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Q开关ND:YAG 532 nm激光治疗局灶性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2015-01-06闵红梅

重庆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局灶疙瘩激光治疗

李 燕,闵红梅,柳 林

(成都军区机关医院皮肤科,成都 610011)

·经验交流·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Q开关ND:YAG 532 nm激光治疗局灶性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李 燕,闵红梅,柳 林

(成都军区机关医院皮肤科,成都 610011)

目的 探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Q开关ND:YAG 532 nm激光治疗局灶性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收集、随访并分析该科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使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Q开关ND:YAG 532 nm激光治疗67例局灶性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7例(25.37%),好转42例(62.69%),无效8例(11.94%),有效率达88.06%。结论复方倍他米松联合Q开关ND:YAG 532 nm激光治疗局灶性瘢痕疙瘩在改善外观及减轻患者痛苦方面有较好效果,是一项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肌肉内;Q开关激光;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是指皮肤创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透明性变而形成的超出正常范围的表现[1]。瘢痕增生过度,常会出现痒、痛等不适感,同时影响外观,甚至出现功能障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2-3]。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切除、糖皮质激素注射、放射治疗、激光、压迫疗法、冷冻等[4-6]。目前认为,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是最有效、最安全的手段。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本科应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Q开关ND:YAG 532 nm激光治疗面颈部、躯干、四肢局灶性瘢痕疙瘩患者67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7例,其中男28例,女39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2岁,平均34.4岁。瘢痕分布情况:面颈14例,上胸32例,后背12例,四肢9例。瘢痕大小1~15 cm2,高出正常皮肤约0.8 cm,所有患者身体均处于健康状态,有自觉痛痒史,治疗区无感染。

1.2 方法

1.2.1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 首先根据患者疤痕面积确定注射剂量,用2 mL注射器抽取适量复方倍他米松混悬液(上海先灵葆雅公司),在瘢痕基底部针头与皮损纵轴成5°~10°角分点刺入组织内,缓慢注入药物,至整个注射部位瘢痕组织变白。若皮损面积较大或数目较多,可分次、分区交替注射治疗,每次用量不超过2 mL,每次间隔时间3~4周,2~3次为一个疗程。治疗前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患有消化道溃疡、结核、糖尿病(若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纳入,但必须每天监控)等,以及是否有皮质类固醇激素过敏史,如有上述情况则不予治疗。

1.2.2 激光治疗 选择在经注射治疗皮损变薄以后进行,采用Q开关ND:YAG激光(武汉奇致激光有限公司)治疗,波长532 nm,脉宽20 ns。0.1%新洁尔灭常规局部消毒,将激光能量调节到4.6~6.0 J/cm2,光斑直径2~3 mm,均匀全面地扫描整个瘢痕组织,尽量不重叠光斑,治疗中可根据病变部位的反应调节能量,以表面出现发白或轻微紫癜为度。治疗后1周内每日涂湿润烧伤膏3次,避免水接触,约7~10 d结痂脱落,6~8周重复治疗1次,平均2.8次。

1.3 疗效判断标准[7]治疗结束3个月后判定疗效。临床治愈:痛痒症状消失,瘢痕变平,无充血,质地变柔软,按压颜色无变化;好转:仍感轻微痛痒,原皮损高度明显下降,但仍较周围正常皮肤略高,质地明显变软,无明显充血,按压时颜色轻微变浅;无效:痒痛感无缓解,瘢痕组织较治疗前无变化。有效率=(治愈+好转)/病例总数×100%。

2 结 果

所有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观察,随访3个月后判断疗效:临床治愈17例(25.37%),好转42例(62.69%),无效8例(11.94%),有效率88.06%。典型病例照片见图1~4。

