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化对绩效管理的几点影响

2015-01-08王艳芹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期
关键词:变革管理者绩效考核

王艳芹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南京 210089)

浅谈信息化对绩效管理的几点影响

王艳芹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南京 210089)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管理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对绩效管理的理念、管理方式、管理对象以及管理者的角色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以信息化协助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愿景,为绩效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支撑。而随着绩效管理信息化趋势的开始,管理变革也在进行,各组织机构对如何进行有效绩效考核的思考和努力,推动了建立战略导向绩效考核体系的提出。

绩效管理;信息化;管理变革

信息技术是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进行收集获取、加工整理、存储传输、交流利用的知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1]近年来,信息技术在管理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外各行业都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希望通过绩效管理来提升商业效益或工作效率,完善组织管理模式,促进自身发展,进而将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运用到极致。而随着绩效管理信息化趋势的开始,各组织机构内部的管理变革也在进行。

1 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信息化趋势

美国管理学家Aubrey Daniels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绩效管理”这一概念后,人们就对其展开了组织与个体两个取向上广泛而系统的研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绩效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以往重视产出结果的绩效考核观念引导下,对于绩效的结果进行细致的考核,惩罚与限制占据了考核的主要地位,而管理与沟通却退到幕后,甚至退出绩效管理的舞台。

1.1 信息时代绩效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学者与管理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分析。理论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概念上的混淆,未能从根本上理解绩效管理的内涵;绩效管理理论亲X理论而远Y理论,对员工进行严格的惩罚与约束;管理者对于管理原理掌握不准确,忽视人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原则,未能正确引导员工的发展,从而限制了组织机构的健康发展;管理理念有待改进,就绩效而抓绩效,忽略绩效管理与整个战略目标相呼应,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脱节等。更多的问题出现在绩效管理的实践操作中:指标过于繁琐或单一;绩效沟通不足,组织、团队、个人缺乏绩效联动;责任人不清和流程繁琐,偏重事后监控,结果导向有误;绩效考核工作量大,数据来源不明确,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及时性无法保证等等。[2]

1.2 信息技术在绩效管理中应用的趋势

传统绩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下出现了解决办法,e-HR在网络技术成熟与应用的基础上出现,并为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所接受并应用,e-HR将先进的技术力量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了人力资本在组织机构运行中的地位,简化了HR工作流程,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度并为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3]

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重点更是难点,在e-HR的进程中也随之发展变化,更多的管理者将目光聚集在了绩效管理信息化上。绩效管理信息化,基于成熟的网络技术与应用,是帮助企业解决绩效管理落地实施的有效工具,能够提升绩效管理的效果。[4]绩效管理信息化趋势已经开始,在那些具有战略性眼光的企业,已经开始建立战略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他们倾向于绩效管理信息化下的解决方案:专业的管理咨询+信息技术+实施。绩效管理信息化趋势仅仅只是开始,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变革势必带来各行业管理的变革。

2 信息化对绩效管理的影响

绩效管理信息化趋势是对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解决,也是对管理的思考与改进,绩效管理信息化推动的管理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信息化的运用要求变革绩效管理理念

企业之间的差距不仅仅在于资金的多少、技术的好坏,更多的体现于管理理念,只有站在理念的高度上才可以更好地完善每个管理流程,做到科学、有效的管理,提升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传统的绩效管理理念是基于短期目标的利益最大化,在这一理念驱动下的绩效管理多局限于对工作结果的考核,忽略工作的整个过程,忽视员工的成长与发展。绩效管理信息化的提出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改进,更加强调的是管理的过程与过程中的沟通,而不仅仅是结果的考核,其宗旨是通过对绩效的科学考核,完善计划、沟通、考核、反馈与结果运用的环节,在过程中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从而提高整个组织机构的人员素质。绩效管理最终实现的是基于战略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确保组织机构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获得更多的长远利益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要求现代的绩效管理理念要从基于短期目标的利益最大化或传统的服务管理模式转变为基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使组织机构的管理理念与战略目标及服务理念、社会贡献相一致。

2.2 信息化实施前提要求变革绩效管理方式

绩效管理信息化实施的前提除了来自外部的网络技术的支撑,还需要来自组织内部的管理方式的保证,传统的管理方式主要是监督控制型管理,强调利用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员工,防止员工犯错误或者尽量少犯错误,以此来控制成本及完成工作要求。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在组织内部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向人力资本转变。

绩效管理信息化就是要基于组织的战略目标及服务理念、社会贡献,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进行考核,并将考核与人的培训开发相结合。这种管理理念提升了员工在组织中的地位,强调员工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参与决策权,而不仅仅是命令的执行者。信息化的实施使过去的工作习惯、沟通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只有对管理方式做出改进,才能在新的工作条件、工作要求和作业方式下使信息更加透明公开。管理方式、方法不改进,信息化的绩效管理也只能够作为组织内部的信息平台,在功能上主要用于记录绩效管理过程中得到的各项数据,而管理过程本身仍然不会涉及。因此必须要改变组织机构的管理方式,从监督、控制型管理变革为战略目标及服务理念、社会贡献指引下的授权型自我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绩效管理功能,将其考核范围涵盖业绩考核和行为能力考核,人员范围涵盖普通员工和各级管理者,使每位员工都真正参与到考核中,实现员工能力的提升。

