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4例血型鉴定中血型结果正反鉴定不一致原因分析

2015-01-17陈洋洋李丽红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输血科364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2期
关键词:血样O型亚型

张 筠 陈洋洋 李丽红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输血科 364000

34例血型鉴定中血型结果正反鉴定不一致原因分析

张 筠 陈洋洋 李丽红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输血科 364000

目的:探讨血型结果正反鉴定不一致原因。方法:采集正反定型不一致的血样,并对ABO型各型进行血样血清的检验。结果:对于测定34例血样中,61.76%的患者因ABO血型亚型导致正反结果鉴定不一致;23.53%由于ABO抗体含量不足导致正反结果鉴定不一致;其余原因占14.71%。结论:对于血型结果正反鉴定不一致的血样,必须采取其他辅诊手段对血型进行精确鉴定,以确保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血型鉴定 原因分析 ABO血型

ABO血型是人类的一种遗传性状受控于第9号染色体9q34的基因,但是由于某些疾病或者输血或妊娠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反应,或者是由于ABO亚型等情况的出现,常常可能导致ABO型正反鉴定不一致的情况[1]。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可以是技术错误也可以是被检者自身ABO血型抗原或抗体存在问题。而正确的血型鉴定在临床输血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对于2013年9月-2015年3月34例血型正反鉴定不一致的患者进行分析归类与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9月-2015年3月进入我院需要输血的患者中有34例正反血型鉴定不一致,将其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年龄3个月~83岁,男19例,女15例。

1.2 方法 ABO血型鉴定通常采用即刻离心试管法。ABO血型正定型是利用定型试剂和待测者的红细胞发生反应而判定出的血型,而反定型通常是待测者的血清和已知何种血型的红细胞发生反应所判定出的血型。正定型检测被测定者的ABO血型系统中的抗原的种类,或A抗原,或B抗原,反定型检验抗体抗-A与抗-B。因ABO血型系统中若缺失A抗原,则应当存在有A抗体,若缺失B抗原,则应当有B抗体,正反结果可相互参照,正反定型相符才能确保ABO血鉴定的正确性。如遇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时,在排除由于检验人员操作误差的情况下,重新对血样进行测定并更换所有相关检测试剂。

2 结果

对34例样本中造成血型正反鉴定不一致的原因和数据统计如下:61.76%的患者因ABO血型亚型导致正反结果鉴定不一致;23.53%由于ABO抗体含量不足导致正反结果鉴定不一致,其余原因(不规则抗体、血浆成分异常、自身免疫性溶血、同种抗体)占14.71%。造成ABO血型正反鉴定不一致的所有原因中,最为主要的两个原因是ABO血型亚型和ABO抗体含量不足而导致ABO血型的正反鉴定结果不一致。检验人员以后应对上述两原因引起重视,同时,根据实际的临床经验对不同科室血型正反鉴定不一致的患者,进行不同试验方法的重新鉴定。详见表1。

表1 血型正反鉴定不一致表现型分析(n=34)

3 讨论

根据上表数据显示,导致ABO血型结果正反鉴定不一致的原因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类。

3.1 ABO亚型 本文显示,在34例血型正反鉴定不一致的结果中,由于ABO亚型造成不一致的共21例,占61.76%。ABO亚型在血型鉴定中是导致正反定型不符最主要原因之一。同一血型中的抗原,因为所控基因位点数和抗原自身结构的改变而导致的较弱表现型,称之为亚型。ABO亚型血清学的共同特点是,由于红细胞携带的抗体A和抗体B的含量过低,因此与抗-A或抗-B反应较弱,甚至不发生凝集,而错判为O型。以Am亚型为例Am献血者的血液只能输给A型血的受血者,如输给O型血的受血者,则会发生溶血反应。区分ABO亚型,可根据红细胞与抗-A、抗-B、抗-H、抗-A1和抗-AB的凝集程度[2]。

抗原弱化既可以是遗传基因所决定的弱表现型(亚型),也可以是获得性的,如白血病导致的A抗原或B抗原的弱化。

3.2 ABO抗体含量不足 本组资料ABO抗体含量不足造成不一致的有8例,占23.53%,其中多为老人及长期接受免疫治疗者(白血病、烧伤、肿瘤等),如我院2014年7月烧伤科接收的1名3个月的烧伤婴儿,由于烧伤较为严重,需大量输血。但在血型鉴定过程中出现了正反鉴定不一致的现象,由于婴儿体质相对较弱,其血清中的血型抗体的含量也相对较少,因此,对新生儿的血型鉴定中,常出现正反不一致的现象。新生儿的Ig-M ABO抗体是出生时就合成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增多,但当其合成抗体量少时,常规会检漏。因此反定型时,应当加入大量血清或者应用低离子强度溶液法,以提高婴儿ABO血型鉴定的准确性。

