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的球场不变的初心

2015-01-06药婧瑶

校园足球 2015年1期
关键词:移动球场河南省

文/图 药婧瑶

“移动”的球场不变的初心

文/图 药婧瑶

“盯紧!盯紧!注意边路防守,不要放松!”这位皮肤黝黑,不断地在场边进行指导的教练员名叫窦志刚,是河南省实验中学一名普普通通的体育教师,也是2014年中学生足球锦标赛河南省实验中学的带队教练。

窦志刚从小就非常喜欢踢足球。那时候,足球的场地、设施远不如现在,只需要找一片大空场,把两个书包或砖头在场上一摆,球门、球场就有了,大家便一拥而上,迫不及待地开始踢足球比赛。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举动,孩子们把大大小小的“球场”装进了书包里。今天这个球场被其他人占了,孩子们还可以随时“建造”另一个,“移动的球场”成为了孩子们每天放学后的必去场所。

在这种氛围中,窦志刚对足球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中学时他就参加了学校的足球校队,踢球的阵地也渐渐从“移动的球场”升级到校园里固定的土操场中。虽然他没有参加过足球的专业培训,但这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到窦志刚对足球的学习和领悟能力。上大学以后,窦志刚仍放不下足球,于是就报考了大学的足球专项,并将对足球的热忱延续到之后的事业当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技术出众、品学兼优的足球特长生。

窦志刚在校执教已经有13年了。如今,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硬件设施,足球场地也变为绿色的草坪。虽然“移动的球场”已不复存在,只能封存于窦志刚学生时代的模糊回忆中,但是他对足球的潜心笃志已经化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不断推动着他在足球道路上坚定、勇敢地前进。

窦志刚,1997年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2002年开始带领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男子足球队,2009年被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体育局授予“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工作者”称号,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教练员。

促进校园足球发展:实战出真知

专访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足球队教练 窦志刚

1.您带过这么多届队伍,目前学校球队的组建情况如何?

河南省实验中学初、高中各一个队。每年面向郑州市的小学、初中挑7~8个人,使每支足球队至少有21个队员。以前足球队每年只招收6个人左右,这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初、高中分别组成一支22人的参赛队伍都很困难,而且在每年的全国比赛中,对手的平均年龄可能比我们高,我们不占有优势。

现在,校园足球受到很大的重视,这些问题都在逐渐改善。由于我们学校体育项目比较多,有男子篮球、女子篮球、田径、足球共四个项目,成绩在河南省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基本都处于前八名,因此,每个项目的招生人数需要相互平衡、兼顾。目前,得益于校园足球在全国的大力开展,我们学校足球项目每年在招生名额的分配上增加到8个,保证河南省校园足球的稳固发展。

2.队伍平时是如何安排训练的?

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我们一般在课余的时间安排学生训练,每天训练2个小时,一周5、6次。虽然训练时间不多,校队的孩子们也没有经历过专业的技能训练,但他们对足球的领悟上未必就比专业队员差。其实足球的学习需要一些天赋和领悟能力的,他们都在这方面进步很快。

3.学生家长是怎么看待孩子踢球这件事的?

家长最开始让孩子踢球是想强身健体,后来他们发现踢足球还可以让孩子通过足球特长升入一些重点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因此很多家长都是基于这个目的让孩子踢足球的。对于考上好学校的学生来说,家长、教练肯定都很高兴,但是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呢?他们是不是“家里蹲”了?以后的出路怎么办?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增加一些招收足球专业的院校,比如清华、北大以及985院校、211院校。如果这些学校每年招收足球特长生,把指挥棒立起来,对高中、初中、小学起到一个指引的作用,让踢足球的孩子们看到未来的出路和努力的方向,这对孩子家长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也是一个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的途径。

4.您带队多年,对校园足球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校园足球中,竞技功能不是第一位,教育的功能才是首位。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在踢球过程中如何做人,怎么样去团队协作、尊重对手、尊重裁判。