2.3 信息化的考核形式,要求变革绩效管理对象

人力资源概念的提出促使管理者对“劳动者”观念下管理的反思与改进,过去对劳动者的考核局限于纪律、数据等简单形式的考核,通过信息化管理转变为“制度”“流程”“组织”“计划”“预算”“风险”“内控”等复杂形式的考核。人在组织中的地位也由传统的“劳动力”变革为“人力资源”,进而转变为增值的“人力资本”。[5]绩效管理信息化进程顺应了人力资源观念的转变,使管理思想从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转变提升,强调利用团队的知识、经验、能力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首创性。绩效管理信息化考核过程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到组织的发展战略之中,关注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强调新的工作观和时间观,通过建立虚拟组织、动态团队协作和知识联网来共同创造财富。[6]信息化的考核,通过信息技术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更加方便快捷地收集相关信息,数据,并能及时共享和应用,管理者和管理对象都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了管理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这种管理对象的变革,让管理对象更好地理解组织战略目标,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组织的发展与员工个人的发展融为一体,促使组织的管理工作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2.4 信息化的全员参与特点,要求变革绩效管理者的角色

首先,高层决策者要重视信息化在管理中的应用,绩效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求管理过程中注重全员参与性,注重沟通在考核全过程中的作用,同时管理方式与管理对象的变革,对管理的角色也提出了新的思考,以往作为监督者,甚至指导型的管理者角色定位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中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管理者的参与、沟通和辅导功能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缺位,迫切要求管理者积极转变角色,提升重要他人的作用。所谓重要他人是从心理学角度定义的,指对个体毕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的人物,如父母、老师和领导者等。[7]在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各级管理者尤其是直接上司便是员工的重要他人。但在绩效管理实践中,人力资源部门往往成为站在前台的“主角”,而真正了解员工能力和态度的一线领导则成为“配角”。因此,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应作为后台支持者,确保员工、同事和直接领导的充分参与。员工的直接上司作为重要他人参与绩效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是提高管理效果的保障。

管理者的角色定位要准确,要从管理监督者的角色转变为员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成为员工成长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在员工的发展过程中,管理者应作为重要他人与下属之间互动合作,帮助员工发现和分析他未能发现之问题,适时提供员工未能获取之资源,引导其独立地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直接管理者不再是业务的管理者,而更多的是人际关系与资源的协调者,要善于发现员工将来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机会。

2.5 信息化的结果运用,要求变革绩效管理激励方式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员工高层次的需要是对工作创造性和成就感的追求,只有通过考核才能检验和评价员工的能力和潜能,考核对于管理来说不是目的,而是改造和转化员工行为,考核结果的运用更多的不是职位的晋升或奖金的多少,而是利用考核结果来达到对员工的激励效果,变员工的消极态度为积极态度。同时管理理念、方式、管理对象与管理者角色的转变必然引发激励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激励方式时间上注重短期激励,形式上注重物质奖励,而随着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人力资本价值管理的重视,员工的激励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管理者更加注重对员工情感的激励和精神的满足。组织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有重要意义,也是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与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结合绩效管理结果的运用,管理应该采取多种激励手段,从物质到情感,从情感到精神相互结合,以不断完善的激励机制来达到战略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以上变革是绩效管理信息化趋势下管理者要思考的问题,这些变革必然导致组织管理的变革,运作模式的变革,对外竞争合作方式的变革。信息化将会在管理中引起新一轮的变革,虽然这一变革已经在大刀阔斧地进行,但是变革的执行力度还需要结合实际的管理需要不断改善。

3 科学管理,推动绩效管理信息化进程

绩效管理信息化进程与管理变革相辅相成,相互推进。组织的不完善必然限制了绩效考核的实施,这就需要科学的管理来进行调整与整合,提供最好的管理解决方案,并根据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改进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绩效管理信息化趋势仅仅是开始,它通过技术推动组织战略目标的实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科学的管理来规范,只有回归科学管理,重视企业文化与人的作用,才能避免绩效管理进入数据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死胡同。[8]科学的管理、健全的制度和政策、有效的培训是绩效管理信息化进程的有力保障,也是优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贾阳,高福安.现代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2(4):56-59.

[2]全怀周.技术驱动绩效——全面绩效管理的e-HR解决方案[J].人力资源,2006(3):55-57.

[3]张姗姗.浅谈我国中小企业e-HR的改革之路[J].科技视界,2014(1):260.

[4]李凤武.未来5-10年,企业将进入战略管理信息化时代[J].科技与企业,2014(1):27-28.

[5]蒋其发.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J].管理论评,2007(7):115-117.

[6]唐彬.重要他人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9):23-25.

[7]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进入“灰度时代”[J].新远见,2013(7):13-15.

10.3969/j.issn.1673-0194.2015.01.051

F270.7

A

1673-0194(2015)01-0100-03

2014-11-06

猜你喜欢

变革管理者绩效考核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变革开始了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