A:治疗前;B:复方倍他米松注射3次后;C:激光治疗1次后;D:激光治疗2次后。

图1 激光治疗效果图

3 讨 论

复方倍他米松是二丙酸倍他米松及倍他米松磷酸钠的混合物[8]。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后可很快被吸收并发挥治疗作用。而二丙酸倍他米松注射后则形成一个供缓慢溶解的贮库,持续释放而长时间发挥药效。因此复方倍他米松是一种长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只需3~4周注射1次,即可较长时间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有:干扰炎症细胞的迁移与吞噬,同时干扰血管的再形成,从而使瘢痕组织需要的氧和养料供给障碍,抑制其生长,此外,因其尚能抑制纤维母细胞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促进胶原纤维活性增加,加速胶原降解,进一步抑制结缔组织过度增生[9]。

另有研究显示,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细胞数量高于正常瘢痕及正常真皮,且血管的内皮细胞处于激活状态[10],波长532 nm为血红蛋白吸收峰值之一,而Q开关极短的脉宽可破坏毛细血管而不导致周围正常组织热损伤[11],Q开关ND:YAG 532 nm激光正是利用其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在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的同时封闭瘢痕内的血管,来促进其萎缩达到治疗目的。

在本组治疗中,通常先以复方倍他米松在瘢痕组织内行局部注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瘙痒疼痛症状,减少搔抓刺激,利于皮损恢复,每3~4周1次,待患部皮损变平变软后,予以Q开关ND:YAG 532 nm激光治疗,以闭塞扩张的血管,抑制瘢痕的增生,同时也改善治疗部位外观,使其尽可能恢复至正常肤色,治疗间隔以4~6周为宜,通常经过3~5次治疗可以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经过治疗后,患者瘢痕明显变薄,扩张的血管也明显闭塞,但皮损面积似乎较前有所扩大,可能与疤痕松解有关,局部颜色加深可以在后期辅以祛斑药物,或Q开关1 064 nm激光治疗进一步恢复。

作者体会,在整个疗程中,有时并不一定完全按照先注射再激光的顺序,可以二者穿插进行,在隆起明显的时候以注射为主,注射时必须将药物注入皮损内,每次剂量不宜超过2 mL,间隔不宜短于3周。作者的另一个体会是:糖尿病并不是本治疗的绝对禁忌证,但笔者还是建议治疗前检查血糖及血常规,对异常者先调控正常后再行治疗,且治疗期间严密观察血糖情况。

综上所述,复方倍他米松联合Q开关ND:YAG 532 nm激光治疗局灶性瘢痕疙瘩是一种简单、有效、不良反应小的方法,在改善外观及减轻患者痛痒等症状方面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165.

[2]Alexandra Y.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kin resurfacing-related complitions[J].Oral Maxllofac Surge Clin North Am,2009,21(1):1-12.

[3]Olaitan PB.Keloids:assessment of effects and psychosocial-impacts on subjects in a black African population[J].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2009,75(4):368-372.

[4]Mutalik S.Treatment of keloids and hypertrophic scars[J].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2005,71(1):3-8.

[5]郭果香,刘慧焕,辛燕.瘢痕疙瘩的治疗现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4):407-408.

[6]高立伟,杨顶权,王继英,等.瘢痕疙瘩术后即时放疗83例临床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4,28(1):15-17,32.

[7]陈稀,蔡金辉,陈葵,等.醋酸曲安奈德配合58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7):985-987.

[8]王明慧.倍他米松预防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不良反应40例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4):129.

[9]Roques CL.The use of corticosteroids to treat keloids:A review.Int[J].Lower Extrem Wounds,2008,7(3):137-145.

[10]Nouri K,Elsaie ML,Vejjabhinanta VA,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short-and long-pulse durations when using a 585-nm pulsed dye laser in the treatment of new surgical scars[J].Lasers Med Sci,2010,25(1):121-126.

[11]Mitche IP.皮肤与美容激光外科[M].李勤,余文林,苑凯华,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5-36.

李燕(1965-),主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皮肤美容研究。

:10.3969/j.issn.1671-8348.2015.16.041

R363

B

1671-8348(2015)16-2268-03

2014-10-15

2015-03-16)

猜你喜欢

局灶疙瘩激光治疗
木疙瘩山上的岩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小红薯成为金疙瘩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安安琪琪的故事㉑咦?为什么我没有红疙瘩?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线粒体SOD和MDA水平影响实验研究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