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托参与养老市场的路径思考

2015-01-12王跃

金融经济 2014年8期
关键词:信托养老创新

王跃

摘要:信托参与养老市场,既是创新业务模式,拓展新的盈利增长点;又是信托转型需要,开拓信托蓝海市场。本文通过对信托参与养老市场具体路径的分析,为信托公司如何有效地进行业务创新及信托转型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及启示。

关键词:信托;养老;创新;金融

一、引言

2013年,中国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202亿人,老龄化水平超过148%。今后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年均增长1000万。205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487亿人,占总人口的348%;届时,每3人当中就会有1个60岁以上的老人。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中国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是4万亿元左右,预计2030将增加至13万亿元,中国养老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与此同时,截止2014年1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再创高峰,达到1173万亿元;不过,增速明显放缓,冲规模的势头有所遏制。信托的挑战至少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大资管时代来临,金融机构竞争加剧,信托的牌照优势在弱化;二是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信托的募资能力在下降;三是随着经济增长减速、房地产风险累积,信托项目风险也在加大;四是银监会年内发布99号文,监管日趋严格。各种迹象充分表明信托业转型发展到了关键时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信托参与养老市场,既是创新业务,拓展新的盈利增长点;又是转型需要,开拓蓝海市场。

具体而言,信托参与养老市场,可以从以下路径入手:

二、养老金信托

所谓养老金信托,是养老保险费作为信托资产,交给金融信托机构管理和经营,在职工退休后,能获得相应收益的一种信托形式。由英国IFSL研究报告的数据走势显示,2010年全球养老基金资产规模达到311万亿美元;其中,美国拥有1889万亿美元养老基金,占全球的63%。在全球养老基金中,60%以上是独立的信托资产,保险合同资产约为12%。而在我国,保险合同资产占据绝大多数,达到90%以上,养老基金资产配置明显失衡。

信托参与养老金市场,可以实现“双赢”目的。一方面,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参与养老金市场不仅获得长期低成本资金的渠道,而且能更好地发挥自己跨市场投资的优势,确保养老基金的效益。另一方面,对于投资者而言,养老基金作为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一旦交付信托,即不受信托公司和委托人财务状况恶化甚至破产的影响,从而确保养老基金的安全性。另外,投资者也能更好地享有信托理财的高收益与低风险。据悉,我国个人账户养老金由财政专户和地方银行管理,能获得收益的只有非常低的地方银行利息以及财政记账利息,以致养老金不断地缩水。

2013年4月,人社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扩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及《关于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自此,企业年金增加了包括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特定资产管理计划、股指期货等投资品种,为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范围以及创新型“后端集合模式”养老金产品开闸。该举措既是国内养老金行业的重大创新突破,也为信托公司参与超过4800亿元的企业年金市场破除了政策障碍。

三、信托型养老产业基金

目前,金融机构中主要是保险公司在大举进入养老产业。例如,泰康人寿打造的“泰康之家”,合众人寿在武汉建设的“合众健康谷”,中国人寿规划构建的养老社区“一南一北”格局等等。保险公司一方面将保险产品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另一方面,保险资金的低成本、长期性也与养老产业的盈利特点相吻合。

纯粹的PE投资者参与养老产业投资仍属少数案例,更多的机构处于筹备或观望状态。2010年12月,美国挚信资本(Trust Bridge Partners)宣布,对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注资1亿元,这是国际PE机构首次投资中国的养老机构。同年6月,天津首家养老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天津鸿福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将发起、运作养老产业投资基金。

对于PE机构而言,养老产业具有吸引力,但其投资价值仍待考察。首先,老年人消费水平仍相对较低,尽管具有数万亿消费市场潜力,但短期内能够取得商业化成功的投资项目较少;其次,相比于养老产业,投资周期最长约十年的PE基金,相对而言追求的仍是短期回报,投资周期并不契合;再次,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对养老产业的定位是公益性,导致养老产业“非产业化”,难以出现商业成功的企业。此外,这一行业对政策的过度依赖,也使得作为财务投资者的PE机构难以评估其投资风险。

信托公司可以借鉴PE投资机构,通过设立产业基金的方式参与养老产业。但是,最大的困惑还是来自信托公司能否找到类似保险资金的低成本、长期资金。

四、养老物业证券化(REITs)

目前,国内养老社区建设主要是三种模式:销售、自持、销售+自持。销售模式的优点在于快速回笼资金、实现滚动开发,缺点在于必须取得土地使用权、无法享受优惠政策以及后期持续经营的稳定收益。自持模式的优点是可以通过配套用地、行政划拨等手段运用以降低土地成本、通过后期运营获得稳定收益,缺点是要求有充裕的现金、资金量占用大、回笼慢。销售+自持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取得上述两种模式的优点、在土地方面采用灵活策略,缺点是要求机构拥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开发经验以及养老机构运营能力。

其实,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可以成为养老社区建设融资的重要手段。所谓REITs,就是把流动性较低的、非证券形态的房地产投资,直接转化为资本市场上的证券资产的金融交易过程。REITs作为国际资本市场商业地产资产证券化的主流模式,是商业地产融资与退出的主流工具和平台,是上市和发行债券之外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重要形式。

养老物业证券化可以看做是REITs的一种类型。通过养老物业证券化(REITs)的方式,机构一方面可以快速回笼资金,另一方面也能保持住户的纯粹性,有利于更好地提供社区养老服务。对于投资者而言,则可以在收获每年的租金收益之外,享有物业的增值收益。

