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青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服药依从性调查

2015-01-19孙秀月张领石振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服药依从性冠心病

孙秀月,张领,石振纲

· 论著 ·

中青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服药依从性调查

孙秀月,张领,石振纲

目的探讨中青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服药依从性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入选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因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需行PCI术且手术成功的患者126例。术后随访12个月,失访5例,完成随访121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19例,年龄28~50岁。设计服药依从性评价标准,对所有患者PCI术后的服药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随访患者PCI术后有无再发胸痛、胸闷等症状;有无再次急性冠脉事件发生;随访期间是否再次进行血运重建。结果121例患者PCI术后12个月内服药依从性结果为:≥15分为93例(76.9%);<15分为28例(23.1%)。随访期间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胸痛、胸闷等症状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低(5.4% vs. 5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中青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服药依从性较好,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服药依从性仍较差。

冠状动脉介入术;服药依从性;中青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大约有70万人死于冠心病,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1]。其治疗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程”,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外科搭桥手术仍是冠心病治疗的三大手段。与传统外科搭桥手术相比,PCI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好、成功率高等优势[2],已成为冠心病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大量临床研究表明:PCI术在短期内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但PCI术并不能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学状态和进程,且可诱导或加重冠状动脉局部的炎症反应。因此,PCI术后患者还需接受长期口服用药才能阻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及预防再狭窄。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发病人群亦出现年轻化趋势,有资料显示[3],1984~1999年在我国部分地区35~45岁的年轻男性,冠心病死亡率上升达154%。本文对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的服药情况进行了随访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入选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因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需行PCI术且手术成功的患者126例。术后随访12个月,失访5例,完成随访121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19例,年龄28~50岁。心绞痛患者73例,心肌梗死患者48例。高血压病68例,血脂异常及脂蛋白异常血症73例,糖代谢异常(包括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59例,肥胖患者(体质指数>25kg/m2)96例,有吸烟史者77例。同时伴有2个危险因素者33例,同时伴有3个危险因素者48例,同时伴有4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者29例。单支血管病变22例,双支血管病变54例,三支血管病变45例。121例患者共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197枚。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121例患者在PCI术后12个月的服药情况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应用问卷从5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调查:(1)能否按医师要求的次数服药;(2)能否按医师的要求按时服药;(3)能否按医师的要求按量服药;(4)确诊该病后是否从不间断服药;(5)确诊该病后是否从不擅自增加或减少药品品种。上述每一个问题设计4分制评分标准:根本做不到(1分),偶尔做得到(2分),基本做得到(3分),完全做得到(4分);满分为20分。

1.2.2 评价方法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15分者为服药依从性好;<15分者为服药依从性差。

1.2.3 随访术后再发心脏症状的患者就诊时随访,无症状患者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别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患者PCI术后有无再发胸痛、胸闷等症状;有无再次急性冠脉事件发生;随访期间是否再次进行血运重建。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1例患者PCI术后12个月内服药依从性结果为:≥15分为93例(76.9%);<15分为28例(23.1%)。随访期间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胸痛、胸闷等症状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低(5.4% vs. 5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服药依从性得分≥15分者为46例(95.8%),而73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服药依从性得分≥15分者为47例(6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随访结果(n,%)

3 讨论

虽然PCI术能够使患者的缺血心肌血运重建,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但并不能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而在PCI术后患者需坚持服药以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PCI术后12个月内服药依从性好者占76.9%,与国内同类研究[4,5]相比较高。可能与患者自身素质较高,易于接受科学的医学观念,经济条件较好,追求较高的生活质量等有关。

3.1 中青年患者PCI后服药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

3.1.1 患者临床症状的轻重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如心肌梗死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身心打击,甚至让部分患者意识到生存危机,服药依从性良好。反之,临床症状轻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

3.1.2 患者冠心病及PCI术相关知识水平患者具有较为全面和正确的冠心病及PCI术相关疾病知识,服药依从性较好。反之,若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可能对医嘱产生一些误会和担忧,从而降低其服药依从性。