另外,白血病和肿瘤患者出现的免疫功能改变而导致血型抗体合成受到抑制致使抗体的缺乏。或者,老人由于高龄,抗体减弱,应用离子强度溶液出现凝集,表明血型抗体致使含量不足,而不是完全缺失。

3.3 血浆成分异常 本组资料中因血浆成分异常造成ABO不一致的仅1例,占2.94%,对于由肝脏疾病,强传染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而引起患者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实验数据中由于血浆成分导致了血型的鉴定正反结果不一致的患者是由于乙型肝炎导致血浆成分异常,化验结果该患者的球蛋白数量高于正常范围。由于血浆扩容性药物而引起的红细胞的缗钱状凝集。对于较轻程度的假凝集现象,可在检测患者的血样中加入2~3滴生理盐水即可使假凝集现象消失(若为真凝集则不消失)。如果加入生理盐水之后,凝集现象仍然存在,可用抗人球蛋白进行血型匹配。遇到程度严重的假凝集现象,可采取生理盐水置换法,即用混着血清和细胞进行混合离心反应后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1~2次后,假凝集现象即应消失,如不消失,则为真凝集[3]。

3.4 不规则抗体导致的ABO血型的正反鉴定不一致本组资料中因不规则抗体造成ABO不一致的有1例,占2.94%。不规则抗体常见的有IgG型、IgM以及IgM和IgG的混合型抗体,这类抗体与ABO血型中的抗体有所差异(即抗体出现在缺乏相对抗原的血清中)这类抗体的出现存在着个体差异。主要在外界的一些生理或病理刺激条件下产生的,如妊娠反应或是体外输血。在进行反定型试验时,不规则抗体和标准红细胞上相应的抗原发生生理盐水的凝集反应,而这种反定型结果与抗原A或者抗原B无关,因此导致ABO血型鉴定时正反定型结果上的不一致。此种情况之下可以通过使待测者的血液与谱细胞发生反应来对不规则抗体进行鉴定。或利用带有不规则抗体所针对的抗原O型红细胞来吸收待测血清后再进行反定型,并同时检测分泌型人唾液中是否存在A或B血型物质,则可准确测定出ABO型血型。本文结果中由于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正反结果鉴定不一致是由于妊娠期间孕妇自发的免疫反应而造成的。

3.5 自身免疫性溶血 本组资料中因自身免疫性溶血造成ABO不一致的也有1例,原因是红细胞表面存在的自身抗体长因过度敏感而具有致敏性,这种红细胞在胶体介质中会发生非特异性凝集,因此用ABO抗血清鉴定血型时还会发生误判血型,同时血清中自身抗原也有可能会干扰到反定型,导致ABO血型的正反定型都发生困难而导致难以确定血型。

3.6 同种抗体 本组资料中因不规则抗体造成ABO不一致的有2例,占5.88%,原因是同种抗体主要为RH、MN、P等血型系统的抗体,对于反定型过程中出现OC凝集而自身对照细胞的阴性结果时,应当考虑到同种抗体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导致ABO型的血型正反鉴定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多种多样,因血型鉴定在临床应用上的重要性,必须确保精确的测定血型,以防止患者出现溶血反应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发生血型正反鉴定不一致的情况时,一定要采用重复试验并且利用不同的试验方法,结合临床的实践经验。不能武断下定结论,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隐患。

[1]王超,吕蓉,李素萍.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7):14-15.

[2]张慧莲,杨婷,于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原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9):52-53.

[3]章旭,李剑平.455例ABO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8):63-64.

(编辑杨阳)

R446

B

1001-7585(2015)22-3127-02

2015-04-01

猜你喜欢

血样O型亚型
2012—2018年长春市手足口病非肠道病毒A组71型肠道病毒V P1基因特征分析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枫叶
细菌感染血液标本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
赠抗疫勇士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原地等待
O型血抗污染
O型血抗污染
O/O型未定式极限的求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