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自身抗体吸收法的比较与分析

2015-01-07何锐洪袁文声林惠燕

重庆医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溶血性木瓜蛋白酶

易 峰,何锐洪,袁文声,林惠燕

(中山市中心血站,广东中山 528400)

·经验交流·

不同自身抗体吸收法的比较与分析

易 峰,何锐洪,袁文声,林惠燕

(中山市中心血站,广东中山 528400)

目的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的自身抗体吸收法,寻找一个合适、经济和有效的自身抗体吸收法,以更好地筛选和鉴定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清中的同种抗体。方法取20例AIHA患者血清,分别采用木瓜蛋白酶自身红细胞温吸收法、聚乙二醇(PEG)自身红细胞温吸收法、木瓜蛋白酶同种红细胞吸收法和PEG同种红细胞吸收法对自身抗体进行吸收,比较吸收时间、吸收次数、吸收后血清抗体鉴定结果。结果PEG同种红细胞吸收法平均每例吸收1.8次,明显低于木瓜蛋白酶同种红细胞法的平均值4.1次(P<0.05)。两种方法平均吸收时间分别为90.0 min和225.1 min,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吸收方法同种抗体的特异性、效价检测结果一致,均为RH系统的同种抗体。结论PEG法可以快速、经济和有效去除AIHA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便于同种抗体鉴定。

贫血,溶血性,自身免疫性;吸收法;聚乙二醇;木瓜蛋白酶;自身抗体;同种抗体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系体内免疫功能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加速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严重溶血和严重贫血的AIHA患者需要输注血液,但由于多次输血或是妊娠等原因,大约12%~40%AIHA患者血清中可测得同种抗体,这些同种抗体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故在输血前若能检测出这些同种抗体的特异性,选择更“兼容”的血细胞输注,可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而因自身抗体的存在会干扰同种抗体的筛选和鉴定,故AIHA患者的输血前检查首先要通过各种方法去除自身抗体,以排除其干扰,选择合适的供者血液。目前常用的自身抗体吸收方法有自身红细胞温吸收法和同种红细胞吸收法,而因聚乙二醇(PEG)或木瓜蛋白酶能增强红细胞吸附自身抗体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自身抗体吸收试验[1-2]。本研究拟采用木瓜蛋白酶自身红细胞温吸收法、PEG自身红细胞温吸收法、木瓜蛋白酶同种红细胞吸收法和PEG同种红细胞吸收法对自身抗体进行吸收,比较4种自身抗体吸收法的吸收时间、吸收次数、吸收后血清抗体鉴定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AIHA患者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23~72岁。原发性患者12例,继发性患者8例,均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直抗、间抗试验阳性(++~++++),13例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单一的免疫球蛋白G(IgG)类型的自身抗体,其余7例红细胞表面同时结合IgG和补体C3(C3c/C3d)。

1.2 仪器与方法

1.2.1 试剂与仪器 抗体筛选细胞购自上海血液生物公司,谱细胞购自上海血液生物公司,抗人球蛋白试剂购自长春博德生物技术公司,1%木瓜酶,PEG购自珠海贝索公司。4200型平板离心机购自日本KUBOTA公司,恒温振摇式水浴箱购自韩国。

1.2.2 检测方法选取 对于同一份标本选择一种或者多种吸收方法取决于标本量或者患者输血史和贫血严重程度。采用木瓜蛋白酶同种红细胞吸收技术的有2例,PEG同种红细胞吸收技术3例,采用木瓜蛋白酶同种红细胞吸收技术和PEG同种红细胞吸收技术7例,采用木瓜蛋白酶自身红细胞吸收技术和木瓜蛋白酶同种红细胞吸收技术3例,采用PEG自身红细胞吸收技术和PEG同种红细胞吸收技术3例,采用木瓜蛋白酶自身红细胞吸收技术和PEG自身红细胞吸收技术2例。

1.2.3 PEG自身红细胞/同种红细胞PEG吸收法 PEG溶液的制备方法参照文献[3]。把等量的患者血清、PEG溶液、未经热放散处理的自身红细胞或同种红细胞混合,在37 ℃孵育15 min,1 000×g离心5 min,吸取上清液进行间抗试验,若阳性,则继续吸收,直至间抗试验阴性。

1.2.4 木瓜蛋白酶自身红细胞/同种红细胞吸收法 取轻度热放散处理后的自身红细胞或同种红细胞适量,加入1%木瓜蛋白酶溶液处理后,洗涤3遍,加入等量患者血清,37 ℃孵育20 min,1 000×g离心5 min,吸取上清液进行间抗试验,若阳性,则继续吸收,直至间抗试验阴性。

1.2.5 吸收上清液同种抗体鉴定 取自身抗体已彻底吸收干净的上清液作同种抗体特异性鉴定,方法参照文献[4]。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4种自身抗体吸收试验的比较 PEG同种红细胞吸收法完全吸收自身抗体的吸收循环次数平均为1.8次,远低于木瓜蛋白酶同种红细胞吸收法的4.1次(P<0.05)。所需要的平均时间,PEG同种红细胞吸收法为90.0 min而木瓜蛋白酶同种红细胞吸收法为225.1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4种自身抗体吸收试验的比较

2.2 PEG法与木瓜蛋白酶法对同种抗体检测影响的比较 20例标本中7例同时采用了PEG同种红细胞吸收技术和木瓜蛋白酶同种细胞吸收技术,其中3例被检测出同种抗体(42.9%),均为RH系统的同种抗体,单纯自身抗体4例,同种抗体的特异性、效价检测结果一致,见表2。