目前从每年的赛事数量来看,孩子们打比赛的机会少、场次少。其中,高质量的比赛更需要增加。全国锦标赛最多打7场,“协会杯”最多打7场球,“足校杯”能打4、5场。2014年,我们自己创造机会,带队去打“北京杯”,又打了5场比赛。这么计算的话,一年里队伍踢高质量球的场次最多不会超过20场。

初中的赛事就更少了。现在小学基本踢7人制或10人制的比赛,初中是10人制到11人制比赛的衔接,因此校园足球中初中阶段的发展特别重要。但比较可惜的是留给初中的足球比赛屈指可数。所以,我们初中队想踢比赛时,教练只能通过联系女足,或是和水平稍弱的高中队伍去踢。

比赛就是实战,是一种对平时训练的检验和提升。所以我们想争取更多的比赛机会。比如在2014年的北京杯国际中学生邀请赛中,韩国、日本、美国、印尼、台北派出的队伍实力都很强,和他们比赛受益良多。

5.和国外的学生队伍交手后,您有哪些收获?

我们和国外的差距主要在于比赛的节奏,国外队伍的比赛节奏特别快。只有经过国际比赛的锻炼,达到相应的层次,才能有所提高。比如李娜、彭帅始终在网球最前沿的水平上比赛,她们就会适应这种节奏,所以我们应该多举办国际性赛事。像人大附中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把人“请进来”的同时,自己的队伍也需要“走出去”。希望教育部、中体协能够多创造这种国际间交流互访的机会,让我们也多出去看看,多与外国的对手交锋,这样我们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让未来充满希望:政策导向需明确

窦教练表示,前不久的一件事让他颇为感动。原足球队的队长,也是唯一一名考入北京大学的队员,在前不久准备结婚。这名学生是窦教练最得意的门生,他在邀请窦教练参加婚礼时说,一定要在自己人生最幸福的时刻有窦教练为他见证。

看到曾经的学生学有所成、成家立业的时候,窦教练感到非常的欣慰。站在眼前的已不仅是那个踢着足球、挥汗如雨的学生,而更像是自己尽心尽力、培养多年的孩子。这种特殊的情感不光让窦教练深有体会,还存在于很多一线体育教师的心中。他们有的在大城市的知名中学任教,有的在农村中不起眼的学校里辅导,不图名、不图利,只有一个简单的愿望:希望他们带领更多的体育特长生进入优秀的高等学府,给学生一条通往未来的光明之道路。

对于家长、学校、教师共同关心的足球特长生升学的问题,窦教练也有自己的看法。

“个人认为应当在高水平运动员的考核上有所改变。比如,各个省组织专家测试组,对每年报考的高水平运动员进行评定,考核运动员是否具有一定的足球技术和水平,通过测试予以证明的学生,才可以凭借证明去各大高校进行学校的专项测试,而不应该用整个队伍的成绩来衡量一名队员的水平,让学生个人的升学受到影响。现在,很多学生拿到一级证就像拿到了‘免试金牌’,认为自己就不学习了,那么进入了大学后如何进行教体结合,如何学好文化课,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由此看来,免试政策仍存在些许问题。在日后的大环境中,如果能有更多的大学生通过“文化课+体育成绩”的方式进入到高等院校,就能让家长和学生看到更多的机会和希望,让学生们有更强的动力向目标奋斗。

队伍部分成绩:

2014年2月,中国中学生足球协会杯,获得初中组亚军、高中组第四名,前锋蒋棣被评为最佳射手。

2014年5月,第18届全国足球学校杯获男子U17季军。

2014年7月,在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中获高中组、初中组双冠军。

2014年,北京杯国际中学生足球赛获高中组第七名,初中组第六名。

2014年10月,中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获季军。

猜你喜欢

移动球场河南省
送伞
岛上球场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球场之外
被清理球场全名单
移动有声阅读让儿童文学回归故事本身
如何有效发挥课间操的锻炼作用
移动版教学督导听课评价系统建设初探