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如何防治运动损伤

2015-01-06本刊编辑

校园足球 2015年1期
关键词:部位体育课运动

体育教学中如何防治运动损伤

现代生活中体育运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不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为了身体健康而进行体育运动的业余爱好者,在体育运动实践中运动损伤问题是不能回避的。特别是深秋天气转凉,更要进行防护。

近几年来各大媒体不断地报道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伤害事故,给学校体育教育敲响了警钟。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为独苗苗,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娇生惯养、宠爱有加。对此,部分学校因噎废食,取消开展危险系数较大的项目,例如铁饼、标枪、跳马、跳箱等项目被束之高阁,这样,校园体育氛围日益淡薄,体育教学变得单调、枯燥无味,严重地影响了学校体育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也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详解: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实际上,不论运动技术水平如何,只要进行体育锻炼时进行必要的防护,避免损伤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对运动损伤来说,防重于治。特别是要让学生正确了解为什么会发生运动损伤,学习和掌握一些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的方法,提高学生体育运动中的自我保健意识,对于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更是非常必要的。

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如果我们还能够回忆起美国女排名将海曼在比赛场上的猝死、桑兰躺在体操场上的情景,也许对运动损伤就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运动损伤与一般的工作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有所不同,它与运动项目、技术特点、身体状况等有着密切关系。青少年由于在生理和心理上尚未发育成熟,就更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伤害。那么,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

体育课教学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 准备活动不恰当

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多种练习,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对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克服人体机能惰性,使人体能够有准备地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转入紧张的活动状态,从而很好地避免了运动的突然性,也很好地预防了运动损伤的发生。而冬季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又因为天气原因不同于平时的准备活动,因此,冬季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准备活动时间要稍长一些,不能完全拘泥于简单的教学模式。因为冬季气温偏低,人的身体运动器官的粘滞性都比较高,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去准备才能达到激烈的体育运动所需要的水平。

2.冬季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准备活动一定要考虑到合适的运动量,运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渐过渡到所需要的运动程度。可以从简单的队列队形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本节课的专门性准备活动,不能因为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急于求成。也可以在一节课的开始部分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既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又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准备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样,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练习兴趣。天气转冷气温下降,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生动活泼的准备活动来调动起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那么你的这节体育课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和体育小组长的作用,由学生自己来设计准备活动,按照学生自己设计的内容来做准备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非常适合学生自身的身体条件,起到了很好的锻炼效果。

· 身体素质差或技术上的错误

学生身体素质差、技术动作不熟练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运动技术掌握不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身体素质差,特别是力量、灵敏、柔韧素质较差,动作僵硬、不协调,教学中遇到一些技术较复杂、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或在运动量、强度加大的情况下就容易受损。二是根据运动技术形成的规律,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和分化阶段,由于学生对运动技术概念理解不深刻,练习中出现多余的动作后技术掌握不稳定,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受伤。

· 场地、设备、服装上的缺点

场地、器械不合格、服装的不合适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例如,跑道过硬或高低不平、沙坑过硬或有杂物、海绵垫厚度不够并且海绵垫之间相互衔接不严密、场地过滑等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同时,篮球、排球的练习是在水泥场地上进行的,由于地面硬,练习中跳跃动作多,容易造成踝关节、膝关节损伤。另外,体育设施、设备陈旧、摆放不当也会造成运动损伤。如单杠、双杠、爬杆、爬绳等,经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损坏,学校没有及时修理和更换,学生在练习时不注意看,就很容易受伤。

体育课教学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

·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内脏器官惰性,增强各器官系统功能,使人体由相对安静状态过渡到紧张活动状态。准备活动的内容要根据锻炼内容或比赛项目而定,既有一般性又有专门性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根据学生特点,气象条件和锻炼或比赛情况而定。一般兴奋性低,锻炼者水平较高,运动时间短的项目或天气寒冷等,准备活动强度可稍大,时间稍长。相反锻炼者年龄小,基础差,运动时间长或天气炎热,准备活动的强度宜小,时间可短些。总之,准备活动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 体育场地、器材、服装要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体育课上的一些事故,不少是因组织工作不当造成的,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备课,从安全角度出发,做好体育课教学的组织工作。

