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途径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电烧伤患者神经修复作用的临床研究*

2015-01-07吴宏志邵洪波冯建科孟令敏张庆富

重庆医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鞘膜生长因子电位

杨 蒙,吴宏志,邵洪波,冯建科,魏 伟,孟令敏,张庆富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石家庄 050031)

·经验交流·

不同途径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电烧伤患者神经修复作用的临床研究*

杨 蒙,吴宏志,邵洪波,冯建科,魏 伟,孟令敏,张庆富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石家庄 050031)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电烧伤患者神经损伤后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电烧伤致周围神经损伤患者52例,分为鞘膜内注射组(n=28)、肌内注射组(n=24),鞘膜内注射组患者给予神经鞘膜内一次性注射mNGF 7.5 μg,肌内注射组患者给予臀部肌内注射mNGF 20 μg,1次/天,疗程为4周。于治疗后6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6个月,鞘膜内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2.86%,肌内注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鞘膜内注射组患者感觉电位和运动电位恢复率均明显高于肌内注射组患者(P<0.05);鞘膜内注射组患者SCV和MCV均明显高于肌内注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鞘膜内一次性注射mNGF可有效促进电烧伤患者神经损伤后修复,其疗效优于肌内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神经生长因子;神经鞘膜内注射;电烧伤;神经功能修复

机体各种组织的电阻各不相同,而神经电阻较低,对电流的敏感性较高,电流通过时易被电流产生的热量所损伤,有研究报道,约29%的急性烧伤患者会发生周围神经损伤,且烧伤面积达20%的患者中,有72%的患者存在神经传导异常,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较大影响[1],因此神经功能修复在电烧伤患者治疗中日渐受到重视。神经生长因子(never growth factor,NGF)是一种神经生物活性分子,可显著促进受损神经再生和修复[2]。本研究通过比较术中鞘膜内一次性注射与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ver growth factor,mNGF)治疗电烧伤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差异,探讨新的给药途径[1]。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电烧伤致周围神经损伤患者52例,均经临床症状检查证实为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包括正中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和尺神经损伤。将上述患者分为鞘膜内注射组和肌内注射组,其中鞘膜内注射组患者28例35条受损神经,男19例,女9例;年龄14~57岁,平均(34.71±6.58)岁;受损神经:正中神经19条,桡神经和尺神经各8条。肌内注射组患者24例30条受损神经,男16例,女8例;年龄12~57岁,平均(34.55±6.28)岁;受损神经:正中神经15条,桡神经8条,尺神经各7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损神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周围神经损伤诊断标准[3](1)正中神经损伤:第1、2、3指屈曲机能障碍;拇对掌运动丧失;大鱼际肌萎缩,出现猿掌畸形;食指、中指末节感觉消失。(2)桡神经损伤:伸腕力消失;拇外展及指伸展力消失;手背第1、2掌骨间感觉完全消失。(3)尺神经损伤:第4、5指末节屈曲功能丧失;骨间肌瘫痪,手指内收外展功能丧失;小鱼际萎缩变平;小指感觉完全消失。

1.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电烧伤后6 h内入院,证实为电烧伤所致正中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和(或)尺神经损伤。(2)完全无感觉或支配区深痛觉存在,感觉功能评定分级为S0级和S1级(评定标准见1.3);肌肉无收缩或稍有收缩,运动功能评定分级为M0 级和M1 级(评定标准见1.3);指掌畸形明显,关节僵直,功能丧失。(3)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陈旧性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神经功能及感觉障碍者。

1.2.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急诊入院后根据电烧伤创面情况选择皮瓣修复,并行神经修复术,术后患肢给予石膏固定。鞘膜内注射组患者于术中10倍显微镜下于近端神经鞘膜内注射mNGF(商品名:丽康乐,生产企业: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5 μg。肌内注射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后第一天给予臀部肌内注射mNGF 30 μg,1次/天,持续治疗2周。

1.2.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于治疗后6个月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运动功能标准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感觉功能评定,S0级:完全无感觉;S1级:支配区皮肤深痛觉存在;S2级:支配区浅感觉和触觉部分存在;S3级:皮肤痛觉和触觉完全,无感觉过敏;S4级:感觉完全正常,两点辨别觉小于6 mm。运动功能评定,M0 级:肌肉无收缩;M1级:近端肌肉稍有收缩;M2级:近、远端肌肉有收缩;M3 级:重要肌肉能抗阻力收缩;M4 级:能进行所有动作;M5 级:完全正常。疗效评定[4],优:无畸形,功能完全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定达S3级、M4 级以上;良:无畸形或轻度畸形,功能大部分恢复正常,S3级、M3级;可:功能部分恢复,S2级、M2级;差:存在明显畸形,功能完全丧失,S1级、M1级以下。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行体感诱发电位、肌肉动作电位,测量受损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评价感觉、运动电位恢复情况。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6个月,鞘膜内注射组28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有2例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无明显恢复,仍存在明显畸形,总有效率为92.86%;肌内注射组24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有3例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无明显恢复,仍存在明显畸形,总有效率为87.50%。鞘膜内注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肌内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3,P=0.04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感觉、运动电位恢复情况的比较 鞘膜内注射组患者28例35条受损神经,治疗4周后共26条神经感觉电位恢复,29条神经运动电位恢复,感觉电位和运动电位恢复率分别为74.29%和82.86%;肌内注射组患者24例30条受损神经,治疗4周后共17条神经感觉电位恢复,21条神经运动电位恢复,感觉电位和运动电位恢复率分别为56.67%和70.00%。鞘膜内注射组患者感觉电位和运动电位恢复率均明显高于肌内注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感觉、运动电位恢复率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测量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SCV和M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鞘膜内注射组患者SCV和MCV均明显高于肌内注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测量指标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观察 鞘膜内注射组和肌内注射组各有11例和8例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疼痛,均在24 h内缓解,未口服镇痛药物。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缺血性肌挛缩等不良反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人体触电时,电流经皮肤进入体内经在体内运行,可严重损害血管、神经、肌肉等深部组织。不同组织对电流的敏感性不同,而由于机体内神经系统和血管阻力最低,对电损伤的敏感性较高,电流进入体内后趋向于首先通过神经血管束,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血管管腔内血栓形成,而神经内的血管受损,可进一步损害微循环,使神经发生深部组织缺血性坏死,最终导致周围神经损伤[5-6]。高压电损伤还可使神经内胶原纤维增多,进而阻碍再生神经的生长,同时由于其牵拉作用使神经内微环境遭到破坏,再生困难,导致神经功能恢复困难[7]。