REITs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很普遍。美国大约有300 个REITs在运作之中,管理的资产总值超过3000亿美元,而且其中有近三分之二在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在美国,REITs也是养老社区建设重要的投资商。据统计,美国2013年前十大养老社区拥有者中,有五家是REITs公司。

200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形成了REITs初步试点的总体构架,但是一直未能正式启动。国内REITs市场之所以迟迟未能发展,主要还是由于在税收、登记制度、上市交易和退出机制等方面的规则不完善,并且涉及《信托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当然,发展REITs市场,实际上是在为开发商增加新的融资渠道,有违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初衷,这也是REITs受限的原因之一。

今年5月21日,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启航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在深交所挂牌转让,成为我国首个交易所场内REITs。该REITs发售规模521亿元,基础资产是北京、深圳两地中信证券大厦房地产产权的两家全资子公司的全部股权,被认为是我国第一单准确意义上的股权类REITs产品。

可以预见,养老地产、保障房基于政策支持有望成为推动“中式REITs”发展的着力点。对于养老物业证券化(REITs),信托公司可以提前布局,积极参与其中,逐步由私募形式发展为公募形式。

五、信托型“以房养老”

近日,保监会公布《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自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率先开展险资以房养老的试点。其实早在2007年,北京、上海等地就已率先开启以政府为主导的“以房养老”试点。2013年,中国政府网也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鼓励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试点。

“以房养老”模式又被称为“倒按揭”,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国都已经推行多年。例如,在加拿大,超过62岁的老人可将居住房屋抵押给银行,贷款数额在15至30万加元之间,只要老人不搬家、不卖房,房产主权不变,可以一直住到享尽天年,由后人处理房产时折还贷款。美国倒按揭贷款的放款对象也是62岁以上的老年人,据统计,2009年美国65岁以上拥有房产的家庭使用倒按揭的比例为14%左右,整体上看还是处于较低水平。

从前期试点情况来看,国内以房养老开展并不理想,其中的一个重要障碍在于“以房养老”与中国人传统观念相悖。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房屋是最重要的一项财产,承担着安居和传承的重要任务,老人大都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能将住房留给子女。

信托公司介入以房养老可以立足信托自身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破题。一是设计形式灵活的房屋财产信托。老人将房产信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每月给老人一定养老金。房主可与信托公司作出形式灵活的约定:既可以约定由房主全部领取该房产评估出的金额;也可约定如果孩子孝顺,在房主去世后,该房产的剩余价值由其子女来继承。

二是针对有多套房的家庭。近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家庭多套房拥有率已达到210%,城镇地区住房空置率为224%。信托公司可以专门针对这部分客户设关产品,盘活家庭存量资产,实现以房养老。

三是有换房养老需求的老年人。很多老年人原有住所都在城镇中心,随着城市扩容速度加快,市区虽然有较好的就医、生活条件,但是环境较差,噪声、尘土污染大,其实并不适合养老。因此,好多老人希望能搬到环境优雅的城乡结合部,或者针对老年人开发的老年住区。信托公司也可以针对此类有换房养老需求的老人设计专门产品。

六、养老消费信托

所谓养老消费信托,就是指信托公司与养老服务机构联手,投资者在购买信托产品之后,不是单纯地获得现金收益,而是获得养老服务权益,或者获得部分现金收益外加养老服

务权益。信托公司在长期经营中,积累了一大批优质的高端

客户,好多客户自身就有养老服务的需求,因此,信托公司尝试开发养老消费信托产品,既是服务高端客户、增加客户粘性,又可以找到新的赢利点。

信托公司可以从两类客户入手开展养老消费信托,一类是健康活跃老人。这类老人年龄在60-75岁之间,信托公司可以联合开发商、养老运营机构、旅游公司等,为他们提供社区养老、分时度假等服务。另一类客户是80岁以上老人,这部分老人已经出现失能失智、或者半失能症状,日常生活必需得到他人护理。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老人住进完全需要护理的养老机构的平均年龄为82岁,平均入住时间为3年。针对这类客户,信托公司可以联合养老运营机构,通过设计养老产业基金等形式共同来开发其中的高端市场。

信托公司开发养老消费信托时,应该注意把控几个原则:一是突出信托的金融功能定位。养老社区建设涉及三个主要角色:投资商、开发商和运营商,信托公司更多担任的是作为投资商的金融角色。二是注意发挥信托的资源整合优势。信托公司参与养老产业,应该牵头整合开发商、运营商、客户等各类资源,在其中居于主导位置。三是养老消费信托产品应该具备投资性、流动性、服务性三个特征。产品带给客户除了投资收益与服务权益之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流动性,可继承、可转让。四是养老产品可以涵盖投资、养老、度假以及保险等功能,以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五是小盘试水,逐步介入。养老市场有着广阔的市场远景,但是受到既有观念、服务商能力、政策配套等诸多因素限制,发展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信托公司一方面应该积极布局参与,另一方面也应该保持适度谨慎,防止投入与产出的不成比例。

参考文献:

[1]  陈阳,信托公司发展养老金业务的几个问题,银行家[J]2012(9)

[2] 罗梅芳,信托抢占养老市场,投资有道[J]2012(5)

[3] 路锦非,从国际养老金制度评价体系看中国养老金制度的问题及对策,华东经济管理[J]2012(3)

[4] 尹隆,老龄化挑战下的养老信托职能和发展对策研究,西南金融[J]2014(1)

猜你喜欢

信托养老创新
信托QDⅡ业务新征程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让与担保和信托
从不同视角解读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