清理一节课所用运动场地的杂物、浮沙、尘土等,以免出现意外事故。要选择空气新鲜、环境安静,符合卫生要求的场所或体育场馆进行教学。

严格检查上课时所用的体育器材,教师示范时,提前向学生讲清楚器材的功能以及危险性,提醒学生注意,以防伤害事故发生。

规定学生穿运动鞋和运动衣上课,以免滑倒摔伤和不必要的拉伤。运动服要选择宽松、柔软、有弹性的运动衣,还要色彩明快、吸水性能好的服装。冬季寒冷要穿质地较厚的运动衣,夏季炎热要穿轻而薄或半袖运动衣。如果直射日光强还要戴帽。总之要避免中暑、感冒及紫外线的损害。

运动鞋要选择透气性能好、尺寸合适,要结实耐用,落地稳定性要好。鞋底要有弹性,鞋面要平滑柔软。此外还要穿棉线袜。

· 运动项目和运动负荷要适合学生特点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是要注意运动器官局部负担量和伤后、病后的体育活动安排,防止局部负担过大。儿童少年活泼好动,即使出现疲劳,仍然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愿望,对此要特别注意,给予适当调整。要贯彻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原则,动作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运动强度和重复练习次数要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

· 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体育课中发生意外事故是难以避免的,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倍加小心,加强保护,确保安全。尽量让事故减少到零,在教学科目中,要针对教学内容,重点加强保护。

例如:在“山羊”或跳箱上做腾越动作时,教师要思想集中、站位合理、方法正确、保护及时。教师一般站在器械左前或右前方,一手握学生大臂,另一手扶其背腾越,落地时帮其臂上举,保证平稳落地。在球类及游戏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如身体失去平衡时,要立即顺势向前或向后跨出一大步,以防摔倒;当快要跌倒时,要立刻低头、曲肘、团身,以背部着地,以肩背着地前滚翻,切不可直臂撑地。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着地,并同时屈髋、屈膝。

不要在高低不平的场地上进行活动。如没有合适的场地,活动的节奏要放慢。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不宜在坚硬的地面上反复进行跑、跳练习。因长时间在坚硬的地面上跑、容易引起过早骨化或骺软骨的损伤,从而影响骨的正常生长发育。

呼吸时要尽量地用鼻子吸气。假如鼻口并用的话,吸气时要把舌尖卷起来,轻轻顶住上腭让空气从舌的两侧进入,这样冷空气进入呼吸道前,能有一个预热的过程,不至于使冷空气直接刺激器官。

措施:运用“大米原则”对一般性关节扭伤进行处理

大鹏今年上初三,是一名标准的体育爱好者,经常和一帮同学去操场锻炼,打篮球、踢足球样样喜欢。这天在踢足球时,他不小心扭伤了脚,到医院一瞧,原来是踝关节扭伤。“加上这次,这是今年第三次受伤了。”从医院里出来,他的家长郁闷地说。

这是广大中学生经常遇到的受伤现象。中学生是出现关节扭伤的主体,究其原因在于其关节、韧带等部位尚未发育成熟。像大鹏这样关节损伤,在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这种受伤多发生于踝关节、手腕部、手指和腰部,常见的症状有疼痛、肿胀、关节不灵活等,其中疼痛是每个关节扭伤病人都会出现的症状,而肿胀、皮肤青紫、关节不能转动则是扭伤的常见表现。

针对中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当中的安全问题,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教会学生对突发的运动损伤情况作出及时的处理,交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预防自救措施,这样对学生在体育运动时一旦出现损伤时能够做出正确的紧急处理,有利于学生早日康复。

处理运动损伤要遵循“大米原则”,如果运动时受到损伤且伤势不严重,教师可以教学生适当运用“大米原则”进行处理,如果伤势严重,就要到医院请医生进行治疗。

什么是大米原则

“大米原则”在运动医学中是针对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是专门用来做急救处理的。具体包括四个步骤,因为每个步骤使用字头组成RICE,翻译为中文为“大米”的意思,所以让我们易于记住。