显微外科修复手术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主要手段,但术后神经再生速度仍不理想,导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缓慢[8]。因此,神经修复手术后,提高神经的再生速度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患者术后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NGF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由神经元、神经支配的靶组织或胶质细胞产生,可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和修复,同时还可营养外周神经的正常细胞[9]。mNGF已广泛应用于促受损神经生长和修复中,但由于NGF是一种多肽蛋白质,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到达损伤部位发挥治疗作用,且其生物半衰期较短,治疗时往往需要长期反复给药才能维持有效浓度,导致临床疗效不佳[10]。

据相关基础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1],鞘膜内一次性注射mNGF促进兔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和功能修复的疗效明显优于局部应用mNGF。因此,本研究以电烧伤致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术中鞘膜内一次性注射mNGF促进受损神经再生,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肌内注射mNGF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术中鞘膜内一次性注射mNGF促进受损神经再生和功能修复的疗效更显著,考虑其原因为神经鞘膜内直接应用NGF可直接接触神经膜受体,且药物浓度相对较高,有利于促进神经再生,同时鞘膜内注射液体的扩张作用可减少受损神经内粘连,有助于神经的轴浆流动,促进受损神复再生和功能修复[12-13]。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鞘膜内一次性注射mNGF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注射部位一过性疼痛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鞘膜内一次性注射mNGF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好。由于mNGF是一种神经系统用药,使用前应明确用药适应症,同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给药剂量使用,避免因过量用药而可能出现神经敏感性增强现象,另外术中鞘膜内注射mNGF需在10倍显微镜下进行,利于提高给药准确性,避免因药物注射至皮下而造成的各种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神经鞘膜内一次性注射mNGF可有效促进电烧伤患者神经损伤后修复,其疗效优于肌内注射,不良反应和发生率低,安全性较好,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研究以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马明,王艳.周围神经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3):295-298.

[2]Paoletti F,Malerba F,Ercole BB,et al.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al,functional and bi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Mouse and Human Nerve Growth Factor[J].Biochim Biophys Acta,2015,1854(3):187-197.

[3]范智凌,谢玉国,陈伟鹏.早期整形手术对老年烧伤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3):28-30.

[4]胡文,顾晓松.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神经再生效果的评价[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35(5):435-439.

[5]杨飞,谢卫国.电烧伤患者的皮肤交感神经反应[J].中华烧伤杂志,2012,28(6):407.

[6]方琳.电击伤后正中神经损伤38例肌电图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4):381.

[7]梁钢,孙建平,孟朝晖,等.严重烧伤致周围神经损伤14例[J].中华烧伤杂志,2009,25(3):170.

[8]Fowler JR,Lavasani M,Huard J,et al.Biologic strategies to improve nerve regeneration after peripheral nerve repair[J].J Reconstr Microsurg,2015,31(4):243-248.

[9]中国神经生长因子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协作组.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4):416-420.

[10]王世炜,刘松.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4):419-422.

[11]Wang LM,Tang JC,Xin LW,et al.Effects of nerve growth factor injection via different ways on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of the sciatic nerve after its anastomosis[J].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2012,16(7):1169-1172.

[12]辛林伟,唐际存,李朝旭,等.不同途径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断指再植术后感觉恢复的疗效评估[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9):3217-3219.

[13]Wang LM,Tang JC.Nerve growth factor in the regeneration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J].Medicine Healthcare Apparatus,2011,18(9):1496-1497.

10.3969/j.issn.1671-8348.2015.28.029

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20130273)。

:杨蒙(1981-),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电烧伤的研究。

R647

B

1671-8348(2015)28-3983-03

2015-04-20

2015-07-08)

猜你喜欢

鞘膜生长因子电位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电位滴定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睾丸鞘膜结石一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外加电位对X80钢在满洲里土壤应力腐蚀的影响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睾丸鞘膜孤立性纤维假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对断掌再植术的影响
简析线性电路电位与电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