表2 PEG法与木瓜蛋白酶法对同种抗体检测影响的比较

3 讨 论

自身抗体是引起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的常见因素,当AIHA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时,自身抗体常易遮盖同种抗体的特异性,使同种抗体漏检而导致严重的输血反应,及时排除自身抗体的干扰,鉴定出同种抗体,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传统自身抗体吸收(ZAPP)法不仅是耗功和耗时,而且可能延迟重症患者的紧急输血,PEG、低离子盐(LISS) 木瓜蛋白酶可以增强抗原抗体反应,已经开始逐渐取代ZAPP法[5-6]。

大部分AIHA患者超过40岁,且多为女性[7],在本研究中,女性占70%(14/20),年龄较大,所有患者间接球蛋白试验(IAT)试验呈较强阳性(++~++++)。由于本研究对象大部分近期都曾接受过输血,或者贫血症状较严重,因此限制了本研究,大部分标本不能用自身细胞温吸收法吸收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只有8个近期没有接受过输血且病情比较稳定的患者血清应用了自身红细胞温吸收法吸收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其中只有2名患者取得充足的自身红细胞,并且同时进行了PEG自身红细胞温吸收法和木瓜蛋白酶自身红细胞温吸收法。自身细胞温吸收法较同种红细胞吸收法更快地完成血清自身抗体的吸收,因为后者需要有适当表型的红细胞,而要准确获得患者红细胞的表型信息需要对患者红细胞作放散试验,或者应用分子技术检测患者红细胞表型信息。本研究所有患者的同种抗体均为Rh系统特异性,推荐输注患者红细胞Rh表现型的红细胞。

PEG同种红细胞吸收法完全吸收自身抗体的吸收循环次数平均为1.8次,远低于木瓜蛋白酶同种红细胞吸收法的4.1次(P<0.05)。结果与相关研究相符[1-2],完全将血清中自身抗体吸收所需要的平均时间,PEG同种红细胞吸收法为90 min而木瓜蛋白酶同种红细胞吸收法为225.1 min,本研究木瓜蛋白酶同种红细胞吸收法所需时间较长的确切原因暂时没法解释。要在统计学上得出PEG自身红细胞吸收法和木瓜蛋白酶自身红细胞吸收法的比较结论,需要做更多的样本,但本研究提示前者所花的时间较少(平均88.0 min和122.5 min)。

有研究提示,PEG能诱导免疫球蛋白沉淀而减弱抗原抗体反应强度,从而减低同种抗体的测定效价[8-11],但在本研究中,所有同时进行PEG吸收法和木瓜蛋白酶吸收法的血清,同种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及效价均一致,但因为本研究的标本量较少,不足以证明PEG对同种抗体鉴定结果无影响,可见PEG法主要是在时间上,方便性上有一定的优势,在其他方面同木瓜蛋白酶优势并不大。所以,对于AIHA患者需要紧急输血时,推荐用PEG吸收法,而基于木瓜蛋白酶吸收法对检测血清中同种抗体更敏感,对于高度怀疑存在同种抗体的患者,如接受过多次重复输血的患者或孕妇,经PEG吸收法吸收后同种抗体鉴定结果阴性,建议使用木瓜蛋白酶吸收法,自身抗体吸收法最好采用自身细胞进行抗体的吸收,以避免同种抗体的漏检。

[1]Etem ME,Laird-Fryer B,Holub MP,et al.Allogeneic adsorptions:a comparison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 with a modified PEG adsorption method[J].Immunohematology,2010,26(3):104-108.

[2]Chiaroni J,Touinssi M,Mazet M,et al.Adsorption of autoantibodies in the presence of LISS to detect alloantibodies underlying warm autoantibodies[J].Transfusion,2003,43(5):651-655.

[3]Das SS,Chaudhary R.Utility of adsorption techniques in serological evaluation of warm autoimmune haemolytic anaemia[J].Blood Transfusion,2009,7(4):300-304.

[4]兰炯采,贠中桥,陈静娴.输血免疫血液学实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7-63.[5]Jang MJ,Cho D,Park KU,et al.Autoantibodies with mimicking specificity detected by the dilution technique in patients with warm autoantibodies[J].Ann Lab Med,2013,33(5):343-348.

[6]骆宏,张润青,罗广平,等.混合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血型定型和抗体鉴定[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34(3):434-437.

[7]Chaudhary RK,Das SS.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From Lab to bedside[J].Asian J Transfus Sci,2014,8(1):5-12.

[8]Okutsu M,Ohto H,Yasuda H,et al.Increased detection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antibodies and decreased incidence of delayed ha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with the 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potentiated by polyethylene glycol compared to albumin:a Japanese study[J].Blood Transfusion,2011,9(3):311-319.

[9]Polski JM,Creer MH,Ritter D,et al.Polyethylene glycol-induced immunoglobulin precipitation May cause invalidation of antiglobulin tests[J].Transfusion,1999,39(5):537-539.

[10]Cid J,Ortín X,Pinacho A,et al.Use of polyethylene glycol for performing autologous adsorptions[J].Transfusion,2005,45(5):694-697.

[11]Judd WJ,Dake L.PEG adsorption of autoantibodies causes loss of concomitant alloantibody[J].Immunohematology,2001,17(3):82-85.

10.3969/j.issn.1671-8348.2015.28.035

易峰(1960-),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输血方面的研究。

R446.6

B

1671-8348(2015)28-3996-03

2015-04-14

2015-05-16)

猜你喜欢

溶血性木瓜蛋白酶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木瓜老奶奶的云
木瓜老奶奶的云
思乡与蛋白酶
植物帮之木瓜
观赏木瓜引种试验研究
纤维素酶及其与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复配在洗涤剂中的应用研究
菠萝蛋白酶酶解小麦降低过敏性
IgA蛋白酶在IgA肾病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