第一个字母R代表Rest(休息)。要求运动员停止受伤部位的运动(一般损伤1月左右)。受伤后好好休息可以促进较快的复原。

第二个字母I代表Ice(冰敷),受伤后48小时内,冰敷袋置于受伤部位,每隔2~3小时冰敷20~30分钟左右。冰敷时皮肤的感觉有四个阶段:冷→疼痛→灼热→麻木,当变成麻木时就可以移开冰敷袋。大约要冰敷20~30分钟,移开冰敷袋之后,在受伤部位以弹性绷带压迫包扎并抬高。

第三个字母C代表Compression(压迫),压迫使伤害区域的肿胀减小。可以用弹性绷带包扎于受伤部位,例如:足、踝、膝、大腿、手或手腕等部位,来减少内部出血。

第四个字母E代表Elevation(抬高),抬高伤部加上冰敷与压迫,减少血液循环至伤部,避免肿胀。伤处应高于心脏部位,且尽可能在伤后24小时内,都抬高伤部。当怀疑有骨折时,应先固定在夹板后再抬高,但有些骨折是不宜抬高的。

“大米原则”的具体应用

对于不同的关节扭伤,其治疗原则不一样。一些常见受伤部位的处理方法和相应的治疗原则如下:

1.手指:立即停止相关活动,且马上对受伤的手指进行冷敷,最好用冰块。也可以用干净的湿毛巾冷敷。具体做法是:将手指泡在冷水中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冷湿布包扎,再用胶布把手指固定在伸直位置。应切记,这时一定要检查手指的活动度。如果手指伸直与弯曲都受到限制或者末节手指呈下垂样,则可能发生了撕脱性骨折。若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去医院治疗。

2.踝关节扭伤:如果是踝关节扭伤,首先要绝对休息,把小腿垫高,以利于静脉血回流,促使淤血消散。同时应注意保护脚部,千万不要用力揉搓受伤部位。然后用毛巾包裹冰块外敷在受伤处,每次敷20分钟左右,每隔2~3小时敷一次,等过了48小时以后才可以用热毛巾外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和组织间隙渗出液的尽快吸收,从而减轻疼痛。另外可以用茶水、黄酒或者蛋清等把云南白药或者七厘散调和成糊状外敷在受伤处,然后进行对包扎,每日换药2~3次,这对于促进淤血消散,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3.腰部扭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镇静,一定不要过多地活动。要首先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冷敷1~2天以后可以改用热毛巾湿敷。

实践建议

运用“大米原则”处理一些常见受伤部位的注意的几个问题:

1.停止运动保持不动。特别是不要让受伤的部位活动,观察掌握了解受伤的程度。

2.在患部敷上冰袋,用弹力绷带将冰包固定住。根据损伤的程度,每一个小时或一个半小时用冰袋进行冷敷,感觉疼痛消失或者减轻后过20分钟把冰袋拿掉,直到患部的疼痛得到缓解为止。

3.使用海绵橡胶垫子和弹力绷带作加压包扎,睡觉时把弹力绷带拆去。

4.最好把患部举到比心脏高的位置,睡觉时也要尽量把患部举到比心脏高的位置。

总之,要教育学生无论是发生了以上哪种关节的扭伤,在扭伤的急性期,都不可以让受伤部位随意活动,否则会使软组织得不到修复,使扭伤变成陈旧性扭伤。更不要还没有痊愈就带伤上阵,这会使伤病反复出现最后成为陈旧性劳损,将很难痊愈了。另外,预防是关键,运动之前充分做好热身运动,放松一下关节,并让韧带拉松,使柔韧性好一点。运动时最好穿软底、弹性好一点的胶鞋或者加厚鞋垫的布鞋,以降低受伤机率。

猜你喜欢

部位体育课运动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体育课上的“意外”
体育课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不正经运动范
喜欢什么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