳微阴弦”,病性属本虚标实,治疗上应选择扶正祛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祛邪当以通阳宣痹为主,而扶正应以温阳益气为主。故在此基础上,用以涤痰化瘀,活血益气,标本兼治,才能药到病除。现将曲生教授治疗胸痹心痛喜欢应用的组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如下。

1 当归、川芎、丹参、桃仁、红花—养血活血,化瘀生新

曲老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胸痹心痛的病因为脏腑正气亏虚,痰浊、寒凝、瘀血、气滞等引起心脉痹阻,故选用化瘀通络,改善心脉痹阻为治疗胸痹心痛的主要原则。一提到血液瘀阻,一般都可以想到“气滞血瘀”,很少有人提到“气虚血瘀”,实际上,气虚和气滞,甚至寒凝等多种因素均可使血液运行不畅,凝滞而成“血瘀”。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这组活血药物的应用,是曲老精研《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金匮要略》温经汤,《傅青主女科》生化汤,《内外伤辨惑论》当归补血汤,《医宗金鉴》桃红四物汤等多个调血和血,化瘀通络的方剂后总结而出,当归辛甘而温,归肝、心、脾经。活血补血、化瘀生新。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为血中之气药,长于活血行气,与当归配伍则畅达血脉之力更著。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是胸痹心痛常用药物。而瘀血重证,则加强劲的破血之品桃仁、红花。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加用二者,活血祛瘀力量更宏。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血不独生,赖气以生之”,气为血之帅,气虚推动无力,不能行血,可使血行迟缓而成血瘀。气旺则血行,故曲老应用活血化瘀之品多佐加健脾行气温阳之品,以达“气行则血行”,力保祛瘀而不伤正。

2 柴胡、枳壳(枳实);元胡、郁金、川楝子—条达气机,气血双调

曲老经过多年临证总结,依据“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的原理,认为治疗时除化瘀外还要疏理气机,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需佐加小量理气活血之品,使心气舒展,气畅血行,则胸闷可除。曲老治疗胸痹心痛病选用理气剂时往往将如上六种药物分成两组:无热证表现选择柴胡、枳壳(枳实);有热证表现选择元胡、郁金、川楝子,收效甚好。

其中柴胡苦辛寒,入心包络、肝、胆、三焦经。疏肝开郁,和解退热,升举阳气。其轻清辛散,能引清阳之气从左上升,以疏调少阳之气,而理肝脾、消痞满;枳实、枳壳,同系一物二种,未成熟的果实为枳实,成熟的果实为枳壳。枳实与枳壳均味辛、苦,性微寒,归脾、胃、大肠经。枳壳善走肺胃气分,专功下气开胸、利肺开胃、行气消胀、宽胸快膈,为睥胃气分之药;而枳实侧重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枳壳性缓,枳实性烈。枳壳行气于胸,枳实行气于腹。二药可同用,气血双调,直通上下,行气消胀、消积除满益彰。但曲老往往选用其一与柴胡配伍,如大便不秘结者,选柴胡、枳壳相配,二药伍用,柴胡主升,枳壳主降,合用则升降调气,疏理胸中气机,使气行则血行,以引药通达病所。如大便秘结,则选柴胡、枳实相配,二药伍用,除调理气机外,可以帮助通腑,从而更好地行气活血、通痹止痛。

川楝子、延胡索伍用,名曰金铃子散。出自《活法机要》。川楝子又叫金铃子、苦楝子,苦寒降泻,入肝、胃、小肠、膀胱经。清肝火、除湿热、止疼痛;元胡又叫延胡索,延胡索辛散温通,入心、肝、脾经。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二药伍用,相得益彰,清热除湿、行气活血、理气止痛甚效。曲老善加郁金增强疗效,郁金味辛、苦,性微寒,入心、肺、肝、胆经,体轻气窜,其气先上行而微下达。入于气分以行气解郁,达于血分以凉血破瘀,故为疏肝解郁、行气消胀、祛瘀止痛的要药。跟师体会,三药合用治疗范围很广,不论肝、胆、睥、胃、心、腹疾患,还是妇女痛经,以及疝气疼痛等症,凡属气滞血瘀兼见热象者,用之均宜,且应手见效。

3 栝蒌、薤白、半夏、竹茹—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现代人饮食多肥甘厚味之品,生活节奏快,休息不规律,缺乏运动,精神紧张,日久多导致气机失调,脾胃损伤。脾气虚则运化失司,代谢异常,水湿内停,日久生痰,痰湿瘀痹阻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痰瘀互结,阻痹心脉,致使胸闷疼痛。湿性粘滞郁阻脉络,易与瘀血互结,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黄帝内经》最早将痰饮归为“胸痹心痛”的病因。医圣张仲景首创栝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本病,并载于《金匮要略》一书中。《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原文第三条“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洒汤主之。”,“胸背痛,短气”为胸痹的辨证关键,痰饮上泛,肺失清肃,而致喘息咳唾;气机不畅,心脉痹阻,可见心痛;寸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是胸阳不振,中焦痰聚表现,方中栝蒌散胸中痰结,薤白辛温,通阳豁痰下气,白酒为助,增强药势。该方是仲景先师治疗胸痹的主方之一,切中病机,疗效显著。《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四条“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本证则由第三条之主证发展得来,喘息咳唾不得卧,心痛至背,痰涎壅塞,故以栝蒌薤白白酒汤加半夏以化痰降逆。《金匮心典》亦云“胸痹不得卧,是肺气上而不下也,心痛彻背,是心气塞而不和也,其痹为尤甚也。所以然者,有痰饮以为之缓也,故胸痹药中加半夏以逐痰饮。”曲老师从仲景,以栝蒌薤白半夏汤为主加减,自创化痰通心饮治疗痰阻心脉型胸痹,每每获效。栝蒌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本草思辨录》曰:“栝蒌实之长,在导浊下行,故结胸胸痹,非此不治”。薤白辛苦温,归心、肺、胃、大肠经。通阳散结,行气导滞。二药共用,可散胸中凝滞之阴寒,化上焦结聚之痰浊,宣胸中之阳气。薤白温通滑利,通阳散结,行气止痛,为治胸痹之要药。《本草求真》说:“薤味辛则散,散则能使在上寒滞立消,味苦则降,降则能使在下寒滞立下,气温则散,散则能使在中寒滞立除,体滑则通,通则能使久痼寒滞立解,胸痹刺痛可愈”。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配栝蒌、薤白,则理气宽胸,豁痰散结之功尤佳。若痰蕴而化热,曲老多加甘寒竹茹,归肺、胃,心、胆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现代药理研究亦证明,栝蒌提取物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抗心律失常[1]。薤白有效成分有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的作用[2]。清夏有效成分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抗心律失常、降血脂等[3]。

痰浊为病,脾为生痰之源,《内经》论痰饮,皆因湿土。以故曲老治痰浊证用化痰之法,而很少单纯用祛痰之法。认为脾胃健运则自能散精,四布水精,痰自化而无从生。必佐用健脾利湿之品,以分消水饮,促使水精布化以绝痰浊留滞。

4 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健脾益气,生血助阳

曲老精研东垣《脾胃论》一书,认为“脾胃为升降之枢”[4]。脾胃的中枢作用在五脏气机调节中尤为重要,脾胃中枢功能正常,脏腑气机才能有序升降出入,一方面确保水谷精微正常输布,另一方面保证体内代谢产物及时排出体外。故胸痹一病,健脾和胃以治其本,通络化瘀以治其标,故仿四君子汤,治疗胸痹时常用这组药物。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方中的四味主成药物,皆为药性平和之品,不燥不热,补而不腻,益气健脾和胃,如同谦和的君子一般,不偏不倚、故名四君子汤。方中原用人参大补元气,现为了药物更加平和和经济,曲老多用党参代替,但因补气力量减弱,剂量稍重,一般用到30 g。白术甘平,归脾、肺经。燥湿健脾;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二者共用,一方面可加强健脾之功;另一方面,又可使湿邪从小便而去。且方中参、术、草均为甘温壅滞之品,有碍气机,得茯苓则补而不滞,补中有泻,如此一来,则湿不内生,脾亦不为湿困,脾胃功能易于恢复。甘草既助党参补气,又可调和药性,以为佐使。加黄芪甘,微温,益气升阳助诸药补益元气以促血行,且阳虚必兼气虚,亦可补气以助阳生。综观全方健脾益气,使脾胃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中气强健则痰浊不生,气机通畅,胸痹得除。

5 仙灵脾、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桂枝—滋阴壮阳,心肾同补

曲老经多年临床实践发现,胸痹发病率逐年提高,多发久劳体虚之人或者中老年人,认为本证的病机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阳虚为主;标实最终为瘀血,其病位在心,而本源在脾肾两脏,肾为五脏之源,生命之根,先天之本,内寄元阴元阳,命门火衰,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脉,不容则通,而发为胸痹心痛。肾主元阳,乃一身阳气之根,从病性来看,肾阳虚是一个慢性过程,疾病发展此阶段,其阴阳俱虚,而以阳虚为主,故在补阳的同时兼顾补阴。且阴阳互根互用,张介宾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物质充足,功能才能完善,通过补充物质,物质逐步转化为功能。阴阳是相互滋生、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肾阳亦是由真阴所化生。曲老虽早些年应用过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方剂,终因“虚不受补”等种种因素影响,越来越喜欢用平补互用之品,组药中仙灵脾为淫羊藿别名,辛、甘,温,归肝、肾经。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补骨脂辛、苦,温,归肾、脾经,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枸杞子甘,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菟丝子辛甘平,归肝、肾经。补阳意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温阳通脉,化气行水。心阳有赖肾阳之温煦,诸药相伍,上助心阳,下补肾命,中温脾土,共奏回阳固脱之功,用之得当,能挽元阳于垂危之际。再佐以益气养血之品,则阳气得复,阴血得充,诸症自除。

以上仅仅列举曲老在临证中之组药、对药的一小部分加以探讨,对于曲老临证思维的理解亦有一定的帮助,组药的应用可以在临床上大大提高了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学习与继承。

[1] 贝伟剑.大子瓜楼和瓜楼的药理作用比较.湖南中医药导报,2006,2(1):37-39.

[2] 李向红,段 绍,顾丽贞.薤白对大鼠血清抗坏血酸自由基和血清发光的影响.中药材,2005,18(10):521.

[3] 叶建红,江建国.对药陈皮半夏的药理作用与临床运用体会[J].光明中医,2003,18(1):52-54.

[4] 李 杲.《脾胃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7.

R54

A

ISSN.2095-6681.2015.06.183.0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建设项目—曲生传承工作室;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项目编号2014-SC015

猜你喜欢

枳实薤白枳壳
中药枳实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张仲景运用厚朴、枳实探析*
薤白 白薤露中肥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识别真假枳实
中年养生话薤
调治便秘药膳两款
不同环境条件对枳壳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影响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枳壳快速切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