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和特点

2015-01-08刘维俊李庭燎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期
关键词:证券化信贷试点

刘维俊,李庭燎

(1.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南京 210002;2.南京审计学院,南京 210002)

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生和发展历程

我国独特的经济发展道路及相应的产权制度,使商业银行积存了足以威胁银行生存的不良资产。[1]尽管成立了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将银行的一部分不良资产剥离出去,然而剩余的不良资产仍然不容忽视[2]。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信贷资产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3]

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经历了3次试点:①2005年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序幕的拉开,对发起机构、受托机构、发行对象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此后,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国内宏观金融政策调整的影响,试点暂停;②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继续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随后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对基础资产的种类进行了扩充,并增加了风险强制自留、双评级等风险控制要求;③2013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要求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启动了继2005年和2012年之后的第三轮试点。

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未来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通过与金融体系内部其他机构的合作,促成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的形成和流动,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4]。

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主要有3种模式:信贷资产证券化、券商专项资产证券化和资产支持票据。2009年以后受金融危机影响,资产证券化产品曾一度停滞;2012年重启后,于2014年发行量提速,占绝对主导地位;券商专项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始于2005年12月,但整体发展规模缓慢;资产支持票据开始于2012年8月,整体规模有限。

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下,证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上进行销售属于直接融资,但从整体来看,它既不同于传统的间接融资,又区别于传统的直接融资,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间接融资直接化的融资模式。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中,银行依然起到中介作用,先向借款人发放贷款,之后将贷款打包重组转化为资产支持证券出售给投资人。该模式下,贷款违约的信用风险转移到了投资人身上,同时对投资人甄别与管理风险的要求相比传统的直接融资模式要大大降低,因为是由银行承担贷款的评审与管理的责任。这种模式将间接融资直接化,融合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长处,把银行甄别与管理风险的能力与投资者承担风险的能力有效结合,既提高了融资的效率又管控了风险。

3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主要特征

3.1 基础资产以优质公司企业贷款为主导

纵观目前已经实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可以发现根据基础资产种类不同,大致可分为3类:①ABS(Asset-backed Securities),其基础资产为优质的公司类保证和信用类贷款和汽车抵押贷款;②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基础资产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③NPL(Non-performing Loan),基础资产为银行不良资产。目前在3类资产证券化中,已经暂停了NPL证券化,而MBS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也开展的数量有限,相对而言,ABS开展的最多。从2005年至今已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基础资产分类情况看,优质公司企业贷款作为基础资产占比高达85.59%。

3.2 发起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

在2014年以前,四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主要发行人。2014年以来由于监管审批加快以及城商行资产出表压力等多重原因叠加,城商行发行节奏明显加快。

4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规章制度有待健全

目前指导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多是通知、意见等规章与规范性的文件,而在立法的层级与效力上有所欠缺,同时对整个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行和流程的规范也并不完善,使得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困惑。

由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法规制度建设落后于市场发展需求,商业银行要更加重视对法律的研究和运用,促进健全规章制度,界定和规范好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用法律手段保护好自身的权益。

4.2 信用评价有待完善

由于目前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评级面临着历史数据不足、评级方法未经市场检验、评级机构公信力不高等问题。由于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复杂的内部结构,涉及到众多基础资产,经过一定的信用增级后,即便实行了较为充分的信息披露,对普通投资者乃至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光凭自身知识和经验很难准确判断其投资价值,因此信用评级显得尤为重要。

5 小结

当前,我国金融宏观调控面临较大压力,货币信贷增长较快,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必须从深化改革、发展市场、鼓励创新入手。从国内外实践来看,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加快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阶段。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利于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合理配置核心资本,降低商业银行资本消耗,促进实体经济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1]管同伟.西方金融创新业务资产证券化[J].金融研究,1994(4):70-71.

[2]宋浩.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难点与思路[J].亚太经济,2001(2):50-54.

[3]张广洲,倪丽萍,龚一军.对我国实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思考[J].财贸经济,2001(3):60-63.

[4]赵悦,李红琨.论我国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现状及策略分析[J].开发研究,2011(1):110-112.

猜你喜欢

证券化信贷试点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实务的思考
公积金贷款证券化风险管理
交通运输行业的证券化融资之道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