3.1.3 患者态度和信念患者主观认识到冠心病的危害及PCI术后治疗的益处越深刻,其服药依从性越高。这符合以患者的感受为核心基础的健康信念模式。

3.1.4 服药种类和次数治疗方案包括服药种类、服药次数等。治疗方案的简便与否,与患者服药依从性直接相关。

3.1.5 药物副作用患者因药物副作用而产生恐惧心理,擅自停药。

3.1.6 患者家属督导作用PCI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甚至完全消失的患者,可能会对疾病抱有侥幸心理,不坚持服药,加之家属对其服药情况监督不力,致使患者漏服或停药。

3.1.7 患者的经济状况由于冠心病常合并其他疾病,需多种药物联合服用,且PCI术后的药品价格偏高,致使部分经济状况较差的患者,难以承受高昂药费,从而无法遵从医嘱服药。

3.2 采用合理的对策,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3.2.1 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知识PCI术的相关知识更新快,国内外诊疗指南多次修订,各类新药投放临床。医护人员应努力学习新知识,才能正确指导此类患者的临床诊疗工作。

3.2.2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重要保障,直接影响冠心病患者的健康信念模式,而健康信念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6]。制定出合理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2.3 建立互信的医患关系互信合作的医患关系,有助于医护活动的开展。国外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尊重、体谅、理解患者,患者信任医护人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7]。

3.2.4 简化治疗方案治疗原则上要求长期服药以控制危险因素、阻止动脉硬化的进展。因此,应尽可能选择长效或控释型片剂,从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3.2.5 建立系统的随访制度应定期随访,督促患者时常监测病情变化,随时修订治疗方案,使之更合理和有效,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总之,对于中青年冠心病尤其是PCI术后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综合分析每一位患者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努力提高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服药依从性,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

[1] He J,Gu D,Wu X,et al. Major cause of death among men and woman in China[J]. N Engl J Med,2005,353(11):1124-34.

[2] 王丽姿. 心脏介入术后皮肤穿刺口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 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17-8.

[3] 胡盛寿,李岩. 药物支架时代冠心病治疗的回顾与展望[C]. 第十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19-22.

[4] 曹东来,杨向军. 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1):126-8.

[5] 赵宇,吴惠玲,谢琳. 出院PCI病人服药依从性调查及教育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2):211-2.

[6] Konrady AO,Brodskay IS,Soboleva AV,et al. Benefi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uctured education program in hypertension management[J]. Med Sci Monit,2001,7(3):397-402.

[7] Zyczynski TM,Coyne KS. Hypertension and current issues in compliance and patient outcomes[J]. Curr Hypertens Rep,2000,2(6):510-4.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nursing in middle-aged and young pati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

SUN Xiu-yue*, ZHANG Ling, SHI Zhen-gang.*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ingdingshan City, Henan Province,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nursing in middle-aged and young pati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MethodsThe patients (n=126) with coronary angiography (CAG) due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gina pectoris 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uccessful PCI were chosen from May 2010 to May 2014.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m after PCI, and among them 5 were missed and 121 with completed follow-up (male 102, female 19 and aged from 28 to 50). The reviewing standard of medication compliance was designed.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questionnaire for surveying drug-taking data. The symptoms including chest pain and chest distress after PCI, re-attacks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 and revascularization during follow-up period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The results of medication compliance in 121 patients after PCI for 12 m showed as follows:≥15 scores in 93 cases (76.9%), and <15 scores in 28 cases (23.1%). The incidence rates of chest pain, chest distress and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were lower in patients with good medication compliance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poor medication compliance (5.4% vs. 53.6%, P<0.05).Conclusion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is good in most of middle-aged and young patients after PCI except of some patients, and they have better prognosi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Middle-aged and young patients

R816.2

A

1674-4055(2015)01-0030-03

2014-09-26)

(责任编辑:姚雪莉)

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专项经费资助[豫卫科(2010)40]

467000 平顶山,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张领,E-mail:zlpds@163.com

10.3969/j.1674-4055.2015.01.09

猜你喜欢

服药依从性